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上常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则端端正正在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沉默不语,他们有的是在认真听课,有的是在本上龙飞风舞……但是,唯独没有学生开口与老师进行英语对话。这种现象一直以来既是每一个大学英语老师头疼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主要对英语课堂沉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构建主义视角下学生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构主义 课堂沉默 英语教学观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总是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现象的发生,很多学生每次英语考试都能获得很好的分数,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具备了进行英文原著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却在简单的英语会话中不愿意开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通过自己的脑子在记,用耳朵在听,却没有用大脑去思考,也没有用嘴巴去表达,从而让其没有办法做到用英语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一、英语课堂沉默产生的原因
英语走入我国的课堂已有很多年了,导致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下面笔者将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原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1.学生受“面子观”的影响而不愿开口。在大学校园中,不乏对自己的英语不自信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害怕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另一方面,更不愿意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口语对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有很多人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而被被同学误会或者笑话;有的同学是因为怕自己太过锋芒外露而让同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影响了与同学之间的正常关系,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就算是自己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也不会主动举手去回答,而是用与同学一样的沉默方式去对待老师的问题。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就习惯了以听课的方式来上英语课,让师生之间必要的课堂交流和到互动变得更少了,从而出现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
2.教师把英语的学习限制在课堂上。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都是老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上,并结合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做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就算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因此,长期以来,让学生觉得学习只要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并养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只要老师没有要求的,就不必去做。这样一种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提问方式也对课堂上出现沉默现象有影响。比如,有的问题难度过高,很少有学生知道,因此,学生只有沉默;有的问题又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不想去回答;还有的时候,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回答总体是对的,但是语言表达上有问题,而老师过于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评价,而让学生产生了紧张或者心理的挫败感,从而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愿意去回答问题。
3.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氛围不够。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上,因缺少了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所需要的平等、合作与互动交流的环境,因此,让学生觉得氛围过于紧张或者情节无趣而不愿意参与交流,而只能以沉默的方式来反应学生这种压抑而沉闷的心情和状态。由于长期在这种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所以让沉默的学习更沉默,原本不沉默的学生也受其影响变得不愿意交流了。
二、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提出改变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有效对策
1.建构主义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作为建构知识的主体,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在老师的传授下取得,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借助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从学习资料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建构主义对于学习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其方式可以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也可以是他人的帮助,还可以是在其他方面信息的帮助下实现对知识的认知。在这整个的过程中,老师、父母和同学则起着关键性的辅助作用,而学习者本人需要主动探寻知识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意义,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或者促进者起辅助的地位。
2.改变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进行调整。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學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发言或者开展英语演讲,以及课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进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开口讲英语提供了平台,而且也很好地将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消极心理进行了克服。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信心也会随着能力的增长而增强。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的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就业、前程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的热情。
(2)教师在提问策略上进行改进。老师在课堂的提问技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氛围。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英语老师有技巧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找到完整的答案,同时,也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意识得到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英语老师还要结合英语的特性,与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提问技巧。对于英语口语比较自信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点名提问的方式,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对于英语水平一般,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老师除了要表现出自己对他的尊重和热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以帮助其消除心理上的顾虑,从而通过引导他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增加其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3)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开口讲英语,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将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自己在学识、品德和兴趣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常常以沉默的方式对待,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很坦诚地告诉学生,老师需要与大家进行必要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老师课堂的真实需求,此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同学们心理的顾虑与大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包括对学生所担心的发音不准、害怕答错的心理,讲出老师的想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其实是非常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改变课堂的沉默现象。
(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视角下,学生要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创设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取开口讲英语的能力。如果说,教师和同学是建筑行业的脚手架的话,那学生则是在脚手架的帮助下不断地构建自己的建筑物,学生只有自己不断地构建知识,并提升新的能力,最终才能实现自己建成建筑物的目标。脚手架很重要,但是它只是辅助作用,无法建成建筑物本身。因此,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在老师的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投身于课堂中,积极进行学习,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这样才会真正做到乐在其中,从而打破课堂的沉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主义视角下,要改变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老师和学生必须做出调整,老师要将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顾虑,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培养自己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老师一起共同为改变我国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皓.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之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8).
