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茶旅融合是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而形成的茶旅经济链,是茶业增收的新渠道。文章浅析三明市茶旅融合的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茶旅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三明市茶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旅融合;发展;思考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Tea Travel Integration in Sanming City
LIU Zhao
Sanming Tea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Sanming 365000, China
Abstract: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is a tea tourism economic chain formed around the theme of tea and relying on tea resources, which is a new channel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ea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ink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 tourism in Sanming C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ea tourism in Sanming City.
Keywords: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茶旅融合是指茶产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形成的茶旅经济链。茶产业中的茶景观、茶文化、茶加工、茶产品既是天然的旅游要素,又是茶旅融合发展的特定领域。茶旅融合是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是拓宽茶农收入渠道,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三明旅游资源优势和茶旅产业发展现状,浅析如何推进三明的茶旅融合,旨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三明具有发展茶旅融合的优越资源
1. 生态环境优越、天然景观獨特,为茶旅融合提供先决条件
三明地处闽中及闽西大部,境域被戴云、武夷两大山脉环绕,沙溪、金溪、尤溪横贯,溶洞、峡谷、石林、龙潭交织,有猫儿山、闽江源、天阶山、仙人谷、格氏栲5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8.14%,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泰宁的世界“双遗”、建宁的金饶山、永安的桃源洞和石林、将乐的玉华洞、宁化的天鹅洞、尤溪的峡天下以及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等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境内外大批游客,而现有的茶园茶厂与景区浑然一体,为茶旅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茶园景色优美、多茶类加工,为茶旅融合创造了体验实材
2020年三明全市茶园面积21 333.3 hm2。全市有6个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大田县和尤溪县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大田县被评为区域特色美丽茶乡。
2008年以来,通过现代茶产业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茶叶主产县已建设了一批景色优美、可供观摩的高标准茶园和清洁化、连续化加工典型,2020年有8个县的10家茶叶企业基地被评为“三明市十佳优质茶叶基地”。同时,三明大部分茶企都可以生产绿茶、红茶、青茶、白茶等,茶类花色品种多,为开展品茗、茶叶加工体验创造了基础条件。
3.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为茶旅融合增加文化素材
三明现辖行政区域历史悠久,是闽人之源,在万寿岩发现了古人类遗址;是闽学之源,“闽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都出生在三明;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等有200多人。三明“风展红旗如画”,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革命伟人的足迹遍布全境域,留下了上百处的遗址,有泰宁红军街、红军井,永安安砂的红军渡口、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宁化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清流毛主席旧居等。这些历史都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文化素材。
4. 高铁高速纵横交错,为开展茶旅融合提供便捷出行
三明有三明机场,兴泉、南厦、向莆、南三龙等高速铁路,三福、三泉、永武、莆炎等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通动车,保证了内外互通、区外互联、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二、三明茶旅融合的主要类型
三明茶旅融合发展起步于2015年前后,泰宁状元茗茶业首开先河,此后,有实力、善经营的重点茶企或旅业大咖也根据当地的优势和条件,积极建设茶旅景点。目前全市具有一定特色的茶旅景点已有20余个,主要有4种类型。
1. 民宿型
民宿型以特色民宿为茶乡游的亮点,主要分布在旅游景区附近。民宿消费群体以大都市中高端收入人群为主。游客慕名到景区旅游,在民宿小住两三天,甚至更长。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泰宁县的状元茗舍与花筑奢·泰宁晟境茶文化度假酒店。
(1)状元茗舍
