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范式的转换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O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范式理论对国内外体育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体育教育 教育信息化 教学工具 教育场域 范式转换
  中图分类号:G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7(b)-0000-00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s well as logic analysis, coupled with relative documents, with Paradigm Theory as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relative research about the informatization of current PE education, try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subsequent informatization of PE educ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PE education;The Teaching Tools; The Education Field;Research Paradigm shift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体育教育信息化实践却严重滞后于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因此,体育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当前的研究难以指导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这需要在梳理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本文从范式理论的维度对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并深入分析“教学工具”研究范式的局限性,进一步论证“教育场域”是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选择。
  1 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
  教育研究的范式必须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层次上进行”。[1] 从这三个层面上来分析,两种研究范式的差异如下:
  在对两种研究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体育教育信息化实质和发展现状,进一步解析“教学工具”研究范式存在的局限,解读“教育场域”研究范式是体育教育信息化未来研究取向的原因。
  2 “教学工具”研究范式的解析
  2.1 “教学工具”研究范式下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2.1.1 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教学工具”范式下的研究将“教育信息技术的进步”作为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标准。它以承认“技术决定论”为前提,认为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来源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滞后。因此,体育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重点集中于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将其作为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
  2.1.2 政府政策是体育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依托
  由于体育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落后于同时期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层面研究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分析其中的障碍,提出应对措施也是“教学工具”研究范式的关注点。“教学工具”研究范式在思考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时始终关注的是相关法规文件的出台、教学信息技术的升级、学校体育教学信息设备的保障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训等。
  2.2 “教学工具”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分析
  “(教育信息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其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与历史因素,是技术决定的教育改革思维在学校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文化结构导致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彰。”[2] 因此,虽然“教学工具”研究范式的价值不容置疑,但它能否回答体育教育信息化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商榷。
  2.2.1 技术为主导向让体育教育信息化中人文性研究缺失
  “教学工具”研究范式仅仅从技术的视角思考体育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结合的问题,但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通过体育的手段培养人的问题,过于偏重于技术的“教学工具”研究范式往往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缺乏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体育教育原理、体育学习理论的变革以及体育教育中的“人”和“事件”的关注。因此,其研究仅仅限于表层,并没有深入精髓。
  2.2.2 政策建构思维让信息技术与教育主体适应失调
  体育教育信息化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育部门制定的各项指标,其过程的复杂性也不能单靠硬性、单一的政策、制度性对策所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充分地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工具”的研究范式关注的只是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的升级与推广、体育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定。这种“从上自下”的思维方式对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了预设,忽视了体育教育主体的需要,脱离了体育教育实践发展的实际,一味的强调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导致了信息技术与教育主体适应的失调。
  3 “教育场域”研究范式的解析
  教育场域是指“在教育主体、其他教育参与者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环境等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4] “教育场域”研究范式的引入是为了从教育视角分析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体育教育的综合变化,预见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探讨体育教育应对信息化发展的策略,避免因过度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体育教育主体的发挥,因过于关注短期效应而导致的体育教育信息化缺乏长期规划的现状。
  3.1 如何育人是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基点
  教育场域”是一种环境,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整合、利用体育信息教学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人才的系统工程。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或最终目标应该是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1.1 国外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借鉴
