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讨论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一、讨论课是目标教学的模式;二、讨论课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讨论课对创新意识的启迪;四、讨论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讨论课 教学 创新 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活化历史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活化历史教学就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讨论课是综合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多信息交流、反馈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动态认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形式,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的完成目标教学任务,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四项认识:
一、讨论课是目标教学的模式
历史课教学目标重在知识、思想和能力三大素质的培养,讨论课正是完成这三大目标教学任务的模式之一。因此,它对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为例,知识传授重在识记、巩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础知识,并开拓创新、扩大知识面。思想教育主要是从辛亥革命失败、教训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革命的重担落在了共产党以及共产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肩上。能力地培养主要是通过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讨论课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讨论课不仅要分析知识的条理,逻辑的正误,观点的是非,而且要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行为,辨别人生的真伪、善恶和美丑,通过正向和逆向双向思维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连续性和规律性等特点。只有让学生逐步分析、讨论这些特点,才能探究出失败的原因,才能培养和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三、讨论课对创新意识的启迪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历史目标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科教兴国的召唤,知识经济的大潮正扑面而来,这无疑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为迎接这一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创新精神,就成了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讨论课正是这一类改革的具体实踐。
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中国近代由于出了慈禧太后等民族败类,落后了,可是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来,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为什么?”还有的说:“如果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中国现在可能也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吧。”因此在教师因势利导下,把讨论的课题引向深入,从根本上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讨论课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进取的创新精神。
四、讨论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是以目标教学的最终体现。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全方位教育。讨论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便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差生说:“袁世凯大耍两面手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手支持袁世凯,那我们想法把他们的双手都砍下来,看他们还能破坏革命?”此话虽带有滑稽性,但看到了他爱憎分明的思想觉悟和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精神。讨论课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学会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努力完善自我。所以,讨论课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载体。
实践证明,讨论法教学作为发展性课堂评价的重要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办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讨论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人会提出:这种讨论课要花费师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起讲授法它很不经济。不错,可殊不知使相当多学生不用多动脑子就能学会一些知识的教学,会使他们的智力处于停顿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还会压抑一部分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如果一学期只搞一、二次讨论课,它的“费时费力”比较很明显,可经常不断地采用这种课型,学生的阅读、查阅工具书、发现问题、组织材料、撰写报告及课上表达能力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能力运用越来越熟练,花费时间会越来越少,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从长远来看,讨论法不论从时间和效果来看都是很经济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新课改,我相信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与讨论法的结合,将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对教育改革的成效作出重大贡献。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初中;537012)
【关键词】讨论课 教学 创新 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活化历史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活化历史教学就是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讨论课是综合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多信息交流、反馈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强化动态认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形式,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的完成目标教学任务,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四项认识:
一、讨论课是目标教学的模式
历史课教学目标重在知识、思想和能力三大素质的培养,讨论课正是完成这三大目标教学任务的模式之一。因此,它对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组织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为例,知识传授重在识记、巩固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基础知识,并开拓创新、扩大知识面。思想教育主要是从辛亥革命失败、教训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革命的重担落在了共产党以及共产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肩上。能力地培养主要是通过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讨论课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讨论课不仅要分析知识的条理,逻辑的正误,观点的是非,而且要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行为,辨别人生的真伪、善恶和美丑,通过正向和逆向双向思维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
众所周知,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连续性和规律性等特点。只有让学生逐步分析、讨论这些特点,才能探究出失败的原因,才能培养和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三、讨论课对创新意识的启迪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历史目标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科教兴国的召唤,知识经济的大潮正扑面而来,这无疑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为迎接这一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和创新精神,就成了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讨论课正是这一类改革的具体实踐。
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说:“中国近代由于出了慈禧太后等民族败类,落后了,可是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来,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为什么?”还有的说:“如果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了,中国现在可能也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吧。”因此在教师因势利导下,把讨论的课题引向深入,从根本上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讨论课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进取的创新精神。
四、讨论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是以目标教学的最终体现。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个性发展为核心的全方位教育。讨论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便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差生说:“袁世凯大耍两面手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手支持袁世凯,那我们想法把他们的双手都砍下来,看他们还能破坏革命?”此话虽带有滑稽性,但看到了他爱憎分明的思想觉悟和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精神。讨论课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学会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努力完善自我。所以,讨论课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载体。
实践证明,讨论法教学作为发展性课堂评价的重要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办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讨论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人会提出:这种讨论课要花费师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比起讲授法它很不经济。不错,可殊不知使相当多学生不用多动脑子就能学会一些知识的教学,会使他们的智力处于停顿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还会压抑一部分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如果一学期只搞一、二次讨论课,它的“费时费力”比较很明显,可经常不断地采用这种课型,学生的阅读、查阅工具书、发现问题、组织材料、撰写报告及课上表达能力会不断进步,随着各种能力运用越来越熟练,花费时间会越来越少,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从长远来看,讨论法不论从时间和效果来看都是很经济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新课改,我相信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与讨论法的结合,将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对教育改革的成效作出重大贡献。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初中;53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