状元茗舍位于“世界双遗”泰宁县梅口乡,距县城19 km,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状元茗茶有限公司创建,建设理念为“茶园成公园、茶厂变花园”“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茶庄园总部占地4 hm2,观光茶园约3.3 hm2。民宿由徽派古民居特色民宿及茶园山房客栈商务房两部分组成。徽派古民居建筑面积1 000 m2,系从江西整体搬迁的1座清代中期徽派古民居建筑,古雅朴质,内设有7套(间)民宿和5间茶室,房内配备了茶室和书籍,茶香、书香和禅香相互融合,窗外茂林修竹。位于古民居旁的茶园山房客栈面向大众消费群体。民宿附近配套有省级观光工厂茶叶标准车间、茶叶传统工艺体验中心等。状元茗舍先后于2017年、2018年被评为三明市“绿野乡居”“海西十大民宿”。 (2)花筑奢·泰宁晟境茶文化度假酒店
花筑奢·泰宁晟境茶文化度假酒店位于“世界双遗”的泰宁县大龙乡黄金坑,距乡镇所在地3 km,酒店周边环绕60多hm2的梯层生态茶山。2017年,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对原20世纪60年代地质队建设的石架森林屋结构进行改造,外观设计保留了石屋原有风格,纯朴自然,室内按星级酒店标准,现代金领、白领等人群的消费需求打造。酒店占地约15 000 m2,共有11间套房,房间平均使用面积约120 m2以上;建有游泳池、书吧、观光茶厂,游泳池的水源系引入清冽的山泉溪水,令前来度假的游客流连忘返。此外,还设有容纳40人以上的多功能会议室供团游培训交流活动。
2. 旅游观光型
旅游观光型是以茶园观光、品茗为主线,结合游览周边乡村的民俗、古村、绿野为特色,开展1日游或2日游,游客大多来自本县及周边的县市。目前三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悠然国农业综合体等。
(1)大仙峰·茶美人景区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位于大田县境内最高峰,海拔1 553.4 m的大仙峰和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山麓的屏山乡,离泉三高速吴山互通口8 km,平均海拔800 ~ 900 m,典型的高山气候特征。核心景区内茶园面积超过130 hm2,建有6 km观光木栈道、步道,休闲廊亭、游乐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还建有供游客品茶、食宿的茶乡大院、茶家乐等生态木屋15幢。在茶园中套种了多品种的樱花、桂花,既是春游的好去处,又是夏天避暑的圣地。
2017年获得三明市“绿野乡居”称号,2019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大田高山茶乡红色之旅”路线被评为百条红色茶乡旅游路线,该景区为这条旅游路线的首个重要景点。
(2)悠然国农业综合体
悠然国农业综合体地处最美休闲乡村清流县赖坊镇,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双秋农业有限公司创建,景点整合了赖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丰山道教文化,主要观光景点有千亩优美茶园、古民居、马氏宗祠、林氏宗祠、古樟树群、栈道(3.5 km)、樱花等。其中海峡两岸茶博园旅游路线把茶叶采摘体验、茶园观光度假、水果采摘体验和南山村古民居的悠然园、古戏台、武庙等连成一体,现代农业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此外,还建有悠然国生态餐厅,景观鱼池、茶叶DIY制作体验室等。2021年,“清流赖坊海峡两岸茶博园红色之旅”被评为百条红色茶乡旅游路线,这条旅游路线为悠然国农业综合体的一个主要部分。
(3)境元生态旅游观光园
境元生态旅游观光园位于泰宁县大金湖核心景区风洞旧码头,距城区12 km,由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绿圣生态农业发展开发有限公司创建,2019年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观光园占地60多hm2,园区由湖景茶园、果蔬采摘园、森林康养园等组成,茶园内建设了2 km环茶园观光游步道,是一个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茶宿、茶文化”等体验互动性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目前康养民宿共有客房14间,可接待30人住宿,同时配套有健康私厨和多功能会议厅等。
(4)九天山森林康养度假区
九天山森林康养度假区位于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由明溪天山冈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创建。度假区平均海拔超800 m,森林覆盖率超90%,动植物物種丰富,有黄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等珍稀鸟种。建有生态观光茶园、品种园、3幢休闲木屋、1 500 m木栈道、观鸟亭(成立了观鸟合作社)等。旦上村同时是红色文化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明溪县(原称归化县)为中央苏区21个基点县之一,还保存着红军阻击战的战壕等。在村内还有1条唐朝至民国年间的古道(古时官道),古道在旦上境内全长约25 km,全程有古树林、石拱桥、棋盘石、红军井等20余处景点。
3. 农家乐型
农家乐型主要以茶山漫步、体验生产(采茶或加工)、小聚餐饮为特色,大多为1日游。
(1)尤溪坂面蓬莱山庄
尤溪坂面蓬莱山庄由市级龙头茶企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创建。山庄位于坂面镇半山村金堂山的茶园中间,距尤溪县城20 km,离厦沙高速公路坂面互通口5 km。山庄内有40 hm2观光茶园、科技小院、鱼塘、2 hm2葡萄园、8 km茶园观光步道、6幢休闲生态木屋及餐厅;观光茶园种有桂花树、樱花树、杨梅树、桃树等,山庄可供游客游玩、垂钓,还可参与采果、采茶、制茶、品茗体验等活动。
(2)尤溪云富茶庄园
尤溪云富茶庄园由市级龙头企业尤溪县云富茶业有限公司创建,坐落于临水抱山的水东水库周边,距尤溪城区5 km。有绿色茶叶示范基地20 hm2,主要种植有瑞香、紫牡丹、黄玫瑰等茶叶新优品种,制茶工坊1 200 m2、游客服务中心1幢,木屋1栋、茶园漫步道5.8 km,设有若干休息驿站。山庄以茶叶采摘、加工体验为特色,亦可在驿站观光平台品茗、赏湖景。
4. 文化展示型
该模式集产品展示和茶文化体验为一体,吸引的游客以当地或周边县市人员为主,当日往返。目前主要有沙县红边茶文化馆、沙县山富茶文化旅游。
(1)沙县红边茶文化馆
