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现在采用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尝试通过对现行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丰富评价内容,增加评价主体、注重过程等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5-01
一、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针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根据教学大纲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师实际完成教学质量、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之间进行关联度分析的重要一环。
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估简单沿袭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模式,一味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论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素质养成的培养和考核评估。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自然也就无法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致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停滞不前。
二、目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但以往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模式采用的是单一闭卷笔试,这种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存在以下主要弊端:
(一)评价标准单一,方法简单,重内容,轻实践,缺乏整体性
一直以来,对于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均单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忽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测与考核。在期末考核过程中,教师在出试卷时大多依赖课本或者教师用书等参考资料,注重考查识记层次的知识,而忽略了理解、应用等层次的知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改进工作、学生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缺乏整体综合性。
(二)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师生互动性,忽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社会反馈
现行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采用的是校方单向评价,由任课教师执行评价任务,学生纯粹处于被动考核。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缺少学生自我评价,缺少社会反馈等参考意见,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几乎完全取决于执行评价任务教师,他们的个人理念、偏好决定了评价的理念、标准制定和执行。这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社会评价反馈的参与,就会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为评价而评价,没有可持续的后续工作
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仅仅局限在评估本身。评价结束,成绩录入教务系统之后,评估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没有进一步的加以分析,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谋求进一步的提高了。对评价结果缺乏后续利用,造成了虽有教学评价过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发现的问题大多没有得到后续研究和解决,教学评价多数流于形式,仅仅止于结果本身。
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及指标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不应仅仅以学生最终一次卷面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而应该是一个覆盖教学各方面各环节、通过多次过程化考核来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综合评估机制。
(一)丰富评价内容
首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课本内容的考核模式,形成以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既要评价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有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的考核应该在评价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增加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二)注重过程化考核
在过程化考核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覆盖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课业评价和实践能力增长评价。课堂活动表现包括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小组报告(group report),课堂演示(class presentation)等。课业评价指学生对教师指定的课内课外听力、阅读和写作任务的完成度和质量。实践能力增长评价应涵盖学生职业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
(三)增加考核主体
改变以往由任课教师独自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的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维的。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来自教师、同班同学、小组成员、实习企业单位等多方。这种多主体评价的机制,才能真实、公平、全面的反应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对这种评价结果也会更容易接受,心服口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手册
在课程教学评价实施之前(即课程开始授课之初),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将教学实施过程的作业、评价等收录其中,以便于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反思、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也便于教师抽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
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有其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殊之处,在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要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一特殊性,因此要更加的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唯有如此,才能适应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晓红,焦明环.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多元评估体系探析.英国NVQ与核心技能教育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8,4.
[2]周淑华,唐军广.商务英语专业可操作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尝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4.
[3]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
[作者简介]吕劢(1972-),男,浙江海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商务英语。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5-01
一、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针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是对根据教学大纲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师实际完成教学质量、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之间进行关联度分析的重要一环。
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估简单沿袭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模式,一味注重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论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素质养成的培养和考核评估。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自然也就无法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致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停滞不前。
二、目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掌握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但以往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模式采用的是单一闭卷笔试,这种方式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存在以下主要弊端:
(一)评价标准单一,方法简单,重内容,轻实践,缺乏整体性
一直以来,对于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均单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忽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测与考核。在期末考核过程中,教师在出试卷时大多依赖课本或者教师用书等参考资料,注重考查识记层次的知识,而忽略了理解、应用等层次的知识。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也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改进工作、学生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缺乏整体综合性。
(二)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师生互动性,忽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社会反馈
现行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采用的是校方单向评价,由任课教师执行评价任务,学生纯粹处于被动考核。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互动,缺少学生自我评价,缺少社会反馈等参考意见,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几乎完全取决于执行评价任务教师,他们的个人理念、偏好决定了评价的理念、标准制定和执行。这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社会评价反馈的参与,就会导致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为评价而评价,没有可持续的后续工作
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仅仅局限在评估本身。评价结束,成绩录入教务系统之后,评估结果往往被束之高阁,没有进一步的加以分析,更不用说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谋求进一步的提高了。对评价结果缺乏后续利用,造成了虽有教学评价过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发现的问题大多没有得到后续研究和解决,教学评价多数流于形式,仅仅止于结果本身。
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评价内容及指标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不应仅仅以学生最终一次卷面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而应该是一个覆盖教学各方面各环节、通过多次过程化考核来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综合评估机制。
(一)丰富评价内容
首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课本内容的考核模式,形成以评价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并重的评价模式。既要评价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有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务英语课程的考核应该在评价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增加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二)注重过程化考核
在过程化考核中,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应该覆盖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课业评价和实践能力增长评价。课堂活动表现包括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小组报告(group report),课堂演示(class presentation)等。课业评价指学生对教师指定的课内课外听力、阅读和写作任务的完成度和质量。实践能力增长评价应涵盖学生职业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团队协作精神的评价。
(三)增加考核主体
改变以往由任课教师独自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的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维的。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来自教师、同班同学、小组成员、实习企业单位等多方。这种多主体评价的机制,才能真实、公平、全面的反应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对这种评价结果也会更容易接受,心服口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手册
在课程教学评价实施之前(即课程开始授课之初),为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将教学实施过程的作业、评价等收录其中,以便于学生掌握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反思、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也便于教师抽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
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灵活的教学方法,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而且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有其不同于传统教学评价的特殊之处,在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要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这一特殊性,因此要更加的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唯有如此,才能适应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晓红,焦明环.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多元评估体系探析.英国NVQ与核心技能教育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8,4.
[2]周淑华,唐军广.商务英语专业可操作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尝试[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4.
[3]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
[作者简介]吕劢(1972-),男,浙江海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商务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