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进行了阐述,进而提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未来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继电保护技术;配置与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M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2-0163-01
继电保护技术是维持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一项核心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元件一旦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断电不可避免,这将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继电保护系统以继电保护技术作为支撑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判断出电气元件的故障所在地,并对电力元件的故障及时的做出反应,向值班人员做出示警,并且能够准确、迅速地将电力系统内部出现故障的电气元件与整个电力系统相隔离。保护电力系统内部不受故障的影响造成损失。同时对提高故障排除工作的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着积极的
作用。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
1.1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继电保护装置主要任务就是:当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能够安全 、完整地侦查整个线路的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为值班人员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相关的运行依据;在供电系统因意外原因产生故障的时候,就要自动、迅速、并且是有选择地切断发生故障部分的电源,而要确保那些没有发生故障的部分能够继续正常运行;在整个系统出现不正常的工作运行状况的时候,它要能够准确、及时地发出相应的信号或警报,使值班人员能够得到通知,并且能够尽快做出相应的处理。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最基本条件
1)要有很高的灵敏度。通常情况下是用灵敏系数来对保护装置的灵敏度进行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范围之内,无论在何处发生短路、也不论短路点的性质如何,保护装置都要产生保护作用;但是如果在保护区之外区域发生了故障时,保护装置就不应该发生不正确的动作。
2)要有很高的可靠度。不能满足可靠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反而就会变成将事故扩大或者是造成故障的的直接根源。要想确保装置动作有很高的可靠度,就必须要确保保护装置的在设计原理、相关计算、以及安装调试方面都是非常准确的;在这同时还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在质量方面高度可靠、在运行中维护要得当、而且系统在简化的同时要有效,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可靠度。
3)要有选择性。当整个供电系统部分区域发生理了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要能够有选择地将发生故障的相应部分关闭。最首要的就是切断距离故障发生点最近的电器,进而可以保证整个系统中其它的没有发生故障部分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4)反应速度要快。保护装置咋发生线路故障的时候要尽可能快地切断短路区域的故障。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程度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加快整个系统电压的快速修复,也就有利的为电气设备自启动创造了条件,而起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相关的稳定性。
1.3 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在工厂、企业的高压供电系统、 变电站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它来进行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以及电容器的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在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相关应用,在那些不是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要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这也只是在断路器合闸的一瞬间投入,合闸后就会自动解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应用有:1)母联 保护:要同时安装限时电流速断 保护和过电流保护装置。2)电容器保护:对电容器的进行保护,主要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零序电压保护。3)线路保护:大多是采用二段式或者是三段式的电流保护,其中一段式多是电流速断保护,二段式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式则为过电流保护。4)主变保护:主变保护也主要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两部分。随着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微机保护的装置也被渐渐地投入到使用,微机保护也展现出丰富多彩、各显神通的局面,然而基本的原理及目的都是基本相一致的。
2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智能化方向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领域,也已开始了在继电保护领域相关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用它来解决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2.2 一体化方向
保护装置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台多功能高性能的计算机,也就是整个电力系统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就能够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数据。也能够将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个其他终端。就这样,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仅可以完成继电保护的相关功能,也可以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它来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也就是实现了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2.3 自适应控制技术方向
自适应继电保护是一种能够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发生的状态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方向的新型继电保护。它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显著优点,在输电线路的各个领域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方向
随着技术的发展,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使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完美结合已成为可能,它集中体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程控制与信息共享。是以远终端单微机保护装置作为核心,将变电站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相关设备纳入到计算机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控制保护屏,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也就提高了二次系统的可靠度。
2.5 网络化方向
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的计算机网络早已成了信息时代技术支柱,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给各个工业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截至目前,除了部分设施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仅限于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而它的保护的作用也仅仅是切除发生故障元件,以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这都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所导致的。网络化就是要使每个被保护的元器件都能够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和数据,各个单元与重合闸装置能够协调动作的进行这些信息和数据的的分析,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显而易见的是,要实现这种系统保护,首要条件就是要将整个系统的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利用计算机网络加以联接起来,也就是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在现在条件下,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对于平常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益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收集到的信息愈多,就会对故障性质以及发生故障的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就会更加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进行研究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真正做到实现保护对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就必须要得到更多的系统运行和发生故障的信息,只有在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2.6 计算机化方向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在保护基本的功能外,还要能够容纳大量的故障信息和数据,高速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强大的通信能力。还要能够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进行联网来实现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共享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相关方面。
3 结束语
继电保护装置向着微机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要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乔泽慧,杨海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2]韩俊婆,张秋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3]唐海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4]刘艳丽,张珩.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9.
[5]王世平.试论继电保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
[6]夏天.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探析[J].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2010,1.
[7]郭斌.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7,z2.
[8]梁宇.基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6.
