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荣毅仁和荣氏家族一直是一个传奇。从上海滩的实业家到副市长,再到“中信”的创办者、共和国副主席……荣毅仁一生成功地进行了多次角色转换,始终屹立于时代的潮头。荣氏家族也成为中国近代提及率最高的名门大家。
在这个大家族里,既有过充满商战智慧的风云变幻,也有过影响国家命运的运筹帷幄,但生性随和、坦然的荣毅仁却一直坚守着低调、平和的生活。大家族的背后,是精致的生活细节和点滴的小事……
大家族的大爱心
荣氏门下企业,涉及无数的工商业部门,有中国“面粉大王”、“纺织大王”、“颜料大王”等称号,从事电讯、洋行、盐业、花号、钱庄、粮食、瓷器、木材、药材、铁号等事业。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崇尚“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理念,重视企业技术及生产设备。从1916~1931年的16年间,荣氏兄弟不断办新厂,买旧厂,整个集团的纺织企业平均20个月拥有一个。到全国解放前,荣氏面粉厂则有12个,占全国面粉业半壁江山。面粉业的“兵船”牌,棉纱业的“人钟”牌都是当时行业的最高品质代表。历经20余年经营,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其家族财富巨大。解放前,荣德生曾被土匪绑票,荣家以110万美元赎回。荣氏家族在百余年的生存演化中,同时也热衷于投资办学和济贫等善事。
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一身豪华装扮的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1957年,4l岁的荣毅仁在陈毅的举荐下,被选为上海市副市长。1959年,经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推荐,荣毅仁又调北京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抗美援朝时,荣毅仁捐献七架半飞机和大量衣物,认购650万份国家发行胜利折实公债;1953~1954年,十脆把荣氏门下企业都公私合营了;1955年,又将无锡祖地约150亩献给国家。
生活在北京的“海派”
到了“五反”运动时期,荣氏家族的定性从基本守法户变为“完全守法户”,政府为此还核定退赔金额657万元。“文革”期间,对于原先付给资本家的定息都停止执行了,“文革”结束后,中央工作组和上海新市委落实政策,予以退赔。那时候,退赔金额达到30个亿,在上海,退赔的最大对象就是荣毅仁。于是,荣毅仁获得很大一笔退赔款。到1979年10月4日,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时,荣毅仁个人融资1000万元。他的财富力量,在当时无人比肩。
其子荣智健说:“1957年父亲做了上海市副市长,但家里的生活还是以前生活的延续。可是搬到北京以后,住在北太平庄4号,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照国家干部的生活来过日子,我父亲和母亲是很不习惯的。”
北太平庄4号最早是傅作义的宅第,后来经过修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曾在那里住过。院落很紧凑,前面是会客厅、餐厅和警卫人员等住所,后面是坐北朝南的一排正房,有荣氏夫妇的起居室、卧室和荣毅仁的书房兼办公室等,另一间是儿子荣智健回京时的卧室。两边厢房则是女儿们和亲戚来京时的住房。荣毅仁在德国的侄女荣智美等回国,愿意住在荣家,不愿住宾馆。然而,荣夫人最初还不习惯这间“保留了历史风情”的“典型的中国式四合院”,仍怀念上海的豪华大屋生活。毕竟,照国家干部的生活来过日子,还是拮据和寂寞的。
荣毅仁吃饭很简单,仅爱吃蹄膀,是地道江南人的习惯,饭后要吃少许水果。荣家的养生之道,富而不奢,讲究而不浪费,始终保持着“海派”的生活方式。
一世夫妻的悲欢
荣毅仁一生只有一次爱情,即与夫人杨鉴清的钻石爱情。
1932年,16岁的荣毅仁和无锡饱学之十杨干卿的15岁女儿杨鉴清订婚。之前,荣毅仁10岁时订过一次婚,不幸的是那位小姐两年后病故了。1936年,荣毅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即与高中毕业的杨鉴清结婚。荣杨联姻,一时被人称为富贵结合。荣家办实业、开工厂,是上海滩首富;杨家则是无锡的书香门第,一富一贵,可谓珠联璧合。从此,他们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唯一婚恋,共养育四女一子。1939年生大女儿荣智和,后生二女儿荣智平,独生子老三荣智健、老四荣智远和老五荣智婉。其中,老四荣智远上中学时因患脑炎被误诊,落下了痴呆后遗症,1993年死于肺癌。