沙县红边茶文化馆位于沙县夏茂,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公司承接了原夏茂茶厂占地1.3 hm2的几幢老厂房,将其中1幢改造成以“风展红旗如画”为主题的沙县红边茶文化馆,总面积超过2万m2,馆内分六大功能区:茶知识普及宣传区、三明茶业展示区、沙县红边茶史区、红边茶制作体验区、红边茶鉴赏区、茶艺表演区。茶文化馆周边建有茶树品种园、老枞水仙茶园等,是了解三明沙县茶史、茶文化及茶知识的首选之地。此外,公司新近装修了1幢可提供30多人食宿的大众民宿。
(2)沙县山富茶文化旅游(区) 沙县山富茶文化旅游(区)位于沙县西郊十五里亭,距县城3 km,由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沙县山富企业有限公司创建。厂区面积超过2万m2,区内有台式乌龙茶加工体验区、茶文化厅和可容纳百人共享的品茗厅等,可开展各类小型茶叶赛事活动。厂区旁建有标准化茶园,茶园内建有环园跑道、自行车赛道、观光亭等,可满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多种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三明市茶旅融合的发展相比省内的安溪、武夷山、福鼎等老茶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配套设施欠完善。
1. 资金投入不足,品味有待提升
除了状元茗茶业等几家企业茶旅融合相对较成熟外,大多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涉足茶旅融合项目的业主以自己投资为主,虽得到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重视,但获得的补助杯水车薪。茶旅融合项目建设是全方位的,需要较大资金投入,才能有特色、有品味、有影响力,同时还要懂经营,才能实现可运转和可持续。近年来,茶叶生产劳资成本不断攀升,茶企业效益相对下降,部分新建的茶旅点因出现资金困难难以维持或在建途中搁浅。
2. 运营模式较简单,开发层次较低
目前茶旅融合项目的景点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大多以简单的“游茶园、品香茗”为主,尚未形成观光、度假、文化娱乐、购物等多层次的业态结构,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不足。
3. 缺乏外延支撑,尚未与旅游部门联动
三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及红色文化旅游点,大部分茶旅景点镶嵌其中,但多数茶旅业主与旅游部门联动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周边的景点和红色文化游的带动作用。
4. 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小
由于目前多数茶旅景点尚处于初建阶段,对外宣传还未提上日程,目前宣传广告仍只见于微信朋友圈,或偶尔在电视和报纸出现。因此大众的知晓率很低,景区客流量不大。
四、发展思考
茶旅融合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应立足一产,实现“接二连三”,通过融合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助力乡村振兴。
1. 政府重视,统筹规划发展
2021年3 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茶旅融合是践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意义深远,应从政府层面站位,统筹规划发展。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在当地选择有一定实力的重点茶企业,规划发展片区,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其次,要协调农业、林业、旅游、文化、交通、建设、金融等多個部门,督促各部门相互配合;其三,要把茶旅建设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其四,通过项目支撑,形成茶旅融合发展的合力,培育大基地、开发大产品、推进大营销,将茶园建成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实现茶旅一体化。
2. 突出特色文化,加强宣传推广
茶旅融合是一个输出茶文化的平台,应把茶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宣传推广上作好如下四点:一要挖掘三明的“百年名茶”(延祥孔坑茶、汤川苦竹茶、武陵绿茶、沙县红边茶、天宝岩乡茶等),积极宣传创新名茶(泰宁岩茶、大田美人茶、苏福翠芽等);二要挖掘地方历史典故、民俗,并融合开发与茶有关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三要强化差异化、特色化,可在茶园景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户外健身竞赛、采制品销体验等;四要充分利用抖音、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介。
3. 发展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茶旅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还要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茶叶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把茶业经营(一产)作为主营收益,在有足够资金积累的前提下,考虑产业的延伸拓展,量力而行,不应盲目跟风,匆匆上马。茶叶企业应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与旅游公司和文体部门合作,或与有实力的财团和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合作,有规划、分阶段地逐步推进。
4. 重视茶园卫生与产品安全
茶旅游的目的是追求健康生活,享受优美的茶园环境,感悟茶文化的意境。要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宣传引导,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保持茶园、厂房的环境清洁优美,确保茶产品的卫生安全。
致谢:感谢杜起洪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对本文的指导与修改。
参考文献
[1] 李书魁. 浅议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J]. 茶叶, 2019, 45(2):
93-96.
