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石油管网发展日新月益,尤其是IP技术被引入其中之后,石油管道的通信技术更加贴近输油生产的实际需要。然而,由于IP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尚不够成熟,则石油管网在引入IP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制约因素。在石油管网中运用软交换调度系统,则可以弥补IP技术在石油管网中的发展瓶颈,有效实现语音通信与调度业务有机结合,有利于软交换汇接局在石油管网中的建构。本文阐述了石油管道通信网络的架构,分析了石油管道通信网络中软交换系统的优点及业务功能,以供参考。
【关键词】石油管网 网络架构 软交换系统 汇接局
当前,石油管网发展日新月益,尤其是IP技术被引入其中之后,石油管道的通信技术更加贴近输油生产的实际需要。然而,由于IP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尚不够成熟,则石油管网在引入IP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制约因素。在石油管网中运用软交换调度系统,则可以弥补IP技术在石油管网中的发展瓶颈,有效实现语音通信与调度业务有机结合,有利于软交换汇接局在石油管网中的建构。
1 网络概述
在我国华北的通信管网络中,在京唐处设有南疆油库首站、天津中转油库站等6座站场以及8座远控阀室,京唐处总光缆长度为450公里。 在沧州处设有沧州首站、石家庄计量站等4座站场,其光缆总长度达245公里。天津油库与沧州首站分别是京唐处和沧州处的软交换调度中心的管理系统。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光传输之功能,一方面能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接口,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每一个站场跟软交换的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与语音的需要以及图像信号的传输需要。各个站场同步数字体系设备所提供的网络通讯协议(TCP/IP)与以太网接口是此网的主用信道。每一个站场跟软交换调度中心共同租用公网的同步数字体系网络,这样就形成了此网备用的环路。按照每一个站场的分布情况与通信传输网的实际建设情况,运用软交换的技术,可以建设成许多种业务所承载的各种数据的汇接局,从而可以实现上述这2个软交换调度中心跟每一个站场中的通信设备的双归属注册方式[1]。
2 网络架构
按照石油管道网络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业务功能与业务实际需求,在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基础上,运用IP方式跟本地网络的交换机进行互联,可以在软交换调度中心和每一个站场建设成一种软交换调度自动化与一体化的通信网络。
目前,沧州软交换的调度中心已经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软交换系统,在承担沧州软交换调度中心与石家庄计量站场等多处站场的用户接入与其他调度的应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在天津已经建设与沧州交换的调度中心一样容量的软交换调度系统,在承担大港调度中心与汉沽热泵站等多处站场的用户接入与其他调度的应用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沧州和天津这两套交换调度系统任一方出现故障时,他们均可以自动切换到对方正常运行的软交换系统,承担起另一方的业务来,以实现双归属注册。
位于沧州的软交换调度中心,设立了主备的中继网关,采用NO.7信令跟沧州汇接局进行对接,跟石化专网已经实现互通。位于天津的软交换调度中心也特设立了主备的中继网关,跟天津本地公用电话交换网进行了对接,能够本地出局。这两套软交换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时,他们均可运用本地交换出局的方式,当其中一方系统出现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个软交换系统,从而正常运行。
在沧州与天津这两处的软交换调度中心,分别设有触摸屏与网络调度台。当设置好网络内的各种业务参数时,当己方的系统突然间出现故障以后,均可以自动切换到对方的软交换系统,从而实现不间断地通信的目标。
3 系统优点
与过去行政通信以及将软交换调度进行分离,运用模拟延伸用户的方式相比较,在石油管网中运用软交换调度系统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一是可以在数据网的基础上建立IP语音通信。待软交换系统顺利将核心交换的各项业务圆满完成以后,可以充分发挥以及利用数据网的各种资源,建立IP语音通信,能够节省数模转换成本。 二是
接入比较灵活。運用软交换的模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业务,接入这项功能比较灵活。任何一个传输网络成功到达的站场,只要与用户网关或IP话机成功接入,则能够与用户顺利接入,假如在中心点将数据配置以后,用户网关跟话机下放,远端也不再需要进行调试了。如果需要扩容,则仅需接入用户网关或者IP话机,运用有关软件就可以对新用户进行扩容。三是架构的可靠性比较高。软交换系统运用“1+1”分摊热备的模式,当沧州与天津的软交换调度中心其中一方出现故障时候,则可以自动地两者相互切换到正常运行的一方。跟石化专网或者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相互连接的中继网关也是运用“1+1”分摊热备的模式。中继网关与接入网关均可以双归属注册。四是扩展能力比较强大。软交换调度系统运用下一代网络的架构,如果需要增设新的业务时,只需要与软交换系统直接进行对接,则就能够顺利扩展新的业务[3-4]。
4 结语
在石油管道运用软交换通信模式,在目前的实践中发现可以顺利
地将管道通讯各种业务进行实时传输,贴近了石油管道站场呈分散的状态的实际需求;也有益于石油管道内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与互通。
但是软交换系统软件在投入实践中也发现了存在石油专网掉线以及拨号出局的等待响应时间比较长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进一步优化此系统软件,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交换在石油管道通信系统中汇接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慧玲.NGN和软交换[J].中兴通讯技术,2005,11(3)
[2] 曹远.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11(5)
[3] 邓永红.软交换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2012.(2)
[4] 林亦殷.NGN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J].信息通信,2011(4)
作者简介
