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也可以是一种战略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heng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击是一种战略,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毛泽东同志的创见。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出版的《解放》周刊第40期上刊登重要军事论文《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开篇就解释了为什么要把打游击上升为战略。
  他认为,如果中国只是一个小国,游击战只是在正规军作战时起些配合作用,那就当然只有战术问题,没什么战略问题。又如果中国也像苏联那样强大,敌人进来,很快就能赶出,或虽时间较久,但是被占地区不广,游击战也只起配合作用,当然也只有战术问题,没什么战略问题。
  但中国既不是小国,又不是苏联,而是一个大而弱的农业国家。敌人占地甚广,但偏偏又是个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白,那里是贫瘠的农村和山区,却从来都不缺少劳动力和兵源。
  但是,以城市为据点的敌人并不好收拾,因为共产党当时的实力太弱小了。这一点毛泽东有切身的体会。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学的是俄国人的办法,工作重心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依然以进攻大中城市为目标,最终都归于失败。毛泽东自己也打过长沙,这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却也一样失利。
  怎么办?换个城市接着打吗?
  务实的毛泽东立即改变策略,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建立了根据地,开创了一条避实击虚、以小博大的发展之路。
  而第五次反“围剿”使红军丧失了除陕甘苏区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据地,红军由30万人降到几万人,怎么跟武装精良的日军正面作战?
  因此,毛泽东很清楚地认识到,红军要抗日,什么战都可以尝试,就是拉开了架势的正面阵地战不能打。他一向认为,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阵地战最消耗兵力,何况人数和火力都不及敌人?
  正是毛泽东一直坚持把打游击作为共产党抗日的基本战略,才能使抗日初期只有4万余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反而壮大成为100多万人的大军。到1946年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时,由八路军、新四军编成的人民解放军就有足够的力量对付蒋介石了。
  正是由于毛泽东脑袋里没有条条框框,不受苏联正统军事革命理论与实践的束缚,根据本土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拿出极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爆冷”把国民党踢出局。
  今天在中国的企业与营销人,不管是本土公司还是跨国企业,能从这其中学到什么?
  不要说你看到了游击战、看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些具体的结论已经被说滥了,甚至成了新的教条。你应该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什么不能成为战略。
其他文献
A公司为打击区域品牌,特意推出阻击型产品,并与著名调味品联合促销,渴望扰乱对手的产品布局,为后续产品铺路。不曾想,促销剑有双锋,未伤别人,却意外“自宫”。    促销是一把利剑,它能够快速撬开市场缝隙、快速导入新的产品、快速刺激销量、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正是出于以上目的,后起之秀A企业利剑出鞘,原指望快速巩固市场份额,却经历了未伤人、先伤己的遭遇。    后起之秀的“算盘”    A公司是国内乳
当初担着风险答应把货铺给经销商,现在反倒成了他用来牵制销售经理的法宝。静下心来想想,就是生意场上的虚虚实实玩得欠点火候。    顺利合作    J是我三个月前发展的经销商,之前一直在做其他品牌,销量一般。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是同类经销商中售后做得最好的一家,因此我把他当做当地的首位客户来发展。  合作开始得很顺利,一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卖点突出,二是因为我的准备工作做得还不错,让他很放心。而最重要的原
一百年前的美国和现在的中国极其相似,美国一百年前曾经也被欧洲质疑过。美国企业的处境和现在中国企业的处境极端相似,欧洲一百年前也流行着美国威胁论,但美国的崛起使美国企业从模仿者变成了创新者,美国企业又成为新的标杆。  五十年前的“东洋造”也曾经是劣质低价的代名词,日本也曾经被批评为模仿者。但奥运会的举办和日本企业群的崛起,改变了人们对日本货的印象。  二十年前韩国和中国台湾也曾经被质疑。台湾宏暮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