关键词:茶旅融合;发展;思考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nking of
Tea Travel Integration in Sanming City
LIU Zhao
Sanming Tea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Sanming 365000, China
Abstract: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is a tea tourism economic chain formed around the theme of tea and relying on tea resources, which is a new channel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ea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ink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 tourism in Sanming C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ea tourism in Sanming City.
Keywords: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茶旅融合是指茶产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是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形成的茶旅经济链。茶产业中的茶景观、茶文化、茶加工、茶产品既是天然的旅游要素,又是茶旅融合发展的特定领域。茶旅融合是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是拓宽茶农收入渠道,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本文基于三明旅游资源优势和茶旅产业发展现状,浅析如何推进三明的茶旅融合,旨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三明具有发展茶旅融合的优越资源
1. 生态环境优越、天然景观獨特,为茶旅融合提供先决条件
三明地处闽中及闽西大部,境域被戴云、武夷两大山脉环绕,沙溪、金溪、尤溪横贯,溶洞、峡谷、石林、龙潭交织,有猫儿山、闽江源、天阶山、仙人谷、格氏栲5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8.14%,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泰宁的世界“双遗”、建宁的金饶山、永安的桃源洞和石林、将乐的玉华洞、宁化的天鹅洞、尤溪的峡天下以及万寿岩古人类遗址等景点,每年都吸引着境内外大批游客,而现有的茶园茶厂与景区浑然一体,为茶旅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 茶园景色优美、多茶类加工,为茶旅融合创造了体验实材
2020年三明全市茶园面积21 333.3 hm2。全市有6个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大田县和尤溪县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大田县被评为区域特色美丽茶乡。
2008年以来,通过现代茶产业建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茶叶主产县已建设了一批景色优美、可供观摩的高标准茶园和清洁化、连续化加工典型,2020年有8个县的10家茶叶企业基地被评为“三明市十佳优质茶叶基地”。同时,三明大部分茶企都可以生产绿茶、红茶、青茶、白茶等,茶类花色品种多,为开展品茗、茶叶加工体验创造了基础条件。
3.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为茶旅融合增加文化素材
三明现辖行政区域历史悠久,是闽人之源,在万寿岩发现了古人类遗址;是闽学之源,“闽学四贤”中的杨时、罗从彦、朱熹都出生在三明;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等有200多人。三明“风展红旗如画”,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革命伟人的足迹遍布全境域,留下了上百处的遗址,有泰宁红军街、红军井,永安安砂的红军渡口、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宁化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清流毛主席旧居等。这些历史都为茶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文化素材。
4. 高铁高速纵横交错,为开展茶旅融合提供便捷出行
三明有三明机场,兴泉、南厦、向莆、南三龙等高速铁路,三福、三泉、永武、莆炎等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通动车,保证了内外互通、区外互联、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二、三明茶旅融合的主要类型
三明茶旅融合发展起步于2015年前后,泰宁状元茗茶业首开先河,此后,有实力、善经营的重点茶企或旅业大咖也根据当地的优势和条件,积极建设茶旅景点。目前全市具有一定特色的茶旅景点已有20余个,主要有4种类型。
1. 民宿型
