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和增长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7%,产值和利润分别占60%和40%,提供75%以上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信息网络设施落后,往往导致决策失误,市场反应迟钝,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快捷迅速的反应能力,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网络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辨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网络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交流不畅,这种信息交流的障碍既表现在公司内部缺乏充分的沟通,同时也表现在企业与外部缺乏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据统计,我国没有建立内部局域网的中小企业比例达42.4%;在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的中小企业中,内部局域网联网终端数在5~20个的企业占31.8%,联网终端在20~100个的占17%,多于100个的占5.4%。这说明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有效利用水平还很低,更不用说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升级。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更是落后于国内大型企业和国际同行机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企业自身内部约束而言,大致有三:首先,大多数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IT部门,企业决策层对IT技术应用对企业的利益缺乏充分了解,即使现有IT商品化方案和企业资源都足以提高业务部门的生产力,但由于没有从信息网络建设角度寻求解决方案的基本素质,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契机随之屡屡丧失;其次,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无力展开针对企业自身特殊要求的二次开发,企业内部的计算机操作人员知识陈旧,面对包括服务器、桌面系统、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在内的一整套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完整解决方案,缺乏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采购验证到安装调试的技术能力;最后,很多中小企业地处中小城市或乡镇、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有效途径,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触到的IT企业,大多是单项IT产品的代理经销商,难以获得对完整解决方案的支持。
中小企业应提高对信息网络重大作用的认识
信息网络对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以及与外部的沟通,通过与INTERNET相连,加强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其次,提高客户满意度,信息网络化使中小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信息化帮助企业建立起基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通过INTERNET与客户沟通更方便,企业的开放度增加,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引入企业管理系统,对物流、人力资源、商务、财务等进行管理,使公司内部管理趋于合理化,提高资金运营水平,用有限的资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使产品流通更顺利。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这是大家都有的体会。现在,企业的运作规律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这似乎是在信息网络产业成熟之后,给其他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的转机。一个公司对信息技术认可和采纳的程度,足可以决定这个企业前途的好与坏。据有关数据表明,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推广与使用,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率是很大的,不敢想象,如果中国的信息产业和技术没有如此快的发展,我们现在会处在一个怎样的境地。翻开报纸,随处可见某公司因为采用了信息技术而效率和效益提高了数倍之多,同时成本与功耗降低了若干。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化程度目前是不容乐观的,但前景极为广阔,大山的背后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正是由于大家都处于一个从头开始的地步,所以现在是每一个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好时机,每个企业都有先人一步的可能性,同时也有被时代远远抛开的可能。机会总是属于有心人的,采用信息网络解决方案,将会使一个中小企业倍速成长,不至于落后于时代。想成为正规军,想使自己的发展更具能动性,询遍诸人,一个答案肯定是:请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下面—个事例,说明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作用。广东省惠州市有一个小型服装公司,公司的生产厂位于惠州市的郊区,在惠州市市区有几家销售店,老板骑着摩托就可以掌握整个买卖。后来公司大了,在深圳、广州又开了分公司,为了得到整个的经营信息,老板开始借助交通工具往来十几个城市之间。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生意做到了北京,老板开始在天上飞来飞去,通过电话、传真联系,这样一段疲于奔命之后,老板对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感到非常困难,难以招架。于是,这个老板到北大方正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寻求对自己公司的一个IT解决方案。他的要求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简单的进销存管理。
很快,一套开放的、易于管理的系统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的计算中心是运行WindowsNT的方正圆明1500服务器,位于公司的生产厂、各地的销售店与分公司的方正商祺电脑通过Modem接入位于公司总部的服务器,及时将当地的财务与进货、销售与库存情况反映到服务器,老扳就可以容易地得到想要的一切,免除了路上的奔波之苦,并且各地与老板的对话也可以通过E—Mail完成。而当老板出差在外时,则可以用方正颐和笔记本连入自己的服务器上,得到所有的数据。这套系统的造价不到10万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经营效率。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除了提高认识之外,当前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配备和培训信息化CIO。CIO即首席信息官,时下此已成为众厂商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CIO的作用已经关系到企业发展前途。
经历过市场推广的IT厂商们大多有这样一个感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缺少真正能理解信息化应该怎么做的领导人,也就是CIO”。这就使得厂商和企业在一起进行的沟通非常困难,IT厂商几乎在演独角戏,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就是使企业也能有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和经验。
企业缺少专业的IT人才,或者信息化的作用还没有被上层所足够重视,这也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局限不可能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信息化研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人才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
IT企业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历程来看,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虽然信息化建设进入高潮,但实际上当时企业的行为相当盲目,70%~80%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失败的。经过那一次失败,企业领导变得谨慎、成熟了一些,需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同时,IT厂商提供的产品也比较单一,服务不完善,几乎是市场跟着产品走,因而中小企业中出现了许多“机器作摆设,决策靠灵感”的现象,许多失败的例子就不足为怪了。
加强产品和业务的融合,提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和相关配套服务的解决方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指出,“国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突变,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只能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限的资金和技术人员,该干的好好干,不该干的绝对不要干。”这里的“有所为”就是立足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地发挥出来,这是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建立起持续、整套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IT厂商抢占市场的关键。增强方案建设中的互动性,厂商和企业的配合非常重要,单靠中小企业用户自身不行,单靠厂商来建立也不行,这些都曾被证实。因而,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IT厂商与企业的合作十分重要。
