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芸豆”促进婴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an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幼儿的探索学习始于动作,动作的来源之一是材料,而婴幼儿和材料互动质量的高低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亲子园的教师,我们在开展亲子教育的时候,需要根据婴幼儿的月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亲子活动引发婴幼儿对材料的好奇心,鼓励婴幼儿反复探索操作,获得丰富的探究经验。
  实践中,我们尝试以“芸豆”这一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作为活动材料,开展系列亲子活动。芸豆是一种食用豆类,颗粒肥大,洁白光亮,形状似扁平的椭圆和腰果形,颗粒要比黄豆、红豆大很多,提供给婴幼儿开展亲子游戏相对安全。另外,教师在购买芸豆时要注意:一是要挑选外形大而饱满、光滑亮泽的芸豆;二是数量要充足,一个孩子玩芸豆的量大约要有1公斤左右;三是在玩芸豆之前,先将芸豆用微波炉加热三分钟左右,这样既能起到消毒作用,又能防止芸豆遭受虫蛀,最后再将消毒好的芸豆装在一个干净的盆或者纸盒里。
  “玩芸豆”系列亲子活动是教师通过组织婴幼儿宝宝进行抓握、投放、寻找、倾倒、晃动等各种操作活动,不断激发宝宝探索的欲望,鼓励宝宝大胆尝试,促进婴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活动一 捉迷藏
  面对七八个月左右的婴儿,教师可以先和宝宝玩“芸豆捉迷藏”的亲子活动,让宝宝对芸豆产生兴趣。比如,教师先把一盒芸豆放到宝宝可以看见的地方,然后用手拨弄芸豆发出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或者用手抓起一把,举高一点,将芸豆慢慢撒进筐里。教师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可以慢一点,放大自己的动作幅度让宝宝能观察清楚,进而自己模仿探索。当宝宝被教师玩芸豆的动作完全吸引时,教师可以像魔术师一样拿一粒芸豆放在手心,让宝宝看到,然后再把手握成拳头,把芸豆“藏起来”,同时伴有相应的语言辅助。“宝宝看——芸豆。”“咦,芸豆不见了。”
  宝宝有伸手想拿到的愿望了,教师也不要着急,可以延迟满足,暂时不让宝宝拿到,继续逗引。当宝宝一边“嗯嗯”一边急着伸手拉你的手想拿芸豆时,教师再慢慢将自己握有芸豆的手指从大拇指开始一个一个伸开,直到五指全部打开,露出手心里的芸豆,再让宝宝自己用手指抓握住芸豆。
  这个亲子活动可以反复多次进行。等宝宝能自如地抓放芸豆了,教师可以升级游戏,让宝宝自己用手扒开教师的手指,找到芸豆。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交换藏芸豆的手,让宝宝自己有找芸豆的意识,知道一只手没找到芸豆,可以再看看另一只手有没有芸豆。
  婴幼儿找到藏在教师手里的芸豆,就是最初的自主探索过程。当知道怎么找到教师手里的芸豆以后,教师接下来还可以让宝宝自己想办法摸索,找出藏在塑料小碗下面的芸豆,小毛巾里面的芸豆、塑料大口罐里的芸豆……宝宝能自己主动地掀开藏芸豆的毛巾、拿掉盖芸豆的碗,把手伸进大口罐里,说明其已经有了自主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而当宝宝找到的芸豆拿在手上举着给你看的时候,仿佛在告诉大家“我自己找到芸豆了”,成人一定要及时回应,强化宝宝的成功体验。
  活动二 豆中寻宝
  面对1岁左右的婴儿,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豆中藏宝”的游戏。开始的时候,为了避免宝宝紧张,教师可以先把自己的手放在筐里,先把芸豆撒在自己的手上,然后不断增加芸豆,直至芸豆把自己的手“埋進去”(如果开始把宝宝的手埋进芸豆里,有的宝宝会因为自己的手不见了,而感到害怕)。然后,教师可以让宝宝看自己的一只手在芸豆上面,另一只手藏在芸豆里面看不见了,再请宝宝用手把盖在自己手上的芸豆扒开。当宝宝扒开芸豆找到教师的手以后,教师要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和宝宝亲近,并用手轻轻地抚摸宝宝。等宝宝不害怕了,教师可以试试让宝宝将自己的手埋进芸豆里,教师来寻找宝宝的小手,或者宝宝自己扒开芸豆找到自己的小手。几次以后,宝宝不再害怕自己的手不见了。
  教师可以让宝宝将一些大的玩具放在芸豆里,露出玩具的一部分,让宝宝从芸豆里找出玩具,找到了可以给宝宝一个鼓励的拥抱或者夸夸宝宝,让宝宝体验到快乐。等宝宝熟悉了游戏的规则以后,教师就可以不断增加难度——可以先让宝宝看到教师在芸豆里放一些较小的玩具,确定寻找的目标。等宝宝知道寻找的方法以后,可以不让宝宝看见藏玩具的地方,也可以减少藏玩具的数量,让宝宝在芸豆里到处拨弄搜寻,鼓励宝宝坚持把所有的小玩具都从芸豆筐里找出来。最后,宝宝能熟练地找出各种玩具以后,教师还可以放一些大小不同的贴画让宝宝“搜索”,使宝宝寻找“宝贝”的维度不断拓展,从宝宝自身的小手到各种玩具,从大的物品到小的物品,从立体到平面,数量上也从单个到多个,给宝宝寻找“宝贝”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鼓励宝宝细心、耐心。通过语言、动作的暗示,例如“宝宝的眼睛真亮,玩具宝宝都找出来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宝宝试试这样翻芸豆,看看盒子底下有没有宝贝了”“这里刚才找过了没有,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找过”“小汽车找到了,小鸭子还没有找出来,再找找”等等,以帮助宝宝积累自主探索寻宝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索的能力。
  活动三 瓶子装豆