其子荣智健现为“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10岁开跑车,困难时期还可以请大学同学吃排骨,从小过惯豪华生活,拥有亿万财富后,除了豪华大屋、游艇及养马外,连飞机及森林都拥有。每年夏天邀请朋友及家人到英国南部的城堡度假,还自带心爱的厨师。荣智健喜爱赛马运动,在英国伦敦的私人马场里养有多匹冠军级名马。
荣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文革期间。荣毅仁被批斗,他的右手食指被红卫兵用铁柱打断,在全国工商联大楼被指派去锅炉房运煤,落下了腰疼病。那时他还患有肝炎并眼底出血,由于耽误治疗,最终左眼失明。妻子杨鉴清更是被红卫兵打得昏死过多次。
是爱情给了他们夫妻相知、相爱、相守到白头,幸福一生。
前沿的精致生活
连任8届政协委员、闻名中外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78年当上了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用他自己的话说:“八连贯,这是少有的。”国家给他配了大红旗轿车。
自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立后,荣毅仁的书房兼办公室里,就放有那时极少见到的电脑。荣毅仁做生意,特别强调信息流畅,他每天都要了解全球的最新政治经济新闻。资本投资,需要掌握时间。他的起居室里有卫星电视设备和先进的音响设备,有书柜,有贝壳镶嵌的红木柜子和皮沙发。
荣毅仁爱好业余摄影、收藏高级相机、摆弄汽车、养玫瑰花,也爱好足球,尤爱女子足球。喜欢吊吊嗓子唱京戏,老两口还常常相守在家欣赏音乐和古典文学。荣宅会客厅是最讲究的地方,装饰装修不亚于国宾馆。就在这个会客厅里,荣毅仁接待过许多大人物,包括基辛格博士和他的同伴,英国撒切尔夫人等外国贵宾,还迎接过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光临。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非常注意穿着打扮,服装要名牌,到英国一定去最高级的商场购物。荣夫人杨鉴清说:“他买最好的西装、衬衫并不是挥霍,而是要显示中国人的身份。富贵并不仅仅属于海外,中国人也可以有。我们花的是自己的钱。”
不论世纪的风云,人间的沧桑,企业的兴衰,家族的聚散,潮涨潮落,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人们都对他们夫妻表示敬意。
在这个大家族里,既有过充满商战智慧的风云变幻,也有过影响国家命运的运筹帷幄,但生性随和、坦然的荣毅仁却一直坚守着低调、平和的生活。大家族的背后,是精致的生活细节和点滴的小事……
大家族的大爱心
荣氏门下企业,涉及无数的工商业部门,有中国“面粉大王”、“纺织大王”、“颜料大王”等称号,从事电讯、洋行、盐业、花号、钱庄、粮食、瓷器、木材、药材、铁号等事业。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崇尚“意诚言必中,心正思无邪”理念,重视企业技术及生产设备。从1916~1931年的16年间,荣氏兄弟不断办新厂,买旧厂,整个集团的纺织企业平均20个月拥有一个。到全国解放前,荣氏面粉厂则有12个,占全国面粉业半壁江山。面粉业的“兵船”牌,棉纱业的“人钟”牌都是当时行业的最高品质代表。历经20余年经营,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其家族财富巨大。解放前,荣德生曾被土匪绑票,荣家以110万美元赎回。荣氏家族在百余年的生存演化中,同时也热衷于投资办学和济贫等善事。
身材高大,器宇轩昂,一身豪华装扮的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1957年,4l岁的荣毅仁在陈毅的举荐下,被选为上海市副市长。1959年,经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推荐,荣毅仁又调北京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抗美援朝时,荣毅仁捐献七架半飞机和大量衣物,认购650万份国家发行胜利折实公债;1953~1954年,十脆把荣氏门下企业都公私合营了;1955年,又将无锡祖地约150亩献给国家。
生活在北京的“海派”
