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弹幕是视频观看者发布的即时性评论。弹幕是转瞬即逝的,作为一种话语形态,碎片化的特性得到充分体现,独特的话语形态具体表现为口语化、简洁化以及情绪化等。本文观照弹幕视频的传播模式,解读这一特殊影视传播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传播模式;弹幕视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20-01
在传播媒介形态的融合与演变的进程中,新媒体理所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兼具旧媒体的已有特性,并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呈现出适应需要的新特质。①弹幕视频网站展示出其媒介形态的复合性,正是这种复合性,决定了对于弹幕视频传播模式的描述必须有多层次的体现。
弹幕视频传播模式的核心是基于时间线的多元互动传播。视频的时间线是基于弹幕视频开展传播活动的载体。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弹幕视频的观看者,不仅扮演着视频信息受众的角色,同时也是视频内容的评论者。弹幕视频继承了传统的网络视频的特点,可以进行链接分享,通过裂变式的传播来辐射其他受众②。它也会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它向受众传达着大量的信息。有别于传统的网络视频,弹幕视频的观看者可以即时进行评论,并且随着视频流的播放,这些文字、图片、表情能在同一时间被其他人看到,传统视频网站中以评论跟帖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被以碎片化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精确的附着在视频时间轴相应的时间点上。
把基于时间线的弹幕传播视作行进中的动态传播,原视频内容随着传播活动的行进在不断的丰富与叠加。受众可以根据视频的传播内容进行即时的信息与意见的反馈,这种反馈以评论跟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以弹幕的形式呈现出来,呈现出的信息形式形成新的“递增”,并且不断形成新的信息与意见的交往。
弹幕视频的传播模式其实是滚动变化的,它是基于时间线交互传播与信源延伸的叠加。视频内容会随着弹幕的不断增加而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弹幕的内容始终围绕视频本体展开,本质上是对原视频内容的再解读,并且通过抽象化的表达,赋予全新的符号意义。这样一种复合的、多层次的传播模式,让弹幕视频突破了传统视频的传播模式,它是一种对核心信源的用户生产内容(UGC)的体现,在多中心的传播场域中发生内容的变化和转移。弹幕视频传播的不仅仅是一种多级的信息裂变传播,更是一种基于时间线呈现碎片形态内容的互动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行为突破了传统媒体中“单向多重”的筛选机制,形成了“双向多次”的筛选与过滤的模式。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变得模糊,同一个人既可以是传者,也可以是受者。③弹幕视频网站的用户既可以是 “上传者”,也可以是 “观看者”。弹幕视频信息的传者和受者同时扮演起“把关人”的角色,对弹幕进行过滤与筛选。弹幕之所以可以被最终呈现在视频观看者的屏幕上,是因为弹幕信息的某些特征得到了观看者的认可。弹幕视频网站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其独特的准入机制与过滤机制,这些机制协同用户完成了对弹幕信息的“把关” 与筛选。用户通过不同屏蔽条件,为自己订做出符合自我喜好的“我的弹幕”。
此外,弹幕视频网站中弹幕与原视频同步呈现,其信源是多样和变化的。弹幕视频主要可以分为“核心信源”和“递增信源”。“核心信源”是指未附着受众信息的原视频,这类视频是由原视频本身传递给受众,由受众加工的原始信息。核心信源所传递的信息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受众发表的弹幕经过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接收者也构成了④信源,这种信源被视作“递增信源”,可以说弹幕就是“递增信源”。 “递增信源”能够为原视频不断注入新信息,并且不断更新和扩大。具体来说受众发布弹幕时,是对原视频或者弹幕内容即时反馈的过程。以时间轴为线,在不同的时间点原视频附着着受众或是针对原视频本身发表的评论,或是发布游离于视频内容本身的闲聊弹幕,或是围绕其他受众发布的弹幕内容进行反馈,使递增信源处于更新扩大状态。受众发布的弹幕内容因其功能多样、语言独特、形式多样和二次加工等特征,一定程度上成为原视频的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递增信源可能成为受众所接收的主要信源。因为对不同的受众而言,其关注点的侧重不同,加之弹幕内容丰富繁杂,具有一定可看性和吸引力,弹幕本身就可能成为受众的关注点。尤其是对于只是为了看弹幕而来的受众来说,弹幕本身才是内容。
因为弹幕视频网站设置了“开启/关闭弹幕”的功能,所以对于弹幕视频的接收者来说,核心信源与递增信源是一种分离或者交织的状态。对于选择关闭弹幕的受众来说,其对视频的反馈和互动只能以跟帖或者分享的形式进行,这种延迟反馈对于观看原视频本身不构成影响 ,因此关闭弹幕后受众所接收的主要是“核心信源”的信息。对于选择开启弹幕的受众来说,原视频和弹幕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受众既接收核心信源,也接收递增信源。这两种信源都能为受众传递信息,成为受众评论的对象。这时受众对递增信源和核心信源的接收和反馈是同步进行的,是实时的动态过程。
注释:
①江含雪.传播学视区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②江含雪.传播学视区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③黄楠.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异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 2012.
