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承担起了相应的使命,就是为了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虽然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只有提出相应的措施,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将自身从误区中解救出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所进行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只知道通过固定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坚持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1]。使得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充分了解,使得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2.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缺乏。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和学生交流时采取的方式大都是通过问答形式实现的,而且主要是教师指定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极为欠缺[2]。因此,课堂氛围僵化,学生无法主动地学习,教师对于学生自身所表达的诉求和见解重视程度也不夠,从而无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极度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改善对策
  1.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促使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进行充电。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教参的内容,同时对别人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学习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3]。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使用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确实贯彻落实好听、说、读、写紧密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并且利用文本的线索或者内容相应的扩展语文知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坚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需要进行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努力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样,学生才会提升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因本施教,依据课本启发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促使学生展现自身的才华,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比如在教授《陈涉世家》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陈胜的远见谋略有充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这其中加入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对于这篇课文有了足够的认识。
  3.创新教学形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为了合理使用教学教材,促进课程资源合理整合,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进行创新,积极设计探究性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这样不仅进行了第一课堂文本的学习,还可通过多样的教学渠道和环境,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与扩展,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身的学习观点,对文本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水调歌头》这篇宋词的教学时,为了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不仅要对学生讲解词句中字面的含义,还可讲解苏轼在这首词的创作时,所身处的环境,当时的心情和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诗歌的解读,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进步,教师一定要做好语文方面的教学工作。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问题,进而相应的分析,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琴.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读写算,2011,1(35):16-18.
  [2]蒋伟海.开展合作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2011,6(5):7-8.
  [3]魏桂香.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分析与研究[J].学生之友,2011,21(34):12-13.
  徐展,江苏徐州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人文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物质条件建设三方面阐述了高校管理工作创新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巨大意义和作用,以及作者对高校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 创新 人文环境建设 制度建设 物质条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051-01    当今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李渔是一个多面手,他在戏曲理论、戏曲、小说、史论、诗词散文、生活艺术、园林艺术等多方面都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色彩. 笠翁好友许茗车曾说:“若以词曲知笠翁,即不知笠翁
期刊
59岁的周翠兰平时以走街串户卖豆饼为生,2011年11月6日早展,她在推自行车卖豆饼途中,捡到1700元现金。在几经周折找到失主周继伟后,让她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周继伟坚称丢的是820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是最受教师欢迎的校本教研形式,也是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研形式,是当前校本教研最推崇的方式.那么,如何使课例研究成为学校常态化的校
20世纪90年代至今,课改实践二十多年,阅读教学主要经历了几场理念的革新。  首先,小学阅读教学重提“双基”,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课堂教学出现“为训练而训练”的现象。跨入新世纪,语文课程明确定性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这种理念,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编排,将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隐性化,教师教学以“内容分析”为主,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课堂教学又出现了得意而不得
期刊
请回归“课”的本原  我们在教室读书学习,听老师讲课,上讲台演排,为什么偏偏叫“上课”而不叫其他什么呢?我揣摩所谓“课”,即“课农桑”之“课”,“督促”“劝勉”之意。从“课”的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体会到,学生是课堂上从事“农桑”的主动者,老师不是“我说了算”的主宰者,而就是督促、劝勉学生从事“农桑”的引导者,组织者,调度者。  从这个意义出发,老师备课的着眼点除了“把教材弄懂后,要思考我打算讲什么”
期刊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文化瑰宝。“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国学文化经典,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造就具有中华气韵、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当代学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应该把国学经典巧妙地融入到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体味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更可让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奠定良好的传
期刊
书籍,让过去留存,让我们今人能够感念过去。江南水乡的我,加上多年读书的氤氲,对过去知书达理的读书人,我更欣赏和追念。喜欢他们那种追求自然、崇尚自由、洒脱本真的家国情怀。  我喜欢那些读书人,热爱自然、志向高远的人,一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着山间的变化,朝有林霏开,暮有云霞归;春有野芳发而幽香,夏有佳木秀繁,秋有水落石出,冬有白雪满枝。欧阳修把
期刊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阅读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而就社会个体而言,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读书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职业能力和对社会的作用的发挥。因此,阅读问题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06年4月,中宣部、文明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倡议在全国
一位老员外,特别喜欢牡丹花,庭内庭外都种满了牡丹。老员外采了几朵牡丹花,送给一位老翁,老翁很开心的插在花瓶里。隔天,邻居激动的和老翁说:“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