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须防范“热射病”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河南郑州一名54岁男子因在烈日下活动,引起热射病抢救无效身亡的新闻让大家开始关注起高温防暑。人们对中暑一般都有所认识,但对于重症中暑——热射病却了解甚少,对其危险性更是茫然不知。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发生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时,只要迅速將患者移到阴凉处休息,补充含盐的水,患者通常不久就能恢复。但是如果中暑发展到重度中暑的程度,首先会出现热痉挛,发生抽搐,进一步就会发展成热衰竭,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弱,甚至休克;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这時候身体产热多,但不能散热,人体热平衡失调,体温甚至可以超过40℃,意识模糊,进入昏迷状态,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如高温下发生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用冷水或稀释后的酒精反复擦拭额部、颈部、腋下皮肤,以帮助其降温。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是在原有的中暑先兆、轻度中暑基础上病情加重引起的。因此为了预防热射病,我们最根本地要做到预防中暑。在高温环境里工作的农民朋友,一旦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早期症状,需及时撤离高温现场。要注意到阴凉通风处饮水降温,也可以适当地饮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另一大危险人群是,平时很少运动,散热功能已有一定障碍,却突然进行“恶补式运动”,比如跟朋友去长跑、去徒步等,这类人群患热射病的风险反而更大。
  同时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防暑小贴士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2.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5.喝西瓜皮粥。夏季上火食欲不振,喝西瓜皮粥可以降热解暑,提高免疫力。具体做法: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与粳米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转用小火煮成粥状,放入白糖即可。
其他文献
“中国”一词,自古有之。从现有传世的文献来看,可追溯到周初周武王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这表明,早在周初,即三千多年前,中国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已基本形成。不过,在形成之初,中国,既是二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政治概念、民族概念。因为中国在古代只是指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地区,这个地区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全国政治统治中心的所在地,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的居住地。随着我国历史的进程向前推进,“中国”
我的好朋友张永峰即将辞去衢州学院教职,远赴异地工作了。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我看来,大事似乎总该有个仪式才行。作为他的好友,当然应该去送行。于是,我决定从上海去衢州。  当然,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私心,就是想到仰慕已久的“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地的农村看看。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区的村庄,做了些社会调查,但到目前为止,还唯独没有去过浙西南。  到了衢州,在永峰家里待了一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