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注重人才、注重方案和服务的差异化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编辑/海岩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
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对外要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网络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是,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和员工素质的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购买能力有限、技术产品辨识水平较低、使用环境较差。即使在一些较为重视信息网络工作的企业中,计算机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充当打字机或电子账本的低水平,不仅没有实现内部的网络互连,而且在业务过程中也很少直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信息交流不畅,这种信息交流的障碍既表现在公司内部缺乏充分的沟通,同时也表现在企业与外部缺乏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交流方式。据统计,我国没有建立内部局域网的中小企业比例达42.4%;在建立了内部局域网的中小企业中,内部局域网联网终端数在5~20个的企业占31.8%,联网终端在20~100个的占17%,多于100个的占5.4%。这说明中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有效利用水平还很低,更不用说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业务升级。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更是落后于国内大型企业和国际同行机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企业自身内部约束而言,大致有三:首先,大多数企业内部没有专门的IT部门,企业决策层对IT技术应用对企业的利益缺乏充分了解,即使现有IT商品化方案和企业资源都足以提高业务部门的生产力,但由于没有从信息网络建设角度寻求解决方案的基本素质,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契机随之屡屡丧失;其次,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源有限,无力展开针对企业自身特殊要求的二次开发,企业内部的计算机操作人员知识陈旧,面对包括服务器、桌面系统、网络设备、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在内的一整套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完整解决方案,缺乏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采购验证到安装调试的技术能力;最后,很多中小企业地处中小城市或乡镇、缺乏获取相关信息的有效途径,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触到的IT企业,大多是单项IT产品的代理经销商,难以获得对完整解决方案的支持。
中小企业应提高对信息网络重大作用的认识
信息网络对提升中小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以及与外部的沟通,通过与INTERNET相连,加强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其次,提高客户满意度,信息网络化使中小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为可能,信息化帮助企业建立起基于这种管理模式的新型业务系统,通过INTERNET与客户沟通更方便,企业的开放度增加,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增强企业竞争力。另外,引入企业管理系统,对物流、人力资源、商务、财务等进行管理,使公司内部管理趋于合理化,提高资金运营水平,用有限的资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使产品流通更顺利。
棋错一着,满盘皆输,这是大家都有的体会。现在,企业的运作规律已经大大地改变了。这似乎是在信息网络产业成熟之后,给其他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的转机。一个公司对信息技术认可和采纳的程度,足可以决定这个企业前途的好与坏。据有关数据表明,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推广与使用,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率是很大的,不敢想象,如果中国的信息产业和技术没有如此快的发展,我们现在会处在一个怎样的境地。翻开报纸,随处可见某公司因为采用了信息技术而效率和效益提高了数倍之多,同时成本与功耗降低了若干。我国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化程度目前是不容乐观的,但前景极为广阔,大山的背后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正是由于大家都处于一个从头开始的地步,所以现在是每一个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好时机,每个企业都有先人一步的可能性,同时也有被时代远远抛开的可能。机会总是属于有心人的,采用信息网络解决方案,将会使一个中小企业倍速成长,不至于落后于时代。想成为正规军,想使自己的发展更具能动性,询遍诸人,一个答案肯定是:请采用信息网络技术。
下面—个事例,说明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作用。广东省惠州市有一个小型服装公司,公司的生产厂位于惠州市的郊区,在惠州市市区有几家销售店,老板骑着摩托就可以掌握整个买卖。后来公司大了,在深圳、广州又开了分公司,为了得到整个的经营信息,老板开始借助交通工具往来十几个城市之间。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的生意做到了北京,老板开始在天上飞来飞去,通过电话、传真联系,这样一段疲于奔命之后,老板对生产和销售的管理感到非常困难,难以招架。于是,这个老板到北大方正计算机系统工程公司,寻求对自己公司的一个IT解决方案。他的要求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生产和销售情况,以及简单的进销存管理。
很快,一套开放的、易于管理的系统投入使用。这套系统的计算中心是运行WindowsNT的方正圆明1500服务器,位于公司的生产厂、各地的销售店与分公司的方正商祺电脑通过Modem接入位于公司总部的服务器,及时将当地的财务与进货、销售与库存情况反映到服务器,老扳就可以容易地得到想要的一切,免除了路上的奔波之苦,并且各地与老板的对话也可以通过E—Mail完成。而当老板出差在外时,则可以用方正颐和笔记本连入自己的服务器上,得到所有的数据。这套系统的造价不到10万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经营效率。
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小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除了提高认识之外,当前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配备和培训信息化CIO。CIO即首席信息官,时下此已成为众厂商中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CIO的作用已经关系到企业发展前途。
经历过市场推广的IT厂商们大多有这样一个感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缺少真正能理解信息化应该怎么做的领导人,也就是CIO”。这就使得厂商和企业在一起进行的沟通非常困难,IT厂商几乎在演独角戏,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就是使企业也能有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和经验。
企业缺少专业的IT人才,或者信息化的作用还没有被上层所足够重视,这也是制约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局限不可能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信息化研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人才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
IT企业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历程来看,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虽然信息化建设进入高潮,但实际上当时企业的行为相当盲目,70%~80%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失败的。经过那一次失败,企业领导变得谨慎、成熟了一些,需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同时,IT厂商提供的产品也比较单一,服务不完善,几乎是市场跟着产品走,因而中小企业中出现了许多“机器作摆设,决策靠灵感”的现象,许多失败的例子就不足为怪了。
加强产品和业务的融合,提供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和相关配套服务的解决方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指出,“国外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突变,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们只能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有限的资金和技术人员,该干的好好干,不该干的绝对不要干。”这里的“有所为”就是立足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地发挥出来,这是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建立起持续、整套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IT厂商抢占市场的关键。增强方案建设中的互动性,厂商和企业的配合非常重要,单靠中小企业用户自身不行,单靠厂商来建立也不行,这些都曾被证实。因而,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IT厂商与企业的合作十分重要。
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和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注重人才、注重方案和服务的差异化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编辑/海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