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久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组长,主持参与各级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
曾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市“十、百、千”龙头工程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表彰。
教学理念: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
教育座右铭:永远站在教育和科研创造的起点上。
● “大路论坛”与“网络教研”
我使用网络已经很久,但真正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缘于2005年的新课改。那时我对“网络教研”这个词的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迫于新课改的冲击,急于通过网络寻求一条走出课程教学困惑的路。更确切地说,我更想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优势,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一些看法,对课标进行深入的解读。那时学习的主要方式也仅是通过网络去“获取”,所谓的“教研”就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自学的方式而已。我通过网络真正地开始进行学科的“教研”与互动缘于“大路论坛”。
为使教师更好地胜任新课程教学,2005年暑假,市教研室特别邀请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来我市作报告,由此,我才有幸接触“大路论坛”。在这个互动的网络平台上,我不仅学到许多关于新教材与课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案例区,李艺老师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新课程教学案例。与一般论坛不同的是,能在大路论坛登出的案例基本都是经过新课程实验区教师的反复实践与修改,得到课标组的肯定推荐的,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来源于一线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无疑为我这个探索者点亮了一盏解开困惑的明灯。还记得山东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案例《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把我引入了另一种境界,那就是课程从技术到文化的升华;还记得南京一中张宏老师《搜索技巧》中对内容的增添与技术的提升、银川九中黄亚强老师巧讲程序加工等,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从此,大路论坛的教学案例区成为我每天必到之地。而我对新课程的精神、理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与研究中逐步提升。
随着对课程钻研的不断深入,我对课程、教材、课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开始尝试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得到网友的回复与肯定,这给了我很大鼓舞,也增强了我在论坛中互动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有时,我在论坛中提出自己在教学实施中的障碍、教学中的困惑等,都能得到网友的帮助。记得在一次比赛中,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探究与对比中掌握搜索技巧》上传到论坛,很快就得到许多网友对此教学设计的建议和看法,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了自己设计的过程哪些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哪些环节还不合理等。在他们的启发下,我受益颇多,并不断改进、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案。后来,此设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我也因此获得了参加本地区优质课比赛的机会,并取得了好成绩。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网络不仅是资源获取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互动空间,在这个互动的空间里,不仅有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全国各地的优秀骨干教师,像苍山子、席子哥哥、尚雨叶…
曾获市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市“十、百、千”龙头工程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表彰。
教学理念: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
教育座右铭:永远站在教育和科研创造的起点上。
● “大路论坛”与“网络教研”
我使用网络已经很久,但真正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缘于2005年的新课改。那时我对“网络教研”这个词的定位还不是非常清楚,只是迫于新课改的冲击,急于通过网络寻求一条走出课程教学困惑的路。更确切地说,我更想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优势,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一些看法,对课标进行深入的解读。那时学习的主要方式也仅是通过网络去“获取”,所谓的“教研”就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自学的方式而已。我通过网络真正地开始进行学科的“教研”与互动缘于“大路论坛”。
为使教师更好地胜任新课程教学,2005年暑假,市教研室特别邀请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来我市作报告,由此,我才有幸接触“大路论坛”。在这个互动的网络平台上,我不仅学到许多关于新教材与课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案例区,李艺老师推荐了许多优秀的新课程教学案例。与一般论坛不同的是,能在大路论坛登出的案例基本都是经过新课程实验区教师的反复实践与修改,得到课标组的肯定推荐的,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来源于一线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无疑为我这个探索者点亮了一盏解开困惑的明灯。还记得山东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案例《欢乐课堂——信息技术第一课》,把我引入了另一种境界,那就是课程从技术到文化的升华;还记得南京一中张宏老师《搜索技巧》中对内容的增添与技术的提升、银川九中黄亚强老师巧讲程序加工等,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从此,大路论坛的教学案例区成为我每天必到之地。而我对新课程的精神、理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与研究中逐步提升。
随着对课程钻研的不断深入,我对课程、教材、课标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开始尝试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得到网友的回复与肯定,这给了我很大鼓舞,也增强了我在论坛中互动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有时,我在论坛中提出自己在教学实施中的障碍、教学中的困惑等,都能得到网友的帮助。记得在一次比赛中,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探究与对比中掌握搜索技巧》上传到论坛,很快就得到许多网友对此教学设计的建议和看法,从与他们的交流中,我知道了自己设计的过程哪些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哪些环节还不合理等。在他们的启发下,我受益颇多,并不断改进、实践自己的教学方案。后来,此设计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我也因此获得了参加本地区优质课比赛的机会,并取得了好成绩。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网络不仅是资源获取的途径,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互动空间,在这个互动的空间里,不仅有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全国各地的优秀骨干教师,像苍山子、席子哥哥、尚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