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赋予学校很大自主权的同时也让学校肩负了在活动中完善课程体系的重担,而学校对课程的全局部署和日常的实施规范完善,将直接影响到课程后续能否顺利实施。
一、精心部署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常态化”实施的推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固然要加强,但学校才是真正的课程主体,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学校的课程实施理念显得尤为为重要,制订贴近学校实际的校级课程实施方案,对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指导有着主导作用。
1.校级课程实施方案再认识
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常态实施,就必须首先拿出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而且学校课程方案要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师具体实施。因此在制订初,就必须认识到:一个操作性强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要包含以下内容或板块:⑴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⑵学校背景和学生需求分析。⑶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分布。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团队组成及分工。⑸各年级课程目标及活动主题(或计划)设计。(以短线为主,每月有1-2次活动即可)⑹课程评价(指导教师和学生评价)。
2.健全课程实施和保障网络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一名分管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科室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综合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为了让全员参与落到实处,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整个计划制订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
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科室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教科室。在暑假前,我们在全体3——6年级的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调查,围绕学校特色——乒乓运动,提出学生在这个领域内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筛选、归类,最后由教科室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可以说,这份计划集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智慧,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更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走校本化乒乓特色的理念。(这样一份实施计划由三大板块构成:乒乓生活、乒乓与健康、乒乓与学习。在每一板块中,都以体现乒乓特色的活动主题为龙头。这些活动主题富有新意,又源自学生生活,贴近学生,都是他们乐于探索实践的。)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有效指导,是“常态化”实施的关键。
没有一支富有活动开展能力的教师队伍,去谈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如此的空洞,为此,我校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具体是这么做的:
1、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刚开始开课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年级中“摸着石头过河”。而大多数学生却对这几个班级的活动课羡慕得不得了,因为这种看似松散的、自由的上课活动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而在经历了一年的主题活动后,当几个教师摆出一本本活动资料时、学生对学校特色的讲解是如此精彩的时,很多老师都露出了欣喜和惊讶,不仅让其它老师有了试一试的想法,也用孩子们的活动经验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向全校老师和学生做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有没有用”困惑的阐释。
为了整体推进,我们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不让一个班级掉队。首先,将活动教师均衡分布在各年级,再由他们组成各年级的指导教师团队。其次,由学校教研组对“四大指定领域”进行融合,对各年级开展活动的主题进行整体规划,使得活动内容有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第三,经常性开展研讨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培养骨干,师徒结对。
在课程实施了一个阶段后,已有多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就把这些老师做刚转入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行列老师的“师傅”。通过这种方式,让新任课老师快速地适应了课程指导任务。学校还专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相互听课、共同研讨,取得了师徒双赢的实效。
三、学校课程管理是“常态化”实施的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常态化实施,最坚实的保障就是学校具有规范的课程管理。
1、做好课程的动态监管,力保课程的真实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动态管理⑴集体备课制:由课题组成员先初步商量一下,选择校级实施方案的某一主题,由一位教师负责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课题;⑵每月案例撰写制:每次活动后请教师及时撰写活动个案,记下活动后的反思。优秀案例和学生过程性资料、成果成品及时拍摄照片送到学校专题网站上,不断充实网页内容以供全校师生评点,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⑶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自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我校即着手编写校本教材,从最早的由几位教师一边学习一边修改且谈不上装帧的《乒乓读本》,到现在集齐大家智慧,装帧精美的《乒乓综合实践活动》,一路走来,我们的校本课程也在不断完善和补充,并及时安排校本教材的使用,创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
2.做好课程规范的管理,力促课程的有序
“开齐,上足”是最基本的课程意识,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为防止以往课堂被挪作它用等违规行为的再次抬头,我们依靠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坚持教学随机查和校领导日巡课制,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违反课程计划的老师实行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制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扣罚制,有力地遏制了违反现象的发生。
只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进入了常态,才有可能让有效、高效成为我们课堂的可能。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215227】
