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应用的比较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f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的镇静、呼吸和循环等临床作用的影响.方法 择期在CSEA下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L3-4行CSEA操作,麻醉平面固定在T8后,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或0.9%氯化钠.记录麻醉前(T0)、麻醉平面固定后(T1)及给药10、15、30、45、60 min(T2 ~T6)的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T2~T6时Ramsay评分高于本组T0、T1时和同期对照组,MAP低于本组T0、T1时和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T2~T6时心率低于同期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T2~T6时PErCO2高于同期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低于同期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术中知晓率低于对照组[16.7%(5/30)和13.3%(4/30)比9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能提供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术中知晓,轻度抑制血压.右美托咪定抑制心率,对呼吸没有影响,而咪达唑仑抑制呼吸。

其他文献
患者男,83岁,以"反复胸闷、胸痛5d,加重8h"为主诉于2012年8月24日入院.5d前于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呈紧缩感,伴后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持续约20 min,自服"硝酸异山梨酯片"后,上述症状好转.入院前8h于活动时再次出现胸痛,性质、部位同前.入院后心肌酶示肌酸激酶(CK)7.0 U/L,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0.028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
期刊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841例接受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4例发生了PONV,占11.2%(94/8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ONV与性别、年龄、ASA分级及麻醉方式无关(P> 0.05),与手术科室(P=0.026)、体质指数(P=0.020)、教育程度
目的 对比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与胰腺癌(P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提高AIP与PC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符合AIP亚洲标准的患者36例及符合PC病理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总结AIP与PC的影像学特点及差异.结果 增强CT发现胰头增大或肿块、胰周淋巴结肿大、胰胆管和胆总管扩张及截断、血管和脏器受累方面AIP明显少于PC(11/27比28/40、2/27比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