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往常一样,今天的餐前活动我还是让孩子们听录音故事。当听完故事《星星帽》时,我按下了录音机上的“暂停”键,对孩子们说:“我们再听一遍故事《星星帽》,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只有龙龙喊道:“不好!”我立即瞪了他一眼,大声训斥道:“你已经学会讲这个故事了吗?”龙龙立刻把头一缩,脸涨得通红,不再吱声。与此同时,我已将磁带倒好,按下了“播放”键。全班孩子又一起听了第二遍《星星帽》故事。
当我把视线再次停留在龙龙身上时,自责便涌上心头。龙龙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意愿,我却对他大发雷霆,这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仔细想想,我的问话真的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回答——“想”“要”“好听”,而孩子们也已习惯于这样回答。
这件事让我明白尊重孩子并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一个弯腰动作、一句征询的话语,更重要的是教师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反对声,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去分析和处理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问题,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当我把视线再次停留在龙龙身上时,自责便涌上心头。龙龙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意愿,我却对他大发雷霆,这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仔细想想,我的问话真的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吗?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孩子们整齐划一的回答——“想”“要”“好听”,而孩子们也已习惯于这样回答。
这件事让我明白尊重孩子并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一个弯腰动作、一句征询的话语,更重要的是教师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反对声,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去分析和处理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问题,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