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备课中得到完善和提升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欲成才,先成人。”教师应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关键词:教师备课修养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01-01
  
  当今的教师不再仅仅是唐代散文家韩愈先生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育人,“欲成才,先成人。”教师应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统称为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总体构思和设计,通过备课精心准备,把自己的教学能力(包括思想文化素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等)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
  备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及参阅有关教学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课型;编写教案等内容。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应熟悉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参考资料,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学生情况,增强教学针对性;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充分准备教学资源,认真书写教案。书写教案是对每次上课的具体设计。任课教师应依据学期授课计划,结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编写教案。
  每每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查阅历史文集,翻看有关资料的时候,我常常被一些事情或人物所感动,那些个事情如同影片一般,一幕幕在我眼前闪现,那些个人物就好像从远处向我走来,渐渐地清晰明亮起来,直到站立在我面前,眼睛直直地盯住我,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时隐时现,时近时远,我的心跳也愈加快速起来,便会莫名的感动。
  正如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
  《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道出了词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
  苏轼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同时又是遭受磨难最多最深重的文人。他开辟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难、叹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种佛陀拈花似地微笑,一种由高贵品性和苦难人生历程锻铸的宁静和澄明,一种凡人难以步趋的潇洒和从容,一种在苦难中体证生命价值的深沉,一种饱经忧患仍然对人生与社会保持热情的豪迈与旷达,充盈着生命的力度和艺术的帅气,千姿百态,光彩照人。
  苏轼没有在忧患中沉沦,而是在苦难中自强不息,最大可能地展示出他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在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东方文化的代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真正自由。(陈友康《人生境遇与应对态度》)
  我们的先贤曾经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和具体的目标连接在一起,推崇仁德,追求仁义,为成“圣”而不懈努力。老子的“道”、孔子的“仁”、孟子的“义”等,历尽千百年,承继、丰富、发展,绵延不绝。
  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如果他革命之后,又拔转船头,退而治学呢,仍然可以成为一个文坛泰斗……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
  文天祥曾经“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但这并没有玷污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瞿秋白在《多余的话》里表达了对政治的厌倦之后,仍然选择了舍生取义,不为临难苟免,不为身后清名所困绕。他对正义、真我、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追求,虽然没有鼓舞激昂的口号,却有持久的人性力量。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对于修补凋敝的人文精神,丰富民族记忆,塑造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岂不弥足珍贵?
  中国最硬脊梁的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境界。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每当我们置身其中,耳旁都是金玉珠玑的历史回音,眼前尽现琳琅满目的历史胜景,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让我们回味,也让我们深思。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自序中所言:“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
  身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工作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特别是师范类的学生,他们将来所面对的是小学生、是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面对缤纷的世界、绚丽的人生、未来的社会,我们应该把现实生活与人生憧憬、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科学的价值取向,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修养,开创具有主体精神、充满生机的生活方式,用自尊、自立、自强和自律来铸造自己,以勤奋坚韧来跨过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纷扰和诱惑,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文化苦旅》自序、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2] 苏轼.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
  [3]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陈友康.人生境遇与应对态度,1999年第3期.
  [5]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中华儿女,1996年8期.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其他文献
方法发明专利侵权案件中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条件一直是各方争议的焦点问题,什么是专利法意义上的“新产品”,谁有权认定“新产品”,“新产品”认定的效力等成为立法、司法和实务
稳定且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独立学院在现阶段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教师引进缺乏统筹规划,师资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不高、轻科
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复合土工膜防渗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原则.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中不同译者的策略选择。互文性因素对译者所用策略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前人成功策略的学习与吸收;二是出于“影响的焦虑”而对前人所用
摘 要:本文以哈工大管理学院实践工作为例探讨了经管人才培养的共青团工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以"为培养‘厚基础、重能力、创新型、精英式’的经管人才而服务”为目标,以“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为核心的“四一四四”共青团工作体系。即:以共青团四级覆盖网络为支撑,以“典型引路”为主线牵引各项工作,搭建四个教育工作平台,全面梳理部署团的各项工作;推进四项创新工作,提升团的工作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工科背景
通过对狮王寺勘查区控制煤层气资源的地质构造、煤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储层参数的分析研究,表明了地质条件和成煤阶段均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煤层厚度大,稳定性好,煤层气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