李珏(1988-),男(汉),江苏徐州人,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输油生产辅助通信。
窦博(1986-) 男(汉) 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工程师,双学士,研究方向:输油生产辅助通信方面。
潘虹(1987-),女(汉),江苏省徐州市,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输油生产辅助通信。
【关键词】石油管网 网络架构 软交换系统 汇接局
当前,石油管网发展日新月益,尤其是IP技术被引入其中之后,石油管道的通信技术更加贴近输油生产的实际需要。然而,由于IP技术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尚不够成熟,则石油管网在引入IP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制约因素。在石油管网中运用软交换调度系统,则可以弥补IP技术在石油管网中的发展瓶颈,有效实现语音通信与调度业务有机结合,有利于软交换汇接局在石油管网中的建构。
1 网络概述
在我国华北的通信管网络中,在京唐处设有南疆油库首站、天津中转油库站等6座站场以及8座远控阀室,京唐处总光缆长度为450公里。 在沧州处设有沧州首站、石家庄计量站等4座站场,其光缆总长度达245公里。天津油库与沧州首站分别是京唐处和沧州处的软交换调度中心的管理系统。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光传输之功能,一方面能够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接口,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每一个站场跟软交换的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与语音的需要以及图像信号的传输需要。各个站场同步数字体系设备所提供的网络通讯协议(TCP/IP)与以太网接口是此网的主用信道。每一个站场跟软交换调度中心共同租用公网的同步数字体系网络,这样就形成了此网备用的环路。按照每一个站场的分布情况与通信传输网的实际建设情况,运用软交换的技术,可以建设成许多种业务所承载的各种数据的汇接局,从而可以实现上述这2个软交换调度中心跟每一个站场中的通信设备的双归属注册方式[1]。
2 网络架构
按照石油管道网络所需要的通信网络业务功能与业务实际需求,在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基础上,运用IP方式跟本地网络的交换机进行互联,可以在软交换调度中心和每一个站场建设成一种软交换调度自动化与一体化的通信网络。
目前,沧州软交换的调度中心已经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软交换系统,在承担沧州软交换调度中心与石家庄计量站场等多处站场的用户接入与其他调度的应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在天津已经建设与沧州交换的调度中心一样容量的软交换调度系统,在承担大港调度中心与汉沽热泵站等多处站场的用户接入与其他调度的应用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沧州和天津这两套交换调度系统任一方出现故障时,他们均可以自动切换到对方正常运行的软交换系统,承担起另一方的业务来,以实现双归属注册。
位于沧州的软交换调度中心,设立了主备的中继网关,采用NO.7信令跟沧州汇接局进行对接,跟石化专网已经实现互通。位于天津的软交换调度中心也特设立了主备的中继网关,跟天津本地公用电话交换网进行了对接,能够本地出局。这两套软交换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时,他们均可运用本地交换出局的方式,当其中一方系统出现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个软交换系统,从而正常运行。
在沧州与天津这两处的软交换调度中心,分别设有触摸屏与网络调度台。当设置好网络内的各种业务参数时,当己方的系统突然间出现故障以后,均可以自动切换到对方的软交换系统,从而实现不间断地通信的目标。
3 系统优点
与过去行政通信以及将软交换调度进行分离,运用模拟延伸用户的方式相比较,在石油管网中运用软交换调度系统具有更多的优越性。一是可以在数据网的基础上建立IP语音通信。待软交换系统顺利将核心交换的各项业务圆满完成以后,可以充分发挥以及利用数据网的各种资源,建立IP语音通信,能够节省数模转换成本。 二是
接入比较灵活。運用软交换的模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业务,接入这项功能比较灵活。任何一个传输网络成功到达的站场,只要与用户网关或IP话机成功接入,则能够与用户顺利接入,假如在中心点将数据配置以后,用户网关跟话机下放,远端也不再需要进行调试了。如果需要扩容,则仅需接入用户网关或者IP话机,运用有关软件就可以对新用户进行扩容。三是架构的可靠性比较高。软交换系统运用“1+1”分摊热备的模式,当沧州与天津的软交换调度中心其中一方出现故障时候,则可以自动地两者相互切换到正常运行的一方。跟石化专网或者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相互连接的中继网关也是运用“1+1”分摊热备的模式。中继网关与接入网关均可以双归属注册。四是扩展能力比较强大。软交换调度系统运用下一代网络的架构,如果需要增设新的业务时,只需要与软交换系统直接进行对接,则就能够顺利扩展新的业务[3-4]。
4 结语
在石油管道运用软交换通信模式,在目前的实践中发现可以顺利
地将管道通讯各种业务进行实时传输,贴近了石油管道站场呈分散的状态的实际需求;也有益于石油管道内通信网之间的互联与互通。
但是软交换系统软件在投入实践中也发现了存在石油专网掉线以及拨号出局的等待响应时间比较长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进一步优化此系统软件,从而进一步促进软交换在石油管道通信系统中汇接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慧玲.NGN和软交换[J].中兴通讯技术,2005,11(3)
[2] 曹远.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术.2011(5)
[3] 邓永红.软交换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2012.(2)
[4] 林亦殷.NGN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J].信息通信,2011(4)
作者简介
李珏(1988-),男(汉),江苏徐州人,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输油生产辅助通信。
窦博(1986-) 男(汉) 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工程师,双学士,研究方向:输油生产辅助通信方面。
潘虹(1987-),女(汉),江苏省徐州市,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输油生产辅助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