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自杀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照研究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自伤行为与神经免疫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入组病例符合DSM-5单、双相障碍目前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年龄为15~24岁,共78例,不伴自杀自伤组26例,伴自杀自伤组5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HA)、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样本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伴自杀自伤组女性(75.00%)高于男性(25.00%)(χ~2=4.875,P=0.027)、平均年龄(16.73±2.09)岁小于不伴自杀自伤组(18.69±2.46)岁(t=3.683,P <0.001);伴自杀自伤组抗炎细胞因子中IL-4(F=9.261,P=0.003)、IL-13(F=4.462,P=0.038)表达水平均低于不伴自杀自伤行为组。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伴自杀自伤行为情感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0.504)、女性(OR=9.141)、双相Ⅱ型(OR=3.235)、IL-4(OR=0.964)、IL-13(OR=0.952)。结论 双相Ⅱ型、女性、年龄偏小及IL-4、IL-13表达水平明显的降低是青少年情感障碍自杀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桩海下古生界潜山受三期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复杂多样,沿断层发育多期裂缝,形成受断层控制的裂缝型储层。因此断层识别是研究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分布规律的前提,受地震资料分辨率限制,相干、曲率识别断层技术难以适用于古潜山高陡断层识别。利用曲率蚂蚁体融合属性消除了地层倾角影响,清晰地反映了不同走向断层平面展布及纵向发育特征,极大提高了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断层的识别效果,通过与常规地震解释对比,每平方千米可增
为了揭示济阳坳陷埕岛东部地区断层特征对新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的控制作用,以断层类型和断层活动性分析为基础,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及钻井、测井资料,使用断层活动速率法,重点分析油气成藏期断层活动特征及其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埕岛东部地区发育油源Ⅰ型断层、油源Ⅱ型断层和调节断层共3种类型断层;油气主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3种类型断层的活动性存在较大差异,油源Ⅰ型断层活动速率多大于15 m/
进行以案例为支撑的“经验式教学模式”反逻辑化的前提批判,事关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也关涉教育主体逻辑与认知能力的建构。澄清以案例为支撑的“经验式教学模式”特征关系是从案例的在地性和社会性出发,阐释教育者与案例“主位—客位”关系并界定逻辑化与反逻辑化的认知分野。案例在“经验式教学模式”中的反逻辑化风险表现在内容与形式、抽象与一般、熟知与真知3个层面,借此诉诸问题的解决。
为解决GJB151B CS115电缆束注入脉冲传导敏感度测试项目中的试验设计、效果预估等问题,在介绍不同类型受试线缆感性脉冲电流注入电路模型的基础上,仿真分析了试验设置中的各项因素(线缆设置、末端负载等)对注入到受试设备端口耦合电流/电压的影响,得到了CS115试验设置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给出了应用电路仿真开展CS115试验设置分析和优化的方法。
该文利用冻干显微镜系统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乳糖溶液的塌陷现象和热历史的性质,将两种测量结果结合确定冷冻浓缩状态下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和塌陷温度Tc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不同降温速率对乳糖溶液Tg′及Tc的影响,观察干燥过程中干燥层出现的缺陷,并分析溶液冻结特性对升华过程的影响,确定塌陷温度T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乳糖溶液升温过程的热流-温度曲线中出现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梯性转变,冻干显微镜系统测定
求阴影部分面积是中考中热点内容之一,是中考的常见题型,但题目中涉及的图形往往并不规则,要求它们的面积,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这时,往往要借助转化,化不规则为规则,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正>许多植物资源可用于生态体育教学,但人们对校园植物在整个生态教育中的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知,从而导致对植物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独特作用的深入研究较少。此外,植物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可在环境、运动和道德培养等方面发挥特有的生态教育作用,故高校作为植物资源的密集区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植物资源。
期刊
植物的生命周期离不开各种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在植物的内部、根际和叶际等不同部位定殖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这些微生物群体及其基因组统称为植物微生物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植物微生物组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病、抗逆等能力。除了在农作物中研究广泛,在药用植物的品质形成、抵御病虫害等研究中也取得一定突破。黄芩作为我国大宗中药材,随着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资源匮乏、流通药材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