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比较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中文言文的学习让教师与学生都面临着无尽的尴尬。在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教师采用一串到底:释题、作者简介、背景、讲解、翻译,只做枯燥的古今文字对译工作。虽然串讲法是最传统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朱熹在《朱子语类·论读书》中就曾说“将精义诸家说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处”。“比并”,即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意思。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比较教学就是把两篇及以上有相关联系的课文放在一起,利用恰当的比较方法比较其相异或相似之处,找出异同点,归纳规律。“比较法”是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恰当地应用比较教学法,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的比较方法有很多种,从比较方向的角度,可以把比较方法分为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
  1、纵向比较法。即把时代不同的两个或以上作家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而研究某些异同关系的比较方法。纵向比较法一般以时间为标准进行比较,主要表现在对古今作品的比较上。如对古代散文的学习,可以通过分析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文学、唐宋文学及元曲与明清八股文,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分清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特征。
  例如苏教版必修四中将《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安排在第一专题,这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实施比较教学。两文都是先秦语录体散文,都是儒家圣贤与他人的对话,都反映了儒家反对战争、施行仁政的思想。但是经过细细比较也会发现其不同之处:
  ①从文章内容看: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主张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治理天下,施行仁政;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也主张仁政、王道,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但是孟子的王道是建立在百姓的安居乐业之上的。
  ②从语言风格看:《季氏将伐颛臾》言简意赅,富含哲理,很多警句,体现了《论语》的文章风格;《寡人之于国也》语言雄辩有力,明白晓畅,激情荡漾,气势奔放,体现了《孟子》的文章风格。
  ③从文体特点看:《季氏将伐颛臾》是语录体,主要是记述了冉有与孔子的三问三答。《寡人之于国也》也是语录体,但是这篇语录体已经可以说是一篇无可辩驳的论辩文,具有论说散文的雏形了,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多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体现了《孟子》的文体特点。
  2、横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反映一定时代或时期、一定地域或空间的作品放在一起来探求其异同关系”,运用横向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能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果。如把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散文《赤壁赋》进行比较,。
  ①都写赤壁景,但景色迥然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再写浪花,如玉似雪,奔涌而来。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气势宏大,境界壮阔尽显豪放派的风格。《赤壁赋》中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景写得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②都写有关赤壁的历史人物,但人物成败不同,成敗各异但又各得其所,各尽其妙。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先从侧面描写,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姿态威武,英俊奋发,风采动人;最后写风度,面对强敌,谈笑自若,胸有雄兵,稳操胜券。诗人通过不同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和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
  《赤壁赋》缅怀的是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大,水军船队首尾相接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不可一世的骄态,面对长江喝酒,横执长矛吟诗,这实在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来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由败者引发已悲,用得恰到好处。
  ③都抒怀,感情基调又各不相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以酒祭月,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有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
  《赤壁赋》中,苏轼充分利用赋重铺排的特点,思想感情发展过程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明月秋水,怡然自得;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辩,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亦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但和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而是显得深沉蕴藉。
  比较教学是对文言文有效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补充。“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运用纵横比较法,可以激发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能提高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想达到教学的目标,要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综合教学。
其他文献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未见有多大提高。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自由表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特点  小学生的“自由表达”,首先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与社会性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想表达什么事物就能表达什么事物。  其次,是受个体写作经验的限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变成了自学、探索、實践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
【摘要】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关键。要激发学生的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课堂上通过巧设情境,巧设疑问,鼓励质疑,保持良好的教姿教态,并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谈话法”,也叫“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农村学校藏书有限,或形同虚设,造成学生阅读面窄。因此,在新课标的推行下,给农村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指导农村孩子进行阅读教学并养成习惯呢?下面就此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而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
由于高考中完型和阅读理解占据了近一半的分数,而且其他所有题型跟阅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得阅读者得天下”变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与以往专注于单选的讲解不同,老师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英语阅读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阅读,因为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我们高考的学生提出了3 0万的课外阅读量。而我们平时的作业和考试的阅读功利性太强,对扩充学生词汇、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有限。因此我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