  探索让芸豆发出声音,是宝宝主动探索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七八个月大的婴幼儿,当宝宝对一颗芸豆失去兴趣,当教师重复拨弄芸豆、大把地从高处撒落芸豆,声音都不再吸引宝宝时,我们就可以让宝宝坐在地垫上,面对一盆芸豆,自己玩弄。此时,教师一定要提醒家长在一旁看护好宝宝,不要让宝宝把芸豆吃进嘴巴或者塞进鼻子里。在安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宝宝尽情地抓、拍、捏、拨、撒芸豆,这些都是感知芸豆的探索活动。宝宝如果喜欢抓一把芸豆扔出去,教师既不要着急制止,也应该向家长说明:这是宝宝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让宝宝坐在一个相对大的纸盒里,控制宝宝扔的范围,方便捡拾;或者,扶着宝宝站在纸盒外面,让宝宝把装在盆里的芸豆一把一把往大纸盒里扔。这样既可以满足宝宝扔的需求,也可以让宝宝观察芸豆撒落的样子,聆听芸豆哗啦哗啦的声响,还能方便收拾整理。等芸豆扔完了,让宝宝把芸豆捡回盆里,反复游戏。   宝宝玩累了,教师在宝宝休息的时候,可以先提供一个放有一颗芸豆的小的透明塑料瓶(便于宝宝抓握和观察)。成人先不要急于示范往瓶子里放芸豆,可以先观察宝宝拿到装芸豆的瓶子会怎么玩,是晃动瓶子还是想往瓶子里装豆子,还是要把芸豆倒出来,不论什么玩法,我们都要鼓励宝宝自己探索。如果宝宝发现晃动装有芸豆的瓶子会发出声音,对芸豆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感兴趣,喜欢不停地晃动,教师再提供小的药瓶、小的茶叶罐等让宝宝把一颗一颗芸豆逐一放进小的透明饮料瓶、茶叶罐或者纸杯等容器中,引导宝宝听听芸豆放进不同材质的器皿中的声音。教师可以用象声词“当当、咚咚、嘭嘭”模仿芸豆掉进不同容器的声音,引导宝宝感受自己放豆子在不同容器中的声音变化。这既是对宝宝小肌肉精细动作的锻炼,同时也训练了宝宝对声音的敏感。
  教师在和宝宝一起互动的时候,还要及时做出反应。比如宝宝把瓶子晃动发出声音的时候,教师可以拍手表示鼓励,也可以跟着声音做跳舞的动作等,以此激励宝宝反复游戏。宝宝会逐渐体验到:瓶子里放进芸豆以后,用手晃动瓶子,瓶子就会发出声音,大人就会拍手跳舞;小手停止晃动,瓶子里的声音就没有了,大人也不拍手跳舞了。慢慢地,孩子本能地拿着东西就会喜欢摇晃起来,听听有没有声音。由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回应,玩芸豆的过程就转变成了宝宝反复探索让芸豆发声的过程了。
  2岁左右的婴儿可以用手一把一把自如地抓放芸豆。教师可以提供小茶杯、调羹、瓶盖等工具,还有大小不同的容器,如各种饮料瓶、奶罐、糖罐等,还可以将饮料瓶,剪下一部分瓶口做成漏斗状,组织“装豆豆”活动。此时,教师需要做一个耐心的观察者,切记不要一味向婴幼儿示范,要给宝宝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操作探索的机会,观察宝宝是怎么装豆子的。
  宝宝在不断地用各种材料玩装、倒芸豆的探索过程中,慢慢地发现瓶盖浅,装的豆子少,装得最慢;调羹装得多,但容易掉;小茶杯口大身体也大,装得最多、最快。随着操作经验的丰富,宝宝们会更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工具装芸豆。
  这时,教师可以把纸盒、瓶子做成小动物头饰,组织“喂喂小动物”的游戏,给宝宝们新的挑战。宝宝会在喂小动物的过程中,发现小调羹喂小动物吃豆豆更方便,不会把豆豆掉到外面。
  这样,即便是婴幼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到装芸豆的不同工具的利弊,通過自己的具体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探索选择合适的工具满足自己游戏的需要,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活动四 芸豆交响乐
  3岁左右的幼儿,在认知、动手操作上都有一些经验,大量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也已经促使他们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让幼儿进一步迁移、整合已有的经验,促进他们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呢?比如,我们尝试开展“芸豆交响乐”活动。教师给宝宝两个果奶瓶,用芸豆制作成两只响瓶,其中一个果奶瓶身上贴着画有一颗芸豆的实物标记图,另一个贴着画有许多芸豆的实物标记图。幼儿按照实物标记图,往一个果奶瓶里放进一粒芸豆,往另一个果奶瓶放许多芸豆。放好以后,教师和幼儿玩“听一听”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辨别装有一粒芸豆瓶子发出的声音和装有许多芸豆瓶子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并进行准确地判断。再如,幼儿探索用响瓶进行表演故事,演绎“老鼠和大象的故事”——先是表现小老鼠悄悄出来偷粮食,可以用装有一颗豆的响瓶演奏,然后大象伯伯来散步,用装有许多豆子的响瓶表现,小老鼠吓得逃跑了,连续地摇晃响瓶。又如,童谣表演“大家一起来跳舞”是幼儿先探索用响瓶摇、抖、拍、转等方法进行演奏,在探索响瓶自身演奏方法的基础上,孩子们又用响瓶拍肩膀、捶大腿,打屁股,拓展探索利用身体的各部位进行演奏,充分表现童谣中“大狮子甩甩头,刷刷刷,小猴子拍屁股,啪啪啪,小老虎跺跺脚,咚咚咚,大家一起来跳舞,蹦嚓嚓……”的各种音效,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盆芸豆可以让宝宝从几个月一直玩到3岁,在亲子互动、师幼互动、和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在不断提升,自主探索经验也在不断丰富。由此可见,成人提供适宜的材料,在关键期进行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能促进婴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不断发展,激发婴幼儿和材料互动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保护好婴幼儿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好奇心和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其他文献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普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现今教育实践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在忙碌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越发觉得教育需要“小先生”的加入,“小先生制”的采用必将对现下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先生制、实践研究、现实意义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长
摘 要:校务信箱系统是高校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基于ASP.NET和SQL Server2000的校务信箱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对系统的功能模型与数据库结构进行了分析,对信箱的分级、有效管理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校务信箱 ASP.NET B/S模式 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