关键词 继电保护技术;配置与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TM7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2-0163-01
继电保护技术是维持电力系统平稳运行的一项核心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元件一旦出现故障,将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断电不可避免,这将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继电保护系统以继电保护技术作为支撑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的判断出电气元件的故障所在地,并对电力元件的故障及时的做出反应,向值班人员做出示警,并且能够准确、迅速地将电力系统内部出现故障的电气元件与整个电力系统相隔离。保护电力系统内部不受故障的影响造成损失。同时对提高故障排除工作的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着积极的
作用。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配置与应用
1.1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
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发出报警信号,或直接将故障部分隔离、切除的一种重要措施。继电保护装置主要任务就是:当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能够安全 、完整地侦查整个线路的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为值班人员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相关的运行依据;在供电系统因意外原因产生故障的时候,就要自动、迅速、并且是有选择地切断发生故障部分的电源,而要确保那些没有发生故障的部分能够继续正常运行;在整个系统出现不正常的工作运行状况的时候,它要能够准确、及时地发出相应的信号或警报,使值班人员能够得到通知,并且能够尽快做出相应的处理。
1.2 继电保护装置的最基本条件
1)要有很高的灵敏度。通常情况下是用灵敏系数来对保护装置的灵敏度进行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范围之内,无论在何处发生短路、也不论短路点的性质如何,保护装置都要产生保护作用;但是如果在保护区之外区域发生了故障时,保护装置就不应该发生不正确的动作。
2)要有很高的可靠度。不能满足可靠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反而就会变成将事故扩大或者是造成故障的的直接根源。要想确保装置动作有很高的可靠度,就必须要确保保护装置的在设计原理、相关计算、以及安装调试方面都是非常准确的;在这同时还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在质量方面高度可靠、在运行中维护要得当、而且系统在简化的同时要有效,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可靠度。
3)要有选择性。当整个供电系统部分区域发生理了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要能够有选择地将发生故障的相应部分关闭。最首要的就是切断距离故障发生点最近的电器,进而可以保证整个系统中其它的没有发生故障部分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4)反应速度要快。保护装置咋发生线路故障的时候要尽可能快地切断短路区域的故障。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程度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加快整个系统电压的快速修复,也就有利的为电气设备自启动创造了条件,而起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相关的稳定性。
1.3 保护装置的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在工厂、企业的高压供电系统、 变电站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它来进行高压供电系统线路以及电容器的保护等。高压供电系统在母线继电保护装置的相关应用,在那些不是并列运行的分段母线要装设电流速断保护,但这也只是在断路器合闸的一瞬间投入,合闸后就会自动解除。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应用有:1)母联 保护:要同时安装限时电流速断 保护和过电流保护装置。2)电容器保护:对电容器的进行保护,主要包括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及失压保护、零序电压保护。3)线路保护:大多是采用二段式或者是三段式的电流保护,其中一段式多是电流速断保护,二段式为限时电流速断保护,三段式则为过电流保护。4)主变保护:主变保护也主要包括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两部分。随着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微机保护的装置也被渐渐地投入到使用,微机保护也展现出丰富多彩、各显神通的局面,然而基本的原理及目的都是基本相一致的。
2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智能化方向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领域,也已开始了在继电保护领域相关应用的研究。可以看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用它来解决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2.2 一体化方向
保护装置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台多功能高性能的计算机,也就是整个电力系统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就能够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数据。也能够将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个其他终端。就这样,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仅可以完成继电保护的相关功能,也可以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就可以用它来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也就是实现了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2.3 自适应控制技术方向
自适应继电保护是一种能够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发生的状态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方向的新型继电保护。它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显著优点,在输电线路的各个领域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方向
随着技术的发展,变电站正面临着一场技术创新。使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的完美结合已成为可能,它集中体现在集成与资源共享、远程控制与信息共享。是以远终端单微机保护装置作为核心,将变电站的控制、信号、测量、计费等相关设备纳入到计算机系统,代替了传统的控制保护屏,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和设备投资,也就提高了二次系统的可靠度。
2.5 网络化方向
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的计算机网络早已成了信息时代技术支柱,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给各个工业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截至目前,除了部分设施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仅限于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而它的保护的作用也仅仅是切除发生故障元件,以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这都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所导致的。网络化就是要使每个被保护的元器件都能够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和数据,各个单元与重合闸装置能够协调动作的进行这些信息和数据的的分析,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显而易见的是,要实现这种系统保护,首要条件就是要将整个系统的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利用计算机网络加以联接起来,也就是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在现在条件下,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对于平常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益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收集到的信息愈多,就会对故障性质以及发生故障的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就会更加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进行研究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真正做到实现保护对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就必须要得到更多的系统运行和发生故障的信息,只有在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2.6 计算机化方向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在保护基本的功能外,还要能够容纳大量的故障信息和数据,高速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强大的通信能力。还要能够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进行联网来实现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共享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相关方面。
3 结束语
继电保护装置向着微机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是要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继电保护的可靠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乔泽慧,杨海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7.
[2]韩俊婆,张秋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
[3]唐海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4]刘艳丽,张珩.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9.
[5]王世平.试论继电保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0,10.
[6]夏天.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探析[J].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2010,1.
[7]郭斌.浅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7,z2.
[8]梁宇.基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