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da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建立学习成果互认机制等学分银行建设意见,学分银行在我国教育界的受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为此本文基于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展开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为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发展和学习者需求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学分银行 学习成果认证 转换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6-0235-01
  在本文基于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展开的研究中,笔者参考了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进行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标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要素的详细论述,希望这一系列论述能够为我国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创建带来一定帮助。
  1.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
  1.1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概述
  对于宏观层面上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构建来说,这一框架标准的构建本身相当于终身学习实现的前提条件,而考虑到学分银行需要实现多层面与多领域的认证和转换,我们就需要保证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能够实现多种类型教育的横向贯通与教育层次上的纵向连接,这里的横向贯通需要实现学习者不同学习成果得带的认可;而纵向延伸则需要实现学习者能够拥有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层次的机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自然使得我国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的实现获得了较为有力的支持[1]。
  1.2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的构建
  在了解了宏观角度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后,我们还需要明晰这一资格框架标准的构建,而这一构建我们就需要结合“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原则展开。具体来说,我国首先需要建立国家资格框架这一统一、科学、基础的国家标准,而结合这一框架就能够实现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实现初步等级与领域划分,而导向作用与激励作用也是这一框架的具体效用组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当下并未创建国家资格框架,我们就需要结合国际通行资源框架原理才能够保证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的高质量建立[2]。
  2.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标准
  2.1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的内涵
  结合上文中提到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资格框架标准,我们就可以从中观层面上分析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标准,而这一标准指的是各级各类学习成果互认的共同参照基准,其本身发挥着认证单元标准更加清晰化的作用。在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设计中,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主要包括名称、编码、应用范围、等级、学分、内容和考核说明等内容。
  2.2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的建立
  在简单了解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后,我们还需要明白这一单元建立的注意事项,而这一建立需要进行学术型与职业型的划分,这样才能较好保证理念与终极目标矛盾冲突的出现。此外,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的建立还需要重视规范、权重、公信力等问题,这里的规范指的是学术规范,权重则是指权重系数的划分,而公信力则需要提升认证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单元的数量建立。
  3.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要素
  对于从微观层面考虑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要素来说,我们需要将目光集中在学分标准、课程标准、学历文凭标准、学位证書标准、培训/资格证书标准等五个方面,其中学分标准本身属于学习成果认证的基础,而这一标准的确定我们需要结合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进行,这样才能保证这一标准真正进行知识、技能、能力的划分;而对于课程标准来说,这一标准主要对课程目标、教材、考核说明、课程学分等进行规定与说明;而对于学历文凭标准来说,对学历文憑的知识、技能、能力要求是其具体组成;而对于学位证书标准来说,除了与学历文凭同样的要求外,其还包括具体的构成规则;而对于培训/资格证书标准来说,其本身与学位证书标准的要求在结构上基本趋于相同。
  结合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来说,这些标准决定着上文中提到的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能否真正发挥自身作用,而这些标准的测度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特点,也是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能够服务于这一体系的原因所在,而知识、技能和能力则属于这一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郭富强.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J/OL].中国远程教育,2016(02).
  [2]江颖,黄霖.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运行标准体系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6,06:52-57.
其他文献
幼儿期是规则意识与规则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主要从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积极评价、家园合作这四个方面论述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Early childhood is an import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五十六个民族有着各自别具特色的风俗人情,也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传统的民间游戏经过了长期的沉淀,简单易懂、自由灵活,非常适合在家庭教育中运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现代科技、城市化进程等客观因素的冲击,传统民间游戏在家庭教育中开展的越来越少。本课题通过探讨民间游戏在幼儿家庭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民间游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