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敬授。
目前农行的改革不应该只着眼于非此即彼的两套方案,农行的改革仍然存在着具有远大前途的第三条道路。
前不久,业内传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向国務院陈述了两套农行改革方案:一套是“分拆方案”,根据“分拆方案”,将撤消现有的农行总行,以省为单位设立总行;另一套方案据称与其他三家商业银行的改革方案差异不大,就是将农行改制成第四家国有控股银行。
备受争议的改革
据说,分拆方案的“灵感”主要来自于此前央行主导的农信社改革的成功,即将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中央和地方八八制承担改革成本。此方案一出立即引起众多争议,首先受到了来自农行的强烈反弹,也引起了业界广泛的争议。
有人认为,农行改革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唯啃的骨头,农行的改革也是一波三折,非常复杂。目前,农行是四家国有银行中职工人数最多、机构网点最多、历史包袱最重、经营状况最复杂的一家。但是仅因为它是“最难啃的骨头”就用分拆方案,对农行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政策、经营机制都是差不多的,它们的经营状况也相差无几,国家既然能为其他三家国有银行的改制买2万亿元的单,为什么就不能为农行改制买7000亿元的单呢?可以说在对这四家国有银行进行评价时缺乏一个标;住,仅凭坏账、利润来评价是不成立的,因为这种评价标;主要看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来评价。
在强烈的争议背景下,最近几天,已经有各种渠道的消息表明“分拆方案”将不会付诸实施,并且农行也出面澄清该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于是这起动静颇大的“分拆方案”也以折戟而告终,那么另一套与其他三家商业银行类似的改革方案是不是就真是农行的必然归宿?在这两种方案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农行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呢?
第三条道路
我认为,可以有更好的途径来处置农行,农行改革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而应该从国家银行业的总体布局和农行自身两个立场来考虑。
首先从农行自身的发展来看,当然是能够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农行成为现代银行企业、成为能独立运营的现代商业银行才是最利于农行长远发展的出路。这个改革中,需要将农行原来具有的政策性功能调整出去,否则在农行以后的评价中还是存在评价标准到底是国家立场还是市场立场的问题,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仍然会纠缠不休,改革仍然是在原地打圈。
其次,是从国家的立场来考虑农行的改革。从国家银行业的总体布局来考虑有没有必要在三大国有控股银行之外再成立第四家国有控股银行?我国目前的银行布局是否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不是足够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从国家银行业的总体布局来看,目前有三家国有控股银行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在三大国有控股银行之外再成立第四家国有控股银行。因为经过改制,农行的特殊性必然已经不存在,在已经有三家国有控股银行之外就没有必要成立第四家没有特殊性的国有控股银行。
将农行进行改革,建立成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使它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一分子,提供服务,参与银行业的竞争,农行的加入可以改善、调整我国银行业的格局。经过改制后,农行虽然不再具有政策性功能,但是它会延承农行的传统竞争力,体现出它的服务优势,比如它一直从事的农业贷款、农业市场投资等。即使它在成为商业银行后,它仍然会理性地延续它在农业服务方面的优势,这种经验和服务对于目前的银行服务格局来说是独特的、有竞争力的。
今年,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涌入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不会一下子投入巨资在全国上下全面铺点,和中国的银行进行每个点上的竞争。因为外资银行都是成熟的商业银行,对每一项“投入一产出”都有非常敏感和认真的计算。但是,可以肯定外资银行进入后首先进行的竞争是高端市场和服务市场的竞争。面临这种竞争,就需要我们在参与竞争的银行格局上能形成一个服务涵盖范围广的组成来应对。就像在一场战争中,敌方派遣的部队是一个立体的武装组合,有空军、有陆军、还有海军……如果我们的队伍只有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组织组成的部队,只是在兵源上有所不同,兵种单一都是陆军。那么一旦开始战争,我们必然会失败,再精悍的陆军也没办法在地对空中取得优势,再精良的陆军部队也不可能在水面作战胜过对方的海军,这是专业性决定的。所以,我认为,将农行改革成商业银行,它必然能丰富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格局,在以后的商业竞争中必然是一个带有专业特长优势的“特种兵”。我们没必要多一家没有具体特色的国有控股银行,但我国的银行业缺少一个有农业投资经验的商业银行。
农行的改革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备受争议,但是目前农行的改革不应该只着眼于非此即彼的两套方案,农行的改革仍然存在着具有远大前途的第三条道路。放宽改革的视野,农行的未来其实就在不远处。
