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康桥,我的雨巷,看‘新诗’美的真谛”主题单元设计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汉语诗歌从古代迈向现代的过程中,集中了各个时代文人墨客的智慧、才华,中国现代诗歌是怎样一步步萌芽发展?又有哪些诗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单元拟通过现代诗歌在不同分期的发展特点,就徐志摩、戴望舒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特点,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加深对徐志摩、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学习现代诗歌作品的鉴赏方法,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关键词】汉语诗歌;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题学习概述
  本单元学习基于学生自进入高中以来已经对徐志摩和戴望舒的诗歌作品有所了解的实际,依托《再别康桥》和《雨巷》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两个专题进行:专题一,长篙漫溯——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分期及诗歌流派。专题二,曲径通幽——看志摩的康桥柔情和望舒的雨巷情结。
  二、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现代汉语诗歌的起源与发展。主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及其创作。你如何认识和理解徐志摩和戴望舒的诗歌中的情结?如何鉴赏现代诗歌作品,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
  专题划分。专题1:长篙漫溯——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分期及诗歌流派。专题2:曲径通幽——看志摩的康桥柔情和望舒的雨巷情结怎样展现新诗之美。
  专题1:长篙漫溯——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分期及诗歌流派。专题1概述:本次专题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查阅资料,清晰地了解現代诗歌的发展分期及诗歌流派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绘制诗歌发展图谱。并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交流自己的设计图,用直观的形式达到认知目的。直观、清晰地再现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学习目标: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和主要的诗歌流派;能够依据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特点,通过“感受鉴赏”,综合分析现代诗歌的时代性和艺术性;了解不同时期现代诗歌风格特点,提高现代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你了解现代汉语诗歌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了吗?你最喜欢哪个诗歌流派,哪位诗人?请简要评价。你学过的现代诗歌作品中有这些诗歌流派的吗?你如何看待新事物的发展过程?
  学习活动导入设计:白板展示诗歌。第一首胡適《蝴蝶》,第二首徐志摩《偶然》,第三首卞之琳《断章》,第四首穆旦《冬》。
  学习过程:
  环节一
  自由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交流:任选一首,任选角度(押韵、意境、情感等),谈谈自己的见解。展示:集合智慧的结晶,由一位代表进行总结,求同存异,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小结:比较这四首诗,你看出了那些异同,其诗风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
  环节二
  教师引导:再次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结合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介绍中国现代诗歌,提出前置作业问题——你了解现代汉语诗歌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了吗?学生展示课下学习成果。世纪初:新诗的“尝试”;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组内讨论:你最喜欢哪个诗歌流派,哪位诗人?请简要评价;你学过的现代诗歌作品中有这些诗歌流派的吗?分享交流:毛遂自荐,各抒己见。延伸拓展:如何看待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该如何对待新事物,尤其是新的文学流派?
  环节三
  独享思索的快乐——绘制独具特色的现代汉语诗歌发展图谱。组内交流评选,投影展示优秀作品。在小组互评中,巩固落实知识。
  教学评价:课下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课前准备较为充分;课上主动大胆,自信展示,口语表达流利、准确、精练;能够准确把握诗歌发展脉络,对各个流派的诗歌有自己的鉴赏观点,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较强;个人在课堂讨论交流中能够积极参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专题2:曲径通幽——看志摩的康桥柔情和望舒的雨巷情结怎样展现新诗之美。专题2概述 :阅读徐志摩的诗歌集《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诗稿》,重点关注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雨巷》等诗歌,了解诗人创作的分期及创作特色,正确认识和理解徐志摩和戴望舒的诗歌中的情结,寻找恰当的切入角度进行赏析,并尝试撰写赏析小品。同时,拓展研究中国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并从文学审美的高度认识“新诗”的美学意义,分享“新诗”美的真谛。
  本专题学习目标:认识并走近徐志摩、戴望舒,了解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不同的诗歌创作特色;能够辩证地评价时代背景和人生际遇对诗人创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艺术创作观,知人论世;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相同诗人不同作品的艺术特色,掌握诗歌鉴赏的赏析角度和基本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了解诗人通过诗歌抒发的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定情感,正确理解“康桥”和“雨巷”情节。
  本专题问题设计:如何认识和理解徐志摩和戴望舒诗歌中的情结?鉴赏徐、戴的诗歌有哪些路径?如何鉴赏现代诗歌作品?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分析现代诗歌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准备:预先用一星期的时间课外阅读徐志摩的诗歌集《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诗稿》等。将自己喜欢的诗歌摘录下来。
  活动一:自主设计学习活动板块(一课时)。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创作分期、作品赏析、拓展阅读;创作分期、作品赏析、拓展阅读;全班分两个研究大组(康桥柔情组、雨巷情结组),每组专题研究一位诗人。
  了解所属流派特点以及该流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小组成员分工,分别对诗人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诗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信息检索,积累整合学习素材;小组用电子信息库的方式把本组所搜索的素材进行整合呈现;小组研讨:生平经历、文学创作、艺术特色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活动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两课时)
  环节一: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小组展示本组的电子信息库,从人物简介、家世背景、求学历程、文学生涯、婚恋情感等方面整体把握徐志摩的艺术人生,提供诗歌鉴赏的范例,介绍现代诗歌的赏析路径;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谈谈时代背景、求学经历、婚恋情感对诗人创作的影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袋鼠式护理配合母乳吸吮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出生220名的新生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110人),在足跟采血实施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龚老师捧着一个大大的盒子笑眯眯地走进教室。龚老师把盒子轻轻地放到讲台上,神秘地说:“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你们猜猜它是什么?”老师的话音刚落,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学习用品,有的说是书本,有的说是奖品……教室里像是炸开了锅。老师听了摇摇头说:“都不对。这样吧,我请一个同学来看一看。”顿时,同学们的手“唰”地举过头顶,都想第一个看个究竟。老师只好
我当业务员不久就接了一个订单:200张床单.发货时,老板吩咐把正品压下,先把次品发过去.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从开始的单一型教学转变成多方位的教学。现代社会的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外,音乐、绘画、形体等艺术教育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多。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沟通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给学生营造了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容易引起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动静交替”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第一感受到的就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日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方向。语文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文化基础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将和谐课堂和初中教学相结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果,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接触的古典诗词不多,《离骚》词义深奥,吟诵、理解和鉴赏都要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编制了“学案”,主要着力于字词音形义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反复
刘子骥临死之前对几个儿子说:“我这一生都没能找到桃花源,你们一定要完成我的心愿,找到桃花源,将我的骨灰撒在那片土地上。”说完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三个儿子听了父亲的遗言后,面面相觑。  大儿子为难地说:“父亲在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桃花源,可见执念很深。可我们已经找了那么久都没有找到,我担心父亲的遗愿是难以实现了……父亲是不是病糊涂了?最后留下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我们。”  二儿子说:“大哥不要泄气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骨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中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
近几年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传播媒介的微事物,正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吸引着大众.于是微课应潮流而生,它满足了微时代的教育需求,顺应了我国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