④江含雪.传播学视区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胡达闻(1992-),男,汉族,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王晶宇(1992-),女,汉族,辽宁沈阳,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影视学。
关键词:传播模式;弹幕视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220-01
在传播媒介形态的融合与演变的进程中,新媒体理所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兼具旧媒体的已有特性,并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呈现出适应需要的新特质。①弹幕视频网站展示出其媒介形态的复合性,正是这种复合性,决定了对于弹幕视频传播模式的描述必须有多层次的体现。
弹幕视频传播模式的核心是基于时间线的多元互动传播。视频的时间线是基于弹幕视频开展传播活动的载体。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弹幕视频的观看者,不仅扮演着视频信息受众的角色,同时也是视频内容的评论者。弹幕视频继承了传统的网络视频的特点,可以进行链接分享,通过裂变式的传播来辐射其他受众②。它也会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它向受众传达着大量的信息。有别于传统的网络视频,弹幕视频的观看者可以即时进行评论,并且随着视频流的播放,这些文字、图片、表情能在同一时间被其他人看到,传统视频网站中以评论跟帖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被以碎片化话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精确的附着在视频时间轴相应的时间点上。
把基于时间线的弹幕传播视作行进中的动态传播,原视频内容随着传播活动的行进在不断的丰富与叠加。受众可以根据视频的传播内容进行即时的信息与意见的反馈,这种反馈以评论跟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以弹幕的形式呈现出来,呈现出的信息形式形成新的“递增”,并且不断形成新的信息与意见的交往。
弹幕视频的传播模式其实是滚动变化的,它是基于时间线交互传播与信源延伸的叠加。视频内容会随着弹幕的不断增加而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弹幕的内容始终围绕视频本体展开,本质上是对原视频内容的再解读,并且通过抽象化的表达,赋予全新的符号意义。这样一种复合的、多层次的传播模式,让弹幕视频突破了传统视频的传播模式,它是一种对核心信源的用户生产内容(UGC)的体现,在多中心的传播场域中发生内容的变化和转移。弹幕视频传播的不仅仅是一种多级的信息裂变传播,更是一种基于时间线呈现碎片形态内容的互动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把关行为突破了传统媒体中“单向多重”的筛选机制,形成了“双向多次”的筛选与过滤的模式。传者和受者的角色变得模糊,同一个人既可以是传者,也可以是受者。③弹幕视频网站的用户既可以是 “上传者”,也可以是 “观看者”。弹幕视频信息的传者和受者同时扮演起“把关人”的角色,对弹幕进行过滤与筛选。弹幕之所以可以被最终呈现在视频观看者的屏幕上,是因为弹幕信息的某些特征得到了观看者的认可。弹幕视频网站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有其独特的准入机制与过滤机制,这些机制协同用户完成了对弹幕信息的“把关” 与筛选。用户通过不同屏蔽条件,为自己订做出符合自我喜好的“我的弹幕”。
此外,弹幕视频网站中弹幕与原视频同步呈现,其信源是多样和变化的。弹幕视频主要可以分为“核心信源”和“递增信源”。“核心信源”是指未附着受众信息的原视频,这类视频是由原视频本身传递给受众,由受众加工的原始信息。核心信源所传递的信息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受众发表的弹幕经过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对其他接收者也构成了④信源,这种信源被视作“递增信源”,可以说弹幕就是“递增信源”。 “递增信源”能够为原视频不断注入新信息,并且不断更新和扩大。具体来说受众发布弹幕时,是对原视频或者弹幕内容即时反馈的过程。以时间轴为线,在不同的时间点原视频附着着受众或是针对原视频本身发表的评论,或是发布游离于视频内容本身的闲聊弹幕,或是围绕其他受众发布的弹幕内容进行反馈,使递增信源处于更新扩大状态。受众发布的弹幕内容因其功能多样、语言独特、形式多样和二次加工等特征,一定程度上成为原视频的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递增信源可能成为受众所接收的主要信源。因为对不同的受众而言,其关注点的侧重不同,加之弹幕内容丰富繁杂,具有一定可看性和吸引力,弹幕本身就可能成为受众的关注点。尤其是对于只是为了看弹幕而来的受众来说,弹幕本身才是内容。
因为弹幕视频网站设置了“开启/关闭弹幕”的功能,所以对于弹幕视频的接收者来说,核心信源与递增信源是一种分离或者交织的状态。对于选择关闭弹幕的受众来说,其对视频的反馈和互动只能以跟帖或者分享的形式进行,这种延迟反馈对于观看原视频本身不构成影响 ,因此关闭弹幕后受众所接收的主要是“核心信源”的信息。对于选择开启弹幕的受众来说,原视频和弹幕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受众既接收核心信源,也接收递增信源。这两种信源都能为受众传递信息,成为受众评论的对象。这时受众对递增信源和核心信源的接收和反馈是同步进行的,是实时的动态过程。
注释:
①江含雪.传播学视区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②江含雪.传播学视区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③黄楠.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理论的变异与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 2012.
④江含雪.传播学视区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作者简介:胡达闻(1992-),男,汉族,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
王晶宇(1992-),女,汉族,辽宁沈阳,硕士研究生,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影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