到了“五反”运动时期,荣氏家族的定性从基本守法户变为“完全守法户”,政府为此还核定退赔金额657万元。“文革”期间,对于原先付给资本家的定息都停止执行了,“文革”结束后,中央工作组和上海新市委落实政策,予以退赔。那时候,退赔金额达到30个亿,在上海,退赔的最大对象就是荣毅仁。于是,荣毅仁获得很大一笔退赔款。到1979年10月4日,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时,荣毅仁个人融资1000万元。他的财富力量,在当时无人比肩。
其子荣智健说:“1957年父亲做了上海市副市长,但家里的生活还是以前生活的延续。可是搬到北京以后,住在北太平庄4号,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开始照国家干部的生活来过日子,我父亲和母亲是很不习惯的。”
北太平庄4号最早是傅作义的宅第,后来经过修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井泉曾在那里住过。院落很紧凑,前面是会客厅、餐厅和警卫人员等住所,后面是坐北朝南的一排正房,有荣氏夫妇的起居室、卧室和荣毅仁的书房兼办公室等,另一间是儿子荣智健回京时的卧室。两边厢房则是女儿们和亲戚来京时的住房。荣毅仁在德国的侄女荣智美等回国,愿意住在荣家,不愿住宾馆。然而,荣夫人最初还不习惯这间“保留了历史风情”的“典型的中国式四合院”,仍怀念上海的豪华大屋生活。毕竟,照国家干部的生活来过日子,还是拮据和寂寞的。
荣毅仁吃饭很简单,仅爱吃蹄膀,是地道江南人的习惯,饭后要吃少许水果。荣家的养生之道,富而不奢,讲究而不浪费,始终保持着“海派”的生活方式。
一世夫妻的悲欢
荣毅仁一生只有一次爱情,即与夫人杨鉴清的钻石爱情。
1932年,16岁的荣毅仁和无锡饱学之十杨干卿的15岁女儿杨鉴清订婚。之前,荣毅仁10岁时订过一次婚,不幸的是那位小姐两年后病故了。1936年,荣毅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即与高中毕业的杨鉴清结婚。荣杨联姻,一时被人称为富贵结合。荣家办实业、开工厂,是上海滩首富;杨家则是无锡的书香门第,一富一贵,可谓珠联璧合。从此,他们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唯一婚恋,共养育四女一子。1939年生大女儿荣智和,后生二女儿荣智平,独生子老三荣智健、老四荣智远和老五荣智婉。其中,老四荣智远上中学时因患脑炎被误诊,落下了痴呆后遗症,1993年死于肺癌。
其子荣智健现为“中信泰富”董事长。荣智健10岁开跑车,困难时期还可以请大学同学吃排骨,从小过惯豪华生活,拥有亿万财富后,除了豪华大屋、游艇及养马外,连飞机及森林都拥有。每年夏天邀请朋友及家人到英国南部的城堡度假,还自带心爱的厨师。荣智健喜爱赛马运动,在英国伦敦的私人马场里养有多匹冠军级名马。
荣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文革期间。荣毅仁被批斗,他的右手食指被红卫兵用铁柱打断,在全国工商联大楼被指派去锅炉房运煤,落下了腰疼病。那时他还患有肝炎并眼底出血,由于耽误治疗,最终左眼失明。妻子杨鉴清更是被红卫兵打得昏死过多次。
是爱情给了他们夫妻相知、相爱、相守到白头,幸福一生。
前沿的精致生活
连任8届政协委员、闻名中外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78年当上了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用他自己的话说:“八连贯,这是少有的。”国家给他配了大红旗轿车。
自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立后,荣毅仁的书房兼办公室里,就放有那时极少见到的电脑。荣毅仁做生意,特别强调信息流畅,他每天都要了解全球的最新政治经济新闻。资本投资,需要掌握时间。他的起居室里有卫星电视设备和先进的音响设备,有书柜,有贝壳镶嵌的红木柜子和皮沙发。
荣毅仁爱好业余摄影、收藏高级相机、摆弄汽车、养玫瑰花,也爱好足球,尤爱女子足球。喜欢吊吊嗓子唱京戏,老两口还常常相守在家欣赏音乐和古典文学。荣宅会客厅是最讲究的地方,装饰装修不亚于国宾馆。就在这个会客厅里,荣毅仁接待过许多大人物,包括基辛格博士和他的同伴,英国撒切尔夫人等外国贵宾,还迎接过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光临。荣毅仁和夫人杨鉴清非常注意穿着打扮,服装要名牌,到英国一定去最高级的商场购物。荣夫人杨鉴清说:“他买最好的西装、衬衫并不是挥霍,而是要显示中国人的身份。富贵并不仅仅属于海外,中国人也可以有。我们花的是自己的钱。”
不论世纪的风云,人间的沧桑,企业的兴衰,家族的聚散,潮涨潮落,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人们都对他们夫妻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