民宿型以特色民宿为茶乡游的亮点,主要分布在旅游景区附近。民宿消费群体以大都市中高端收入人群为主。游客慕名到景区旅游,在民宿小住两三天,甚至更长。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泰宁县的状元茗舍与花筑奢·泰宁晟境茶文化度假酒店。
(1)状元茗舍
状元茗舍位于“世界双遗”泰宁县梅口乡,距县城19 km,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状元茗茶有限公司创建,建设理念为“茶园成公园、茶厂变花园”“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茶庄园总部占地4 hm2,观光茶园约3.3 hm2。民宿由徽派古民居特色民宿及茶园山房客栈商务房两部分组成。徽派古民居建筑面积1 000 m2,系从江西整体搬迁的1座清代中期徽派古民居建筑,古雅朴质,内设有7套(间)民宿和5间茶室,房内配备了茶室和书籍,茶香、书香和禅香相互融合,窗外茂林修竹。位于古民居旁的茶园山房客栈面向大众消费群体。民宿附近配套有省级观光工厂茶叶标准车间、茶叶传统工艺体验中心等。状元茗舍先后于2017年、2018年被评为三明市“绿野乡居”“海西十大民宿”。 (2)花筑奢·泰宁晟境茶文化度假酒店
花筑奢·泰宁晟境茶文化度假酒店位于“世界双遗”的泰宁县大龙乡黄金坑,距乡镇所在地3 km,酒店周边环绕60多hm2的梯层生态茶山。2017年,福建晟境农业有限公司对原20世纪60年代地质队建设的石架森林屋结构进行改造,外观设计保留了石屋原有风格,纯朴自然,室内按星级酒店标准,现代金领、白领等人群的消费需求打造。酒店占地约15 000 m2,共有11间套房,房间平均使用面积约120 m2以上;建有游泳池、书吧、观光茶厂,游泳池的水源系引入清冽的山泉溪水,令前来度假的游客流连忘返。此外,还设有容纳40人以上的多功能会议室供团游培训交流活动。
2. 旅游观光型
旅游观光型是以茶园观光、品茗为主线,结合游览周边乡村的民俗、古村、绿野为特色,开展1日游或2日游,游客大多来自本县及周边的县市。目前三明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悠然国农业综合体等。
(1)大仙峰·茶美人景区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位于大田县境内最高峰,海拔1 553.4 m的大仙峰和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山麓的屏山乡,离泉三高速吴山互通口8 km,平均海拔800 ~ 900 m,典型的高山气候特征。核心景区内茶园面积超过130 hm2,建有6 km观光木栈道、步道,休闲廊亭、游乐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还建有供游客品茶、食宿的茶乡大院、茶家乐等生态木屋15幢。在茶园中套种了多品种的樱花、桂花,既是春游的好去处,又是夏天避暑的圣地。
2017年获得三明市“绿野乡居”称号,2019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大田高山茶乡红色之旅”路线被评为百条红色茶乡旅游路线,该景区为这条旅游路线的首个重要景点。
(2)悠然国农业综合体
悠然国农业综合体地处最美休闲乡村清流县赖坊镇,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双秋农业有限公司创建,景点整合了赖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丰山道教文化,主要观光景点有千亩优美茶园、古民居、马氏宗祠、林氏宗祠、古樟树群、栈道(3.5 km)、樱花等。其中海峡两岸茶博园旅游路线把茶叶采摘体验、茶园观光度假、水果采摘体验和南山村古民居的悠然园、古戏台、武庙等连成一体,现代农业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此外,还建有悠然国生态餐厅,景观鱼池、茶叶DIY制作体验室等。2021年,“清流赖坊海峡两岸茶博园红色之旅”被评为百条红色茶乡旅游路线,这条旅游路线为悠然国农业综合体的一个主要部分。
(3)境元生态旅游观光园
境元生态旅游观光园位于泰宁县大金湖核心景区风洞旧码头,距城区12 km,由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绿圣生态农业发展开发有限公司创建,2019年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观光园占地60多hm2,园区由湖景茶园、果蔬采摘园、森林康养园等组成,茶园内建设了2 km环茶园观光游步道,是一个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茶宿、茶文化”等体验互动性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目前康养民宿共有客房14间,可接待30人住宿,同时配套有健康私厨和多功能会议厅等。
(4)九天山森林康养度假区
九天山森林康养度假区位于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由明溪天山冈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创建。度假区平均海拔超800 m,森林覆盖率超90%,动植物物種丰富,有黄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等珍稀鸟种。建有生态观光茶园、品种园、3幢休闲木屋、1 500 m木栈道、观鸟亭(成立了观鸟合作社)等。旦上村同时是红色文化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明溪县(原称归化县)为中央苏区21个基点县之一,还保存着红军阻击战的战壕等。在村内还有1条唐朝至民国年间的古道(古时官道),古道在旦上境内全长约25 km,全程有古树林、石拱桥、棋盘石、红军井等20余处景点。
