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丁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尼古丁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尼古丁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及碘化丙啶双染法和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荧光探针法检测/不同浓度(0.1、1、10μmol/L)尼古丁作用相同时间(48 h)和相同浓度(1μmol/L)尼古丁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对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活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的影响,以0μmol/L尼古丁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荧光方法检测1 μmol/L尼古丁作用不同时间后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内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及核因子κB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尼古丁处理SCC15细胞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分别为(98.24±0.04)%、(98.50±0.06)%及(98.61±0.07)%,均较对照组[(96.01±0.58)%]显著增加(P=-0.000);同时各浓度尼古丁处理组细胞生长被促进,且呈浓度依赖性,0.1、1、10μmol/L尼占丁组细胞A值分别为2.19±0.08、2.20±0.11及2.38±0.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3 ±0.13)(P<0.05).1μmol/L尼古丁处理组的SCC1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0.1、10 μmol/L处理组(P-0.000).1μmol/L尼古丁作用于SCC15细胞72 h细胞生长被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2);1μmol/L尼古丁作用于SCC15细胞24 h后诱导SCC15细胞凋亡最显著且显著高于尼古丁作用48 h和72 h组(P=0.000),各组细胞核内代表DNA结合活性的A值分别为1.509、1 093、0.746,与对照组(A值为0.544)相比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提示核因子κB从胞质向胞核中转移,其中尼古丁作用24h活性最高.结论 尼古丁能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SCC15细胞增殖并诱导少量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核因子κB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与传统克隆相比,手工克隆使用较为简单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操作即可生产克隆动物.小鼠作为模式实验动物在多领域得以应用.本研究中采用杂交胎鼠细胞系提供核供体细胞,在含细胞松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用标后预算控制工程成本、对工程变更的控制、及时合理地处理施工阶段发生的索赔时间和做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阶
本文分析了企业管理职能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企业管理职能传统意义上的划分和现状,从理论方面提出了将企业管理职能按体系层次划分的理念,在基础上进
近几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的企业也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那么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国有企业要怎样
目的 探讨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术后整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5例21指Ⅱ°~Ⅵ°缺损的病例,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术后1~2个月行再造指整形,对再造指明显膨大一侧指腹行梭形
目的 观察电针及隔盐葱灸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45例脑卒中后留置导尿1个月以上的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留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来源于淋巴系干细胞,其表面标志、功能有别于髓系DC,不仅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多种途径诱导T细胞失能和调节性T细胞的形成,从而参与
2011年10月3日,各路英雄齐聚湖北孝感,各大钓鱼媒体也紧随其后,在这里即将举行第二届龙王恨渔文化节暨第五届“龙王恨杯”全国钓鱼大奖赛总决赛。此届大赛总决赛的接待规模超
电力是保证油田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电力涉及到油田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涉及到油田任何一口油井的正常生产。本文简要概述了油田企业电气设备的现状及常见故障,重点介绍
今年以来,山西长治开发区工商局坚持以依法行政为主线,不断深化执法培训,创新执法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着力在“三个提升”上求突玻,有力推动了“法治工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