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66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举办了三届。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广大中职生提供了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充分展现了近年来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扩大了中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深化了中职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对激励学生学技成才、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技能大赛燃起职校生心中的希望。技能大赛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也是点燃学生希望的火把,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照亮了学生的前行之路。技能大赛比拼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它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激情,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从而用自己的双手把梦想变成现实。而且在教育部和广东省全面清理各种高考加分项目的背景下,今年我省继续实行对技能大赛选手的奖励政策,并将奖励政策上升到制度层面,获奖选手可免试保送或加分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这为学生的学习深造提供了“绿色通道”,帮助学生迈出了成为高级技术人才的第一步。因此,今年我省的技能大赛呈现出规模大、参赛选手覆盖面广的显著特点。
  技能大赛反映当前社会用人方向。技能大赛的赛题设计多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且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为依据,反映了行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一次大检验。如今年我省的技能大赛项目增多,基本涵盖了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以及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建设专业,而且还吸纳行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并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裁判。理论和实际操作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技能大赛的要求,更是职校生就业的最大优势。近年来,出现了企业高薪围抢大赛获奖选手的现象,这说明技能大赛越来越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和贴近前沿技术,社会对技能大赛的认同感逐步提高,越来越多行业、企业把人才的需求目光投向了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成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纽带。
  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不仅仅是一次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比武”的盛会,更是适应社会需求、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大赛把行业顶尖企业都拢在一起,把最前沿技术和最新理念带到大赛现场,这样,教师掌握了相关专业的前沿信息,学校也了解到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类型。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三届,比赛项目设置和技术要求日益完善,大赛引领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对全省职业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起到导向作用,是带动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因此,技能大赛如同一根无形的指挥棒,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职业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技能大赛为广大职校生提供了厚实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一支庞大的“技能人才军团”在逐步崛起。同时,大赛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效果,树立了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开展,它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技能大赛成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魏家坚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从建设的原则与思路、实训实验室构成及其功能体系、服务课程及其实验内容、实训实验室的布局与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  现代物流业是实践性环节较多的行业,其核心过程包括:订单管理、仓储、库存控制、运输及配送、客户服务五个方面,其中具有流程性的活动就有仓储、运
在“学为中心”的课改背景下,倡导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低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适当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到快乐和满足。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一、运用“小游戏”激发阅读兴趣  游戏不仅有趣,形式类别也十分丰富。将适当的游戏渗透到教学中,能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走进课文去感受情感主题,实现更有效率的课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由此可见,说话是写话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发言或者说话时缺乏整体意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年龄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说话方面缺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关。因此,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学会说完
在《书目答问》中,张之洞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己对于读书的观点,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和关键应当是了解文章的要领,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到易买易读,要做到精本精较。据此可以发现,读者应当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保证高效的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创设桥梁,使学生可以了解阅读的精髓,有效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精准阅读。  一、紧扣课文空白,搭建阅读桥梁  高明的读者,不会在阅读过程中被动地
数学,作为青少年必须学且不易学的科目,必须有一本好学好用的教材。中职生,不像普通中学生那样有迫切的升学欲望(尽管他们有这种可能),却比中学生有更强烈的就业憧憬。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度”,就成了中职数学教材值得探索的问题。  翻阅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委会组编的粤海燕版《数学(必修)》(以下简称“广编职数” ),倾听来自教学第一线师生的反馈,我们感到,广编职数,结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
核心提示:  第一个就是成才观。不是说读上重点大学就是成才,读职业学校也一样是成才。  第二个就是幸福观。并非当大官、赚大钱就是幸福。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兴趣、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有一个和谐开心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做到身心快乐,那样幸福指数会高,就很幸福。    要听一听职校学生家长的声音,是第一次赴中山采访回来后的迫切想法。理由?无他,皆因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在职校读书,父母牵肠挂肚,总
随文识字是当前识字教学的主流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它利用人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倡导将生字生词融入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中,于篇章段落中无痕地渗透生字音、形、义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促进汉字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笔者从课堂观察和实践中发现,随文识字因其兼具“读文”和“识字”的双重身份,易使教者面对信息丰富的文本陷入迷茫。因此,冷静审视低年级随文识字存在的
摘要:本文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出发,阐明高职课程标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探索高职区域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模式及其框架结构,有针对性地联系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构建具有珠三角区域特色的课程标准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珠三角;课程标准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和“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描述,是教育
2011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她是21世纪又一个十年的起始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新年伊始,广东省委省政府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吹响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号角,让我们在寒冬倍感温暖!  “幸福广东”不是空洞的口号,而要切切实实地给广东人民带来幸福。其中,不可否认,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密切、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大事,牵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正如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所言,
摘 要:本文具体探讨了“师友计划”新生朋辈辅导模式的内涵和实施,并结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例,分析了该模式在辅导新生各方面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师友计划;朋辈辅导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以及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笔者以为,在新生当中建立师友计划朋辈辅导模式,可以有效缓解高职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下文就这一模式做一番探讨。    一、朋辈辅导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