一、精心部署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常态化”实施的推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课程,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固然要加强,但学校才是真正的课程主体,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学校的课程实施理念显得尤为为重要,制订贴近学校实际的校级课程实施方案,对教师在具体的日常指导有着主导作用。
1.校级课程实施方案再认识
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常态实施,就必须首先拿出学校层面的课程方案。而且学校课程方案要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教师具体实施。因此在制订初,就必须认识到:一个操作性强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要包含以下内容或板块:⑴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⑵学校背景和学生需求分析。⑶学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分布。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团队组成及分工。⑸各年级课程目标及活动主题(或计划)设计。(以短线为主,每月有1-2次活动即可)⑹课程评价(指导教师和学生评价)。
2.健全课程实施和保障网络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一名分管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科室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综合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为了让全员参与落到实处,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整个计划制订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
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科室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教科室。在暑假前,我们在全体3——6年级的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调查,围绕学校特色——乒乓运动,提出学生在这个领域内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再由指导教师进行筛选、归类,最后由教科室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可以说,这份计划集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智慧,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需求,更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走校本化乒乓特色的理念。(这样一份实施计划由三大板块构成:乒乓生活、乒乓与健康、乒乓与学习。在每一板块中,都以体现乒乓特色的活动主题为龙头。这些活动主题富有新意,又源自学生生活,贴近学生,都是他们乐于探索实践的。)
二、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有效指导,是“常态化”实施的关键。
没有一支富有活动开展能力的教师队伍,去谈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如此的空洞,为此,我校非常重视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具体是这么做的:
1、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刚开始开课是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年级中“摸着石头过河”。而大多数学生却对这几个班级的活动课羡慕得不得了,因为这种看似松散的、自由的上课活动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而在经历了一年的主题活动后,当几个教师摆出一本本活动资料时、学生对学校特色的讲解是如此精彩的时,很多老师都露出了欣喜和惊讶,不仅让其它老师有了试一试的想法,也用孩子们的活动经验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向全校老师和学生做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有没有用”困惑的阐释。
为了整体推进,我们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不让一个班级掉队。首先,将活动教师均衡分布在各年级,再由他们组成各年级的指导教师团队。其次,由学校教研组对“四大指定领域”进行融合,对各年级开展活动的主题进行整体规划,使得活动内容有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第三,经常性开展研讨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2、培养骨干,师徒结对。
在课程实施了一个阶段后,已有多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就把这些老师做刚转入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行列老师的“师傅”。通过这种方式,让新任课老师快速地适应了课程指导任务。学校还专门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相互听课、共同研讨,取得了师徒双赢的实效。
三、学校课程管理是“常态化”实施的核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常态化实施,最坚实的保障就是学校具有规范的课程管理。
1、做好课程的动态监管,力保课程的真实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动态管理⑴集体备课制:由课题组成员先初步商量一下,选择校级实施方案的某一主题,由一位教师负责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甚至衍生出新的子课题;⑵每月案例撰写制:每次活动后请教师及时撰写活动个案,记下活动后的反思。优秀案例和学生过程性资料、成果成品及时拍摄照片送到学校专题网站上,不断充实网页内容以供全校师生评点,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影响。⑶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自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始,我校即着手编写校本教材,从最早的由几位教师一边学习一边修改且谈不上装帧的《乒乓读本》,到现在集齐大家智慧,装帧精美的《乒乓综合实践活动》,一路走来,我们的校本课程也在不断完善和补充,并及时安排校本教材的使用,创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
2.做好课程规范的管理,力促课程的有序
“开齐,上足”是最基本的课程意识,必须不折不扣执行。为防止以往课堂被挪作它用等违规行为的再次抬头,我们依靠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坚持教学随机查和校领导日巡课制,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违反课程计划的老师实行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制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扣罚制,有力地遏制了违反现象的发生。
只有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进入了常态,才有可能让有效、高效成为我们课堂的可能。
【作者单位: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2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