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前“誓词”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d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一些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以教学班为单位,在课前让学生宣读“学习誓词”(“誓词”内容由各教学班自行确定)。于是,每当上下午预备铃响过之后,各教室就回荡起学生慷慨激昂的宣读“学习誓词”的声音,只见学生个个举起右手,群情振奋,热血沸腾,气冲牛斗,齐声宣誓,声播云天。声势雄壮,场面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笔者感觉课前宣读“誓词”,对学生确实能起到一点激励的作用。然而,细细品味学生宣读的“誓词”内容,又颇为令人忧心。这些“誓词”内容繁冗驳杂,良莠互现,除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些激励作用外,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其一,强化考学意识,缺失“全人”教育。从“誓词”内容可看出,其价值取向集中指向高考,无限放大升学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学生的高考意识和决心,把“金榜题名”视为人生的唯一选择,将升学与人生幸福和价值观构成唯一的因果联系,而且没有退路,所以要拼命地吃苦、拼搏、奋斗。这就严重背离了新课改的精神和价值目标。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升学为主体内涵的生命价值观,改变教育的纯功利主义和“非人文化”倾向,教育的失衡和异化现象。在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的观照下,从高度的人文价值出发,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背景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它所表达的是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升学”素质。这样的“誓词”内容,不仅仅影响新课改的品质和进程,而且使学生重文化素质,轻综合素质的提高,容易走上畸形化的发展道路。
  其二,强化升学的荣辱观,缺失生命的教育。“誓词”内容反复张扬、强化“‘金榜题名’为荣,高考落榜为耻”的荣辱观,一方面极端不负责任地扭曲了“荣辱观”的丰富内涵,严重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会将学生引入一个逼仄的生命状态和狭隘的生命领地,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现在的高考仍然是选拔性考试,每年只有约二分之一的学生升入大学,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剩下的经过“狠命拼搏”之后仍不能升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将“何以堪”?既然“考不上大学可耻、丢人,没出路,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那只有走向绝路。这些年来,因为高考落榜而上吊自杀、神志失常者不乏其例,我想与学校的畸形教育应该不无关系。由于一味抓升学教育,强化升学的荣辱观,致使生命教育出现严重缺失,使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首先要使学生自我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光大生命,最终是让生命大放异彩。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学生应认识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应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生命应大放异彩,学生应挖掘生命,提升生命,光大生命。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应教人智慧;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应教人过智慧的生活。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成长、成人、成功、成才,而不是在升学荣辱观的熏陶下,将学生引入一个逼仄的生命状态和狭隘的生命领地,使之走向迷失。
  其三,强化学习价值,缺失养成教育。“誓词”中的核心内容是促使学生发奋学习,强化学习价值,而极大地弱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升学率利益的驱动下,很多学校把狠抓学生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而德育工作、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被严重地弱化,而且往往以“智育”挤兑或覆盖“德育”和“养成教育”。学生学习优秀,可以“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优秀学生”“优秀团员”年年有,发展“学生党员”也是非“尖子生”莫属,购买的好资料,安排好宿舍,连各种福利组织的捐款也优先“救济”。至于这些“尖子生”自身的一些毛病,诸如:只求索取,不知奉献;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我封闭,妄自尊大,缺少交往;骄生惯养,不会生活;为人自私,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中威信不高;不参加义务劳动,值日偷懒,甚或偶尔打架、骂人等等,在学校看来,都无关紧要,“瑕不掩瑜”,只要学生刻苦学习,把成绩搞上去,就算是“优秀学生”。这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养成严重缺失的学生,哪里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应该是十足的“人文残疾人”。清华高材生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残杀同窗事件,小学生漠视生命、伤害乞丐事件等都是惨痛的教训,不值得令人警惕吗?前车之鉴,足当深省。
  当然,“誓词”中还有一些值得令人深思的东西,这里为篇幅所限,不再赘言。
  我们认为,课前“誓词”的形式,本身也无可非议。学校既然这样做了,就要把握好“誓词”的内容,提升“誓词”的品位,确实能发挥“誓词”的育人功效。我们建议,“誓词”内容除了激励学生刻苦攻读,争取发奋有所作为以外,应该增加诸如培养“全人”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养成教育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铭记“誓词”内容,明确人生的正确目标,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进,做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全人”。另外,“誓词”的形式和内容要精心设计和提炼,力争“打造”精品,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启人心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座右铭”,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或者走到天涯海角,永远铭记“誓词”,成为他们前进的原动力。如果这样的话,“誓词”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效。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在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和肾脏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pDCs在狼疮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1例狼疮肾炎患者,其中17例为活动期(14例行肾活检),14例为
【摘 要】  在我国小学义务教育中,虽然教学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学生的诸多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一直是教师以及学生的难点之一。由于学生自身发展不平衡,吸收的知识也会有所不同。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爱好展开教学,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语文写作教学中,从而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的教
纵观近年各个省市的高考数学试卷发现,每年都有创新试题出现,这些试题从何而来?2006年的数学创新试题又来自何方呢?
根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关于安徽省泗县疫苗事件中所用甲肝疫苗为合格品的检验结果,卫生部于2005年7月16日将此事件确定为“违规集体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即心理性的因素反应而引发的群体性癔症。此事虽然由官方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也是一个定论,但访问新浪、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不难发现,大部分网友并不相信卫生部所给出的解释。从网友的发言中传递了一个基本观念:“由心理性因素引发的大
师在已经能熟练运用政治专业知识进行课件设计时,如何把自己的课件作品设计得更具艺术性,更富有美感,色彩的运用变得至关重要,合理的色彩搭配会使课件内容与形式表现得更加和谐统一  在选择课件所需的色彩时,一般从下面几点出发    一 确定课件的主题色    整个课件如果运用一种色彩,会使学生有单调乏味之感;但是将所有的色彩都运用到课件中,反而会产生零乱之感确定课件的主题色是教师进行课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