[编辑 禄晓红]
E-mail:chinacbr@vip,163.com
目前农行的改革不应该只着眼于非此即彼的两套方案,农行的改革仍然存在着具有远大前途的第三条道路。
前不久,业内传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向国務院陈述了两套农行改革方案:一套是“分拆方案”,根据“分拆方案”,将撤消现有的农行总行,以省为单位设立总行;另一套方案据称与其他三家商业银行的改革方案差异不大,就是将农行改制成第四家国有控股银行。
备受争议的改革
据说,分拆方案的“灵感”主要来自于此前央行主导的农信社改革的成功,即将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中央和地方八八制承担改革成本。此方案一出立即引起众多争议,首先受到了来自农行的强烈反弹,也引起了业界广泛的争议。
有人认为,农行改革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唯啃的骨头,农行的改革也是一波三折,非常复杂。目前,农行是四家国有银行中职工人数最多、机构网点最多、历史包袱最重、经营状况最复杂的一家。但是仅因为它是“最难啃的骨头”就用分拆方案,对农行来说也是不公平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银行的经营政策、经营机制都是差不多的,它们的经营状况也相差无几,国家既然能为其他三家国有银行的改制买2万亿元的单,为什么就不能为农行改制买7000亿元的单呢?可以说在对这四家国有银行进行评价时缺乏一个标;住,仅凭坏账、利润来评价是不成立的,因为这种评价标;主要看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层面来评价。
在强烈的争议背景下,最近几天,已经有各种渠道的消息表明“分拆方案”将不会付诸实施,并且农行也出面澄清该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不大—于是这起动静颇大的“分拆方案”也以折戟而告终,那么另一套与其他三家商业银行类似的改革方案是不是就真是农行的必然归宿?在这两种方案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农行改革的第三条道路呢?
第三条道路
我认为,可以有更好的途径来处置农行,农行改革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而应该从国家银行业的总体布局和农行自身两个立场来考虑。
首先从农行自身的发展来看,当然是能够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农行成为现代银行企业、成为能独立运营的现代商业银行才是最利于农行长远发展的出路。这个改革中,需要将农行原来具有的政策性功能调整出去,否则在农行以后的评价中还是存在评价标准到底是国家立场还是市场立场的问题,经营性亏损和政策性亏损仍然会纠缠不休,改革仍然是在原地打圈。
其次,是从国家的立场来考虑农行的改革。从国家银行业的总体布局来考虑有没有必要在三大国有控股银行之外再成立第四家国有控股银行?我国目前的银行布局是否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不是足够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从国家银行业的总体布局来看,目前有三家国有控股银行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在三大国有控股银行之外再成立第四家国有控股银行。因为经过改制,农行的特殊性必然已经不存在,在已经有三家国有控股银行之外就没有必要成立第四家没有特殊性的国有控股银行。
将农行进行改革,建立成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使它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一分子,提供服务,参与银行业的竞争,农行的加入可以改善、调整我国银行业的格局。经过改制后,农行虽然不再具有政策性功能,但是它会延承农行的传统竞争力,体现出它的服务优势,比如它一直从事的农业贷款、农业市场投资等。即使它在成为商业银行后,它仍然会理性地延续它在农业服务方面的优势,这种经验和服务对于目前的银行服务格局来说是独特的、有竞争力的。
今年,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外资银行涌入的竞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不会一下子投入巨资在全国上下全面铺点,和中国的银行进行每个点上的竞争。因为外资银行都是成熟的商业银行,对每一项“投入一产出”都有非常敏感和认真的计算。但是,可以肯定外资银行进入后首先进行的竞争是高端市场和服务市场的竞争。面临这种竞争,就需要我们在参与竞争的银行格局上能形成一个服务涵盖范围广的组成来应对。就像在一场战争中,敌方派遣的部队是一个立体的武装组合,有空军、有陆军、还有海军……如果我们的队伍只有野战军、地方军、民兵组织组成的部队,只是在兵源上有所不同,兵种单一都是陆军。那么一旦开始战争,我们必然会失败,再精悍的陆军也没办法在地对空中取得优势,再精良的陆军部队也不可能在水面作战胜过对方的海军,这是专业性决定的。所以,我认为,将农行改革成商业银行,它必然能丰富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格局,在以后的商业竞争中必然是一个带有专业特长优势的“特种兵”。我们没必要多一家没有具体特色的国有控股银行,但我国的银行业缺少一个有农业投资经验的商业银行。
农行的改革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备受争议,但是目前农行的改革不应该只着眼于非此即彼的两套方案,农行的改革仍然存在着具有远大前途的第三条道路。放宽改革的视野,农行的未来其实就在不远处。
[编辑 禄晓红]
E-mail:chinacbr@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