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而要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又必须抓紧抓好人口健康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学术界,近年来对生育文化的变化有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和研究。无论何种观点和认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生育文化的转变,并推动了生育文化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化。人们期待着生育文化能够不断地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落后向先进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健康”这个变量在生育文化的形成和转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对生育文化的理解
1.直观地理解,生育文化是与生育有关的文化。由于人类生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理性成分更多,生育文化内涵的界定也远远要超过我们的简单理解,生育文化的研究也必须加入与社会、经济、文化研究相关的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之中。
2.在生育过程中,生育的本能后果是繁衍后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育的动意、行为、过程、目的及最终结果呈多样化,并在世代沿袭过程中呈趋同性。可以说,生育文化是在生育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的同时,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交融和互动中所产生的。
3.在影响生育文化的诸多因素中,很难确定哪一个因素更为重要,更难把影响生育文化的因素单一地解释清楚。生育文化形成或生育文化的影响机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需要系统化的研究,也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地研究,互相左证,互相联系,其中一些互动的因果关系才能显示出来。
4.在生育文化转变过程中,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重要性是变化的。以健康因素为例,当人们在只求生存的阶段,健康追求显得有些奢侈。生育行为中重要的控制变量是孩子的生育数目,因为数量可以掩盖健康问题,如婴儿死亡和疾患等。表面上看,人们期盼多儿多女远远超过了对生育过程中健康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健康在生育文化形成中是一种潜在的因素。
二、 健康意识与生育文化
1.人类的出现,打破了除人类以外的生命的“生育”随机性(数量)、自然性(生理)和不可预见性(寿命)。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和复杂,人类在其间将生育与健康联系起来,形成原始的生育健康意识。这可能是潜在的,可能是间接的,或许是有意识,或许是本能的,但都会在生育过程中形成与文化有关的健康意识。
2. 生育文化形成的推动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健康意识。传统的生育文化中“养儿防老”“多子多福” “重男轻女”等是我们熟悉的旧的生育观。这些最为原始的健康追求和意识是形成这些生育观的最原始动力之一。这种生育观的“传统性”和“落后性”是我们以现在的社会生产发展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为坐标而得出的结论。
三、 健康促进与生育文化
在生育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很少谈重新构建这种文化,而是说如何转变传统生育文化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来源于社会,存在于社会,同时也应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传统生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作用也有其特殊的功能。
1.什么是健康。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以前是以生理上健康和没有疾病为基础,目前已经开始接受广义的健康概念,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好性的总和。前二者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社会完好性”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社会完好性是一个比较宽泛和复杂的定义,包括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同时也包括由于二者幸福所带来的社会幸福。只有各部分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社会完好性。这就是说,健康应该具有生理性、心理性和社会性三方面的实际功能才能称其为健康状态。当然,也只有促进这三方面健康共同发展的行为、意识、观念等才能理解健康的全面意义,也才能知道如何把握健康与生育文化的关系,从而,推动健康的各种手段,达到真正健康的生育文化。
2.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政策的指导下,调动各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利用国家有效的机制、组织、媒体、教育等。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下,进行有利于人口健康的一切工作。如健康倡导、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社区保健、健康管理、健康行为建立以及健康政策调整等等,由此可见,健康促进几乎囊括了与健康有关的所有工作,健康促进既包括了政府行为,也包括非政府行为。健康促进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会随着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有新的内涵和外延。所以说,健康促进是推进健康的一个最有力的措施,是一个全社会的行为。
3.对不同区域健康促进的认识。在我们达成健康、健康促进与生育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共识下,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通过健康促进使传统的生育文化转变,从而使人们更多的受益于健康。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健康促进的模式也必须是区域化、多元化,而不能是千篇一律。所以,我们要区别两大类地区,一类是经济发达地区,另一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 性别意识与健康促进
