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ji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促使家长和学生去为升学拼命,而这种拼命的情绪,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到了教师的身上,于是形成了一条拼命的链条:社会压迫家长,家长影响学校,学校压迫教师,教师压迫学生。不管怎么样,最终的压力统统要转嫁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是这一切的最后载体。在教师羸得了工作业绩和奖金,家长降低了教育成本,提高回报率的同时,而学生丧失了嬉戏和快乐,还有的失去了理智(神经衰弱、精神分裂),还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因为成绩自杀甚至杀人)。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目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校而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一、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学生的本位观,遵循民主的教学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地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优化课堂气氛,首先做好自我定位,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学生口答完毕时,教师可以用“说得真好”“我和你的想法基本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与融洽。
  2.教师要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只有时时体现教师的爱,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习,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只听到教师亲切感人的语言,耐心的诱导,正面的启发,恰到好处的点拨;而不应出现教师的斥责声和师生之间的僵局。整个教学过程要建立师生情,培养师生情。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3.重视情绪的感染与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真棒!”、“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
  
  二、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1.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意志。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感到难学或自认学习不好,在心理上也会是一种负担,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注定是学不好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树立坚强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说“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励话,作业批改上要多写“有进步”“相信你能学会”的批语。发现学生做错题时,先不要在作业上打“×”,要先打上“”,学生改对后再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
  2.培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1)揭题引趣。课的一开始便充满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则可以创造一个欢乐、明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迈进知识宫的大门。(2)以趣乐学。对新知产生兴趣仅是迈出了一小步,如何在求知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需教师深钻教材挖掘内在的“趣”,如猜谜游戏中“猜”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以趣乐学的过程。当学生处在一种兴高采烈,激动不已的情绪中,对应当记住的东西具有一种特殊的领悟力。(3)结束延趣。一首好诗,一篇好的小说如一枚青橄榄让读者回味,同样一节好课也会让学生回味无穷。当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设计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因课的结束而中断,兴趣会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求知的氛围,并为下一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3.改革评价方法,训练学生良好习惯。成绩考查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但是我们应谈化期末,重在平时,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段考查。如根据不同的学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口答、板演、讲解、操作等逐项逐次分层以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期末做一个综合评定,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这样做,便于教师经常了解教学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解决“积重难返”的问题,还可以促使学生天天复习功课,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平时学得扎实,考试也就不会紧张了,这样做既减轻了他们的思想负担,又达到了友善救失的目的。
  
  三、适度教育惩罚,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
  
  强调教育并不是不要惩罚,而是惩罚要有针对性。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总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然尔,在一个学习集体中,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这既可以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对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甚至可以请出教室让学生反思其过(对所谓“请出教室”,我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好简单肯定或否定);后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比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
  但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既然是“惩罚”,怎么又不包括“体罚”呢?“体罚”不是“惩罚”的一种吗?这又是一种误解。何为“惩罚”?“惩罚:严厉地处罚。”那什么叫“处罚”呢?“处罚:使犯错误或犯罪的人受到政治或经济上的损失而有所警戒。”而何为“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可见,“体罚”从词义上讲,是排除在“惩罚”之外的。只不过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惩罚”,总想到“体罚”,这是对“惩罚”一词在理解上的泛化。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我这里还要强调的是,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也就是说,教育惩罚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而应该来自学生集体意志。这样的“教育惩罚”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灵。
其他文献
数学的学习,除了生理方面的影响外,心理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对于身心飞速发展的高中生来说,关注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心理因素,培养他们稳定、健全的心理
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的文章。它分类细腻。品种繁多。语言精美。情韵优雅。布局巧妙,内蕴丰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文体。那么,怎样才算读懂一篇散文呢?离开老师的指点和分析,学生怎样才能达到独立地、自主地、理解并鉴赏散文呢?了解必要的散文文体知识。并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三种意识,从而达到自主性
近年来,葡萄栽培区普遍发生葡萄黑痘病,尤其在保护地栽培时黑痘病更是日趋严重,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达50%以上,有的甚至绝产,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生产上果农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推广和深化,同时为后面探究平行四边形、多边形镶嵌、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方法和条件.本节课对教学内容分析到位,
目的评价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防治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断指再植手术止血带痛的效果。方法急诊拟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n=20):实验组:R1、R2
1嫁接时间一般在秋季,梨果采收以后进行嫁接.在安徽砀山以9月20日至10月20日为宜.2嫁接方法采用全封闭"单芽切腹接全包扎法"或"带木质嵌芽接法",以第1种嫁接方法效果最好.树
化感是植物生长或腐烂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对邻近植物生长的干扰.植物化感作用是所有类型植物(含微生物)之间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有害和有益两方面,植物的化感作用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72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精心护理,患儿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通过精心护理,实施专科护理,加强观
利用14C标记1,2,7,8-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1,2,7,8Tetrachloro[U—14C]dibenzodioxin,14C1,2,7,8TCDD)初步研究了其在鲤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规律。14C1,2,7,8-TCDD溶解于丙酮/植物油中,腹腔暴露。暴露1、2、4、8、12d后取样,肝脏、胆汁、腹腔脂肪等消化制样后用液闪仪测量放射性活度。肝脏和胆汁内的放射性活度同步变化,都是第8d达到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