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始于愉悦,综于智性",重新修订的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首次新增了"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愉悦性的增加将使美术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新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提高审美素养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不拘一格的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完善审美素养,增强自身素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学生传递愉悦,自己也能体验成功的愉快。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愉悦成长呢?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教授"为"导学"。
新美术课标把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角色,做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引路人,成为美术课堂活动中的设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宽容的教学氛围,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做知识的"探究者",教师做"导游者"。整个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杜绝用主观意志让学生被迫接受,要让学生感觉"我想学"、"我要学",不是把它当作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因此,美术教师要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要转变角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美术课堂的舞台。
第二、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要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必须具有灵活多样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联系生活,引起情感共鸣。
新美术课标强调美术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做课堂切入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农村的美术雕塑课上,联系村里的孩子天生就是捏泥人、小动物的好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用泥巴代替橡皮泥,课堂从讲"捏泥人"的趣事开始,延伸到泥塑比赛,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明白了原来艺术离自己这么近,成了快乐学习的主角。
2、多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好的课堂情景,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如有位老师在教人物速写一课时夸口说:只要学生画出一种形状,老师就能随意添上几笔,画出一个运动中的人来。于是学生兴趣大增,都怀疑老师话的可信度,纷纷画出奇形怪状,想来难倒老师,结果都被老师恰当的添上头、四肢、手和脚,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跑步的"、"跳远的"、"跳绳的""游泳的"......各姿各态的人。学生感到非常有趣,纷纷效仿,课堂的教学气氛顿时愉悦起来,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人物速写的方法。
3、多用电教化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丰富、引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曾经在安静的多媒体教室里,我指着屏幕上一盆灿烂怒放的向日葵,向同学们介绍它鲜亮的色彩,充满生命力的造型与线条,和它背后大名鼎鼎的后印象派大师凡·高那凄美动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动不已,甚至失声悲泣。学生依稀领悟到画中那宝贵的思想和灵魂。最后我启发性的教育同学们,绘画不是摄影照相,我们要把看到的景物添加上自己的想象绘出来,给画面赋予思想和灵魂。从此,学生的作品很少临摹搬抄的了,也在作品中表达情感、展示个性和思想了,呈现出自由愉悦的状态。
4、多自主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置身其中"成为活动或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意味着老师要让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学生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只有充分体现他们主人翁的地位,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得到提高,从而使愉悦性在美术课堂上得到真正的体现。
5、多游戏互动,增加课堂乐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在美术教学中赋予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也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在《脸谱》课上,我让学生从贴鼻子游戏开始,到贴变形的眼、耳、鼻、嘴、脸的过程中,体验并认识了脸谱的特点,再启发学生创作脸谱,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认识了脸谱,完成了制作,而且同学们在课下还是津津乐道。
6、 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看到河流边感受流水的歌唱,登山顶体会众山之小,去田野感悟劳动之美......让学生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独特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之美,使身心得到愉悦成长。
第四、教师要有亲切自然的教态,才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
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当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时,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特别当老师给后进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会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使课堂其乐融融。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五、多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当今教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手段的重要转变。
当孩子们的创作能力被人理解、重视时,他们的创作兴趣会越来越浓,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会有所提高。因此美术课中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作品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而忧心急躁,更不要好高骛远。要知道孩子们的每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虽然不一定达到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但一定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如果这时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就会增加他们课堂上的信心和热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对学生评价的时候,要以"发展性"为原则,评价语要以赞扬、激励的话语为主,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在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教授"为"导学",把愉悦性当作课堂的灵魂,追求亲切自然的教态,利用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
"始于愉悦,综于智性",重新修订的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首次新增了"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愉悦性的增加将使美术教学发生质的变化。在新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美育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和提高审美素养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不拘一格的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完善审美素养,增强自身素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学生传递愉悦,自己也能体验成功的愉快。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愉悦成长呢?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教授"为"导学"。
新美术课标把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角色,做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引路人,成为美术课堂活动中的设计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宽容的教学氛围,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能力,让学生做知识的"探究者",教师做"导游者"。整个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杜绝用主观意志让学生被迫接受,要让学生感觉"我想学"、"我要学",不是把它当作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因此,美术教师要创建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要转变角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美术课堂的舞台。
第二、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要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教师必须具有灵活多样的优秀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联系生活,引起情感共鸣。
新美术课标强调美术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挖掘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做课堂切入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农村的美术雕塑课上,联系村里的孩子天生就是捏泥人、小动物的好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们用泥巴代替橡皮泥,课堂从讲"捏泥人"的趣事开始,延伸到泥塑比赛,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明白了原来艺术离自己这么近,成了快乐学习的主角。
2、多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好的课堂情景,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如有位老师在教人物速写一课时夸口说:只要学生画出一种形状,老师就能随意添上几笔,画出一个运动中的人来。于是学生兴趣大增,都怀疑老师话的可信度,纷纷画出奇形怪状,想来难倒老师,结果都被老师恰当的添上头、四肢、手和脚,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跑步的"、"跳远的"、"跳绳的""游泳的"......各姿各态的人。学生感到非常有趣,纷纷效仿,课堂的教学气氛顿时愉悦起来,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人物速写的方法。
3、多用电教化教学,拓展学生视野。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丰富、引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曾经在安静的多媒体教室里,我指着屏幕上一盆灿烂怒放的向日葵,向同学们介绍它鲜亮的色彩,充满生命力的造型与线条,和它背后大名鼎鼎的后印象派大师凡·高那凄美动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动不已,甚至失声悲泣。学生依稀领悟到画中那宝贵的思想和灵魂。最后我启发性的教育同学们,绘画不是摄影照相,我们要把看到的景物添加上自己的想象绘出来,给画面赋予思想和灵魂。从此,学生的作品很少临摹搬抄的了,也在作品中表达情感、展示个性和思想了,呈现出自由愉悦的状态。
4、多自主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置身其中"成为活动或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意味着老师要让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学生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只有充分体现他们主人翁的地位,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得到提高,从而使愉悦性在美术课堂上得到真正的体现。
5、多游戏互动,增加课堂乐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在美术教学中赋予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符合寓教于乐的原则,也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在《脸谱》课上,我让学生从贴鼻子游戏开始,到贴变形的眼、耳、鼻、嘴、脸的过程中,体验并认识了脸谱的特点,再启发学生创作脸谱,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认识了脸谱,完成了制作,而且同学们在课下还是津津乐道。
6、 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看到河流边感受流水的歌唱,登山顶体会众山之小,去田野感悟劳动之美......让学生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独特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劳动创造之美,使身心得到愉悦成长。
第四、教师要有亲切自然的教态,才能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
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当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时,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特别当老师给后进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会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使课堂其乐融融。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第五、多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掌声中成长。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当今教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手段的重要转变。
当孩子们的创作能力被人理解、重视时,他们的创作兴趣会越来越浓,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会有所提高。因此美术课中我们不要因为学生的作品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而忧心急躁,更不要好高骛远。要知道孩子们的每件作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虽然不一定达到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但一定有他们的闪光之处,如果这时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就会增加他们课堂上的信心和热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对学生评价的时候,要以"发展性"为原则,评价语要以赞扬、激励的话语为主,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在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师要转变角色,变"教授"为"导学",把愉悦性当作课堂的灵魂,追求亲切自然的教态,利用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还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