传统的生育文化自始自终贯穿着性别的歧视和不平等性,新型的生育文化应该摒弃这些落后的内容,而不光是一个生育的行为。健康促进的对象是社会全体人口,所以说,健康促进本身没有任何性别歧视问题。但在我们乐于生育率下降的同时,还存在了一系列性别意识方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加快问题和女性远高于男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在我国,健康促进的工作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但事实上,由于部门的职能分工具有较特殊的情况,健康促进方面的协调合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中的工作,应该紧扣该部门的工作特点,以社区为基础,以全人口为服务网络,逐步开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融入健康促进的大观念,使健康促进成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会促进生育文化的转变,同时也会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计划生育事业的新使命。
一、对生育文化的理解
1.直观地理解,生育文化是与生育有关的文化。由于人类生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影响,理性成分更多,生育文化内涵的界定也远远要超过我们的简单理解,生育文化的研究也必须加入与社会、经济、文化研究相关的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之中。
2.在生育过程中,生育的本能后果是繁衍后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育的动意、行为、过程、目的及最终结果呈多样化,并在世代沿袭过程中呈趋同性。可以说,生育文化是在生育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的同时,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交融和互动中所产生的。
3.在影响生育文化的诸多因素中,很难确定哪一个因素更为重要,更难把影响生育文化的因素单一地解释清楚。生育文化形成或生育文化的影响机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需要系统化的研究,也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地研究,互相左证,互相联系,其中一些互动的因果关系才能显示出来。
4.在生育文化转变过程中,各种因素所起作用的重要性是变化的。以健康因素为例,当人们在只求生存的阶段,健康追求显得有些奢侈。生育行为中重要的控制变量是孩子的生育数目,因为数量可以掩盖健康问题,如婴儿死亡和疾患等。表面上看,人们期盼多儿多女远远超过了对生育过程中健康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健康在生育文化形成中是一种潜在的因素。
二、 健康意识与生育文化
1.人类的出现,打破了除人类以外的生命的“生育”随机性(数量)、自然性(生理)和不可预见性(寿命)。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和复杂,人类在其间将生育与健康联系起来,形成原始的生育健康意识。这可能是潜在的,可能是间接的,或许是有意识,或许是本能的,但都会在生育过程中形成与文化有关的健康意识。
2. 生育文化形成的推动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健康意识。传统的生育文化中“养儿防老”“多子多福” “重男轻女”等是我们熟悉的旧的生育观。这些最为原始的健康追求和意识是形成这些生育观的最原始动力之一。这种生育观的“传统性”和“落后性”是我们以现在的社会生产发展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为坐标而得出的结论。
三、 健康促进与生育文化
在生育文化的研究中,我们很少谈重新构建这种文化,而是说如何转变传统生育文化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来源于社会,存在于社会,同时也应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传统生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对社会、家庭及个人的作用也有其特殊的功能。
1.什么是健康。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以前是以生理上健康和没有疾病为基础,目前已经开始接受广义的健康概念,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好性的总和。前二者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社会完好性”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社会完好性是一个比较宽泛和复杂的定义,包括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同时也包括由于二者幸福所带来的社会幸福。只有各部分的协调统一,才能达到社会完好性。这就是说,健康应该具有生理性、心理性和社会性三方面的实际功能才能称其为健康状态。当然,也只有促进这三方面健康共同发展的行为、意识、观念等才能理解健康的全面意义,也才能知道如何把握健康与生育文化的关系,从而,推动健康的各种手段,达到真正健康的生育文化。
2.健康促进。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是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保健政策的指导下,调动各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利用国家有效的机制、组织、媒体、教育等。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下,进行有利于人口健康的一切工作。如健康倡导、健康教育、健康服务、社区保健、健康管理、健康行为建立以及健康政策调整等等,由此可见,健康促进几乎囊括了与健康有关的所有工作,健康促进既包括了政府行为,也包括非政府行为。健康促进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会随着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而有新的内涵和外延。所以说,健康促进是推进健康的一个最有力的措施,是一个全社会的行为。
3.对不同区域健康促进的认识。在我们达成健康、健康促进与生育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共识下,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如何通过健康促进使传统的生育文化转变,从而使人们更多的受益于健康。由于中国的地区差异,健康促进的模式也必须是区域化、多元化,而不能是千篇一律。所以,我们要区别两大类地区,一类是经济发达地区,另一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 性别意识与健康促进
传统的生育文化自始自终贯穿着性别的歧视和不平等性,新型的生育文化应该摒弃这些落后的内容,而不光是一个生育的行为。健康促进的对象是社会全体人口,所以说,健康促进本身没有任何性别歧视问题。但在我们乐于生育率下降的同时,还存在了一系列性别意识方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加快问题和女性远高于男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
在我国,健康促进的工作有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但事实上,由于部门的职能分工具有较特殊的情况,健康促进方面的协调合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中的工作,应该紧扣该部门的工作特点,以社区为基础,以全人口为服务网络,逐步开展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融入健康促进的大观念,使健康促进成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仅会促进生育文化的转变,同时也会更好地完成新时期赋予计划生育事业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