上学期,大二班小朋友开始参与一日生活环节的音乐选择。孩子们搜集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分享和欣赏,并从中选择适合生活中某一环节伴随的音乐。其中,桦桦带来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竟然没有一位小朋友选。我好奇地想了解背后的原因,也想尝试帮助他们开启了解进行曲的音乐旅程,于是重听《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活动开始了。  再次聆听《拉德斯基进行曲》  我先询问了桦桦当时推荐这首音乐的理由。桦桦认为,这首乐曲很好听,旋律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在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中,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教育电子政务公文与信息交换网络体系建设是整个教育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框架中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本文从教育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发展出发,分析了高校教育行政办公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性,探讨了教育电子政务公文与信息交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关
工匠精神在我国当前整个社会层面受到如此的推崇,除了它在价值功能上所具有的时效性,还在于它自身在过程表现上具备足够的直击人心的视觉冲击。当一个人在某个现场表现出工匠精神的时候,我们的视线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而内心则生出不由自主的赞叹。在这方面,不独成人如此,幼儿也不例外。例如一次户外活动时间里,一个工人在修理操场边缘破损的地板砖。这时发生了一起令人惊讶而值得深思的情形:十几个男女幼儿(男孩居多)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教育部-Sun精品课程,我们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资源科学管理和多方共享的原则,初步完成了“微处理器组织与设计”的课程建设工作。其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也可为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课程建设基础    微电子学是国家和各大高校大力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为我国微电子产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微电子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记者:200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教育部高教司共同发起了“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计划,成为教育部和企业在精品课程建设领域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请您谈谈微软和教育部合作的背景?  张高:好的。从1999到2002年,微软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培训,讲一些微软的最新技术。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反馈,我们感觉到通过几天的短期培训是很难真正地帮助高校了解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并融入课程。技术本身是很复杂的,支持老师的教学
戏剧活动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幼儿各领域发展紧密相关,文学、科学、音乐、美术、表演等都能在戏剧活动中得以体现,同时,戏剧的创编也是幼儿对生活的直接反映。在戏剧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体验的环境,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发挥创意、合作分享、承担责任的机会。  最近,我发现幼儿喜欢在阅读区阅读《西游记》的故事,午睡前的故事分享环节中,他们津津有味地交流着故事情节,说到兴起之处还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跟他们交
摘 要:本文分析了模拟仿真试验的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利用Flash设计与开发模拟仿真实验的若干关键技术,以期对今后的相关设计开发给予帮助。  关键词:Flash模拟仿真实验 关键技术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7-0078-03    生物教学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动物活体解剖、植物标本制作等大量的试验性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
摘 要:网络文明的建设不仅是当前和谐社会的重点,也与信息化校园建设紧密相关;本文从技术监管和人文关怀的角度阐述了信息化校园在网络文明时代到来时所能做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文明 网络文化安全 信息化校园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1-0006-03    网络文明即是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所逐步意识到的网络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文明,这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