  在21世纪初,国外的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也经历了从技术视角向观念视角的延伸。国外的研究视域不局限于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而是考量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整个生态文化的改变:(1)信息技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影响,(2)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方式的影响,(3)对体育教育传播者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能够将信息技术进步和体育教学主体的观念转变相结合,全面理解和分析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着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教育价值——为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使得体育教育真正受惠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3.1.2 我国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转向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渐成为我国学者研究信息化环境下体育教育如何育人的新思路。研究开始从“在教学中被动地运用教育技术”转向“主动地利用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效果”,从辅助教学工具研究转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学原理和模式的研究。研究开始重视教学设计的优化,注重个案研究和评估,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出建议。
  3.1.3 多元融合是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选择
  “教育场域”属于关系性范畴,在教育场域中每一要素的变动将影响整个场域结构。信息技术代表着以智能化教育工具为代表的教育新能力,它的出现将会引发体育教育的深刻变革。在“教育场域”的研究范式下,体育教育信息化需要重构研究框架,从体育教育与其他社会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和体育教育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中来把握体育教育信息化的特质与规律,从多学科领域视角探索促进体育教育学科发展和人全面进步的体育教育信息化路径。主要研究内容有五个方向。
  体育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体验空间。其研究包括:构建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的技术研究,保障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管理研究等。
  体育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可以随时获取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其研究包括:体育教学媒介研究,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和共享型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体育教学能力建设是为了让教师、学生及学校管理者能够自如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其研究包括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研究和体育教学信息化管理研究。
  体育教学模式的革新是为了教师和学生尽快能适应信息化的体育教育环境,落实体育信息化教育的实效。其研究包括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体育教学研究。
  体育教育机制建设是为了保障体育教育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良性运行,促进体育教育信息化良好的自我发展。其研究包括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研究和体育教育信息化实施效果的评估与优化研究。
  体育教育信息化价值的体现需要资源、环境、能力和机制的统和性变革,因此对体育教育信息化的研究需要从学校体育学、教育传播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做整体的审视,需要体育教育技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进行良好互动。体育教育信息化也需要走多主体、多渠道的社会化发展之路。只有在“教育场域”的范式下,借助多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才能实现体育教育信息化的整体目标。
  通过对“教学工具”和“教育场域”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分析可以表明,促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的前提并不是“教学工具”研究范式所诉求的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政府部门的政策保障,而是应该关注在信息环境下体育教育主体的思想适应、行为变化以及体育教育对信息化的应对。因此,体育教育信息化研究应由“教学工具”范式向“教育场域”范式转换。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转换及价值重构[J].教育研究,2011,(10):44-48.
  [2] 刘修豪.电脑科技应用在学习教育改革的实践思维:Larry Cuban 之科技论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23):125-152.
  [3] 桑新民,刘永贵.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3):5-13.
  [4] 刘生全.论教育批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98.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对西安市休闲体育参与与限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参与限制因素的高度、中度、低度相关强度。总体说限制休闲体育参与最主要的是自身内在限制和场地设施,自身内在因素包含内容很多,主要是心态问题、场地设施是否齐全等限制因素。对此分别针对大学生、职工、老年人提出优化建议措施,为城市体育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休闲体育参与 限制因素 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特应性皮炎(AD)病因复杂,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显示,微生物感染,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糠秕马拉色菌可诱发和加重AD病情,笔者采用1%硝酸益康唑和0.1%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西
针对现有移动IPV6中数据包发送代价较高的问题,对现有移动IPV6协议性能分析模型中数据包发送路径进行了改进,将访问路由发送至移动节点的数据包由代价很大的隧道发送改进为直接
从工程实用和维护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针对于车载组合导航系统的在线标定算法。该算法使用卡尔曼滤波作为估计工具,通过趋于一般运动状态的路径设计对待标定的误差项进行有效激励。仿真卡尔曼滤波结果表明,该算法使得待标定的各误差项根据车行轨迹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收敛,实现在一般跑车实验中不拆卸惯性器件而达到标定的目的。这种在线标定的处理方法在实际使用和维护具有极大便利。
针对卫星和各种空间飞行器上仪器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将成倍的增长,采用速率达400Mb/s的IEEE1394高速串行总线.将成为未来星载高速总线的首选。研究了IEEE1394技术及NAT技
我国部分地区常有服用新鲜鱼胆的习惯,认为鱼胆汁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及“明目”的作用。故常有因此而出现胃肠道反应及急性肝功能损害等中毒症状。现将我们近几年来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曾经的人们以温饱问题为首要要求,可是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追求享受性生活,与此同时繁忙的工作与学习压力使得大部分人反而缺乏锻炼,“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体育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这一宗旨同样是围绕新课程标准展开的,对于目前社会中存在的健康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
分析研究车载导航信息系统电子地图算法,面向EVNS的导航系统中电子地图的建立,以及实现这些功能对电子地图数据库的基本要求及电子地图数据库的建立。以车载导航信息系统的导航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导航信息系统中导航电子地图的设计和电子地图的数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