[2]谢元花.外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
[3]唐明风.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
作者简介:马仕碧,女,(1965—)四川通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 课堂沉默 英语教学观
多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总是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现象的发生,很多学生每次英语考试都能获得很好的分数,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具备了进行英文原著阅读的能力和水平,但是,却在简单的英语会话中不愿意开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的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通过自己的脑子在记,用耳朵在听,却没有用大脑去思考,也没有用嘴巴去表达,从而让其没有办法做到用英语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一、英语课堂沉默产生的原因
英语走入我国的课堂已有很多年了,导致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下面笔者将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原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1.学生受“面子观”的影响而不愿开口。在大学校园中,不乏对自己的英语不自信的学生,他们一方面害怕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另一方面,更不愿意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口语对话。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有很多人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而被被同学误会或者笑话;有的同学是因为怕自己太过锋芒外露而让同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而影响了与同学之间的正常关系,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就算是自己知道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也不会主动举手去回答,而是用与同学一样的沉默方式去对待老师的问题。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就习惯了以听课的方式来上英语课,让师生之间必要的课堂交流和到互动变得更少了,从而出现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
2.教师把英语的学习限制在课堂上。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都是老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上,并结合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按照老师的安排做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就算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因此,长期以来,让学生觉得学习只要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并养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只要老师没有要求的,就不必去做。这样一种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老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提问方式也对课堂上出现沉默现象有影响。比如,有的问题难度过高,很少有学生知道,因此,学生只有沉默;有的问题又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不想去回答;还有的时候,学生对于某些问题的回答总体是对的,但是语言表达上有问题,而老师过于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评价,而让学生产生了紧张或者心理的挫败感,从而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愿意去回答问题。
3.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氛围不够。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上,因缺少了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所需要的平等、合作与互动交流的环境,因此,让学生觉得氛围过于紧张或者情节无趣而不愿意参与交流,而只能以沉默的方式来反应学生这种压抑而沉闷的心情和状态。由于长期在这种的氛围中进行英语学习,所以让沉默的学习更沉默,原本不沉默的学生也受其影响变得不愿意交流了。
二、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提出改变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有效对策
1.建构主义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作为建构知识的主体,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在老师的传授下取得,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借助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从学习资料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建构主义对于学习还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其方式可以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也可以是他人的帮助,还可以是在其他方面信息的帮助下实现对知识的认知。在这整个的过程中,老师、父母和同学则起着关键性的辅助作用,而学习者本人需要主动探寻知识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意义,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或者促进者起辅助的地位。
2.改变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因此,需要在课堂教学的策略上进行调整。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學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发言或者开展英语演讲,以及课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进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开口讲英语提供了平台,而且也很好地将学生开口讲英语的消极心理进行了克服。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进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信心也会随着能力的增长而增强。此外,老师还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贴近的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就业、前程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的热情。
(2)教师在提问策略上进行改进。老师在课堂的提问技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氛围。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英语老师有技巧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找到完整的答案,同时,也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意识得到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英语老师还要结合英语的特性,与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提问技巧。对于英语口语比较自信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点名提问的方式,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对于英语水平一般,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老师除了要表现出自己对他的尊重和热情之外,还要多鼓励,以帮助其消除心理上的顾虑,从而通过引导他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增加其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3)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开口讲英语,进行口语能力的培养将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自己在学识、品德和兴趣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比如,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常常以沉默的方式对待,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很坦诚地告诉学生,老师需要与大家进行必要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老师课堂的真实需求,此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同学们心理的顾虑与大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包括对学生所担心的发音不准、害怕答错的心理,讲出老师的想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其实是非常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达到改变课堂的沉默现象。
(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视角下,学生要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创设适应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取开口讲英语的能力。如果说,教师和同学是建筑行业的脚手架的话,那学生则是在脚手架的帮助下不断地构建自己的建筑物,学生只有自己不断地构建知识,并提升新的能力,最终才能实现自己建成建筑物的目标。脚手架很重要,但是它只是辅助作用,无法建成建筑物本身。因此,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在老师的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投身于课堂中,积极进行学习,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展,这样才会真正做到乐在其中,从而打破课堂的沉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主义视角下,要改变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老师和学生必须做出调整,老师要将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顾虑,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培养自己对英语课堂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与老师一起共同为改变我国英语课堂的沉默现象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皓.大学英语课堂沉默之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8).
[2]谢元花.外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的教学风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1).
[3]唐明风.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
作者简介:马仕碧,女,(1965—)四川通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