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文献综述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前文献研究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中国已经远远告别了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的时代。琳琅满目的商品、不断披露的炫耀性消费新闻、丰富的大众媒体和当代文化——似乎都已经说明:我们已经步入一个“被物品包围的时代”。虽然极小部分学者尚存在争议,但学界的大多声音都不可否认:中国已经进入消费社会。(吴翔,2005年)
  这对中国而言显然是个重大的转变,它势必并已经成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为此,来自众多学科领域的学者都对消费社会中所呈现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披露。“许多现代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环境学家,人类学家,未来学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却对‘消费社会’持激烈的批判态度,或者对‘消费社会’的发展趋势悲观多于乐观,他们指出,现代西方社会许多严峻的问题乃是‘消费主义’所致。”(张卫良,2004)笔者通过搜集资料,认为归纳起来,各个学科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生态环境方面:消费社会带来了欲望的无止境,无数生产商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前提下继续“挖掘”消费者的需要,追逐利润,从而造成浪费、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并且导致废品垃圾增多等环境污染问题。但是对于这方面,社会科学家更多地只是以点带过,并没有作详细的分析。笔者认为,学科的专业性确实是一个瓶颈,但我们(尤其是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更应该尝试去突破这种局限性。毕竟,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种生产问题主要源自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
  2、文化价值观方面:关于消费社会中的价值失落和文化商品化等方面,文学、哲学等人文领域的文章可谓林林总总。学者们结合现实社会中的“美女经济”、身体写作、都市文学、文化炒作以及信仰迷失带来的虚无主义等事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抨击。但这只能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呼唤,并不能剖析和反映问题的本质。
  3、大众传播方面:来自传播、广告等学科的学者们,分析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符号化、媒体(如电视节目和新闻)的娱乐化、滥俗化等现象。但其理论根基主要来自于传播学。不过在我看来,这能够体现消费社会中社会问题扩散和形成的传播途径。对于分析社会问题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中层和微观层面的启示作用。
  4、社会机制和制度方面:而社会学领域的个别学者,则对消费社会中的社会机制和中国消费社会的文化、制度进行了探讨。但这也倾向于只做中层方面的简要分析。
  综上所述,可见目前消费社会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有的研究已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科视角,对于全面认识和重视消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也大有帮助。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其中的众多不足。笔者归纳了一下,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首先,很多的研究并没有上升到社会学的话语层次,缺乏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普遍性。其次,在为数不多的社会学研究中,缺乏从社会问题角度直接入手进行分析的,大多文章对此只是一笔带过。也许是目前消费社会的相关理论在学界尚不成熟,很多文章主要从介绍消费社会的特征,定义等入手,或者简单地从消费这一现象去透视社会问题。而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仅仅是一种中层理论,与制度、结构,组织,社会控制等社会事实相脱离,更没有放入中国社会系统的宏观视角中。结果,在解决途径上,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可持续发展模式”显得空洞和遥不可及。因此,我们现有的研究急需从社会问题入手,通过对目前消费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等的探讨剖析,对消费社会有一个本质和整体性的把握。在这一方面,《消费社会》可谓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二、《消费社会》和研究思路建议
  
  提及消费社会,则不能不提到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他构建了一个消费社会的结构图景: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消费社会的内容研究上,同时也在于其研究的方法。其宏观叙事的角度对研究目前中国消费社会有很大借鉴意义。
  在分析消费社会时,鲍德里亚引入很多宏观概念,诸如:1、大众消费的社会背景:“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1]2、社会控制:“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消费范畴混杂其中,即表示控制的范畴。”3、社会秩序:“二者都靠符号而且在符号的遮蔽之下存在。当今社会愈来愈多的根本方面属于意义范畴,属于象征规则和体系范畴”。[2]4、社会体制:“现实体制的昌盛靠的是其掩盖着的瑕疵、平衡、危害以及罪恶。”[3]这些概念不难说明:鲍德里亚在具体分析消费社会的各种表现时,并没有忘记“宏大叙事”。借用格兰诺维特的概念,他成功地将消费行为、消费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嵌入”到社会结构中。
  尽管如此,鲍的理论却仍然只能是借鉴而非替代。因为他所分析的是资本制度下带有普遍性的消费社会,对于研究具体的中国只能起指导作用。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社会秩序和社会背景,需要我们在研究各种消费社会问题的时候,自己先整理出一个社会结构的整体构架。毋庸置疑,中国的消费社会结构存在很大的特殊性:比如刚从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转变而来的市场体制、断裂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等。这首先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如城市的拜金主义、信仰虚无、炫耀性消费、农民时空分隔的消费、国民经济内需不足、缺乏动力等等。诚然,我们需要中层理论来给这些现象做经验性的解释。但是,如果不从结构组织的不足、系统的消极功能等角度出发,永远都看不到问题的本质,也提不出根本解决办法。诚心期望看到学者们关于这方面的启示。
  
  注释:
  [1][2][3]消费社会.让·鲍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文献:
  [1] 吴翔.消费社会与中国.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 张卫良.20世纪西方社会关于消费社会的讨论.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5期.
  [3]对消费社会的一项社会学考察.理论导刊.2003年05期.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其他文献
一、理性选择理论的前提假设    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关于理性选择理论的前提假设的几种看法。理性选择理论起源于经济学中最根本的一个假设,及经济人假设,经济人采取理性的行动,以满足自己的偏好,并使其效用最大化。受主流经济学假设的影响,理性选择理论在早期建立在三个假设之上:第一,个人是自身最大经济利益社会价值的追求者;第二,在特定的情境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第三,个人在主观上的理性选择有不同
本文基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探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并分析其形成机理,以利于民营企业清醒地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放弃任何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
一、进化史观的传入与经史地位的变化中国传统史学一直或隐或显地受到经学的束缚与支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说 ,中国史学完全依附于经学而毫无自身价值可言。事实上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别采用黑白B超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分析各自的检出率。结果本研究368例输尿管结石患
患者:男,48岁.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周,加重1d入院.该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胸闷,每次发作持续2~3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于2000-12-01晨起自觉心
廉政文化是党和政府开展反腐败工作的社会基础,中共中央颁发的《纲要》,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按照《纲要》指明的方向,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廉政文化传播氛围
本文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策略。 Based on the types and features
政工工作对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政工管理工作由多种标准体系组成,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将政工工作落到实处的目标,必
国际教育理论研究对我国开展职业教育活动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本文简单论述了国际经验在职业教育中的引进和实施过程,并详细地探讨了国内职业院校应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性
石油科技英语专业性强,因而给英文文献阅读和论文的英文写作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建设石油科技英汉术语库能为从事石油科技英语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