3. 农家乐型
农家乐型主要以茶山漫步、体验生产(采茶或加工)、小聚餐饮为特色,大多为1日游。
(1)尤溪坂面蓬莱山庄
尤溪坂面蓬莱山庄由市级龙头茶企尤溪县光兴茶业有限公司创建。山庄位于坂面镇半山村金堂山的茶园中间,距尤溪县城20 km,离厦沙高速公路坂面互通口5 km。山庄内有40 hm2观光茶园、科技小院、鱼塘、2 hm2葡萄园、8 km茶园观光步道、6幢休闲生态木屋及餐厅;观光茶园种有桂花树、樱花树、杨梅树、桃树等,山庄可供游客游玩、垂钓,还可参与采果、采茶、制茶、品茗体验等活动。
(2)尤溪云富茶庄园
尤溪云富茶庄园由市级龙头企业尤溪县云富茶业有限公司创建,坐落于临水抱山的水东水库周边,距尤溪城区5 km。有绿色茶叶示范基地20 hm2,主要种植有瑞香、紫牡丹、黄玫瑰等茶叶新优品种,制茶工坊1 200 m2、游客服务中心1幢,木屋1栋、茶园漫步道5.8 km,设有若干休息驿站。山庄以茶叶采摘、加工体验为特色,亦可在驿站观光平台品茗、赏湖景。
4. 文化展示型
该模式集产品展示和茶文化体验为一体,吸引的游客以当地或周边县市人员为主,当日往返。目前主要有沙县红边茶文化馆、沙县山富茶文化旅游。
(1)沙县红边茶文化馆
沙县红边茶文化馆位于沙县夏茂,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创建。公司承接了原夏茂茶厂占地1.3 hm2的几幢老厂房,将其中1幢改造成以“风展红旗如画”为主题的沙县红边茶文化馆,总面积超过2万m2,馆内分六大功能区:茶知识普及宣传区、三明茶业展示区、沙县红边茶史区、红边茶制作体验区、红边茶鉴赏区、茶艺表演区。茶文化馆周边建有茶树品种园、老枞水仙茶园等,是了解三明沙县茶史、茶文化及茶知识的首选之地。此外,公司新近装修了1幢可提供30多人食宿的大众民宿。
(2)沙县山富茶文化旅游(区) 沙县山富茶文化旅游(区)位于沙县西郊十五里亭,距县城3 km,由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沙县山富企业有限公司创建。厂区面积超过2万m2,区内有台式乌龙茶加工体验区、茶文化厅和可容纳百人共享的品茗厅等,可开展各类小型茶叶赛事活动。厂区旁建有标准化茶园,茶园内建有环园跑道、自行车赛道、观光亭等,可满足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多种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三明市茶旅融合的发展相比省内的安溪、武夷山、福鼎等老茶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配套设施欠完善。
1. 资金投入不足,品味有待提升
除了状元茗茶业等几家企业茶旅融合相对较成熟外,大多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涉足茶旅融合项目的业主以自己投资为主,虽得到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重视,但获得的补助杯水车薪。茶旅融合项目建设是全方位的,需要较大资金投入,才能有特色、有品味、有影响力,同时还要懂经营,才能实现可运转和可持续。近年来,茶叶生产劳资成本不断攀升,茶企业效益相对下降,部分新建的茶旅点因出现资金困难难以维持或在建途中搁浅。
2. 运营模式较简单,开发层次较低
目前茶旅融合项目的景点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大多以简单的“游茶园、品香茗”为主,尚未形成观光、度假、文化娱乐、购物等多层次的业态结构,对茶产业的推动作用不足。
3. 缺乏外延支撑,尚未与旅游部门联动
三明有很多的自然景观及红色文化旅游点,大部分茶旅景点镶嵌其中,但多数茶旅业主与旅游部门联动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周边的景点和红色文化游的带动作用。
4. 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较小
由于目前多数茶旅景点尚处于初建阶段,对外宣传还未提上日程,目前宣传广告仍只见于微信朋友圈,或偶尔在电视和报纸出现。因此大众的知晓率很低,景区客流量不大。
四、发展思考
茶旅融合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应立足一产,实现“接二连三”,通过融合的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助力乡村振兴。
1. 政府重视,统筹规划发展
2021年3 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茶旅融合是践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意义深远,应从政府层面站位,统筹规划发展。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在当地选择有一定实力的重点茶企业,规划发展片区,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其次,要协调农业、林业、旅游、文化、交通、建设、金融等多個部门,督促各部门相互配合;其三,要把茶旅建设项目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其四,通过项目支撑,形成茶旅融合发展的合力,培育大基地、开发大产品、推进大营销,将茶园建成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实现茶旅一体化。
2. 突出特色文化,加强宣传推广
茶旅融合是一个输出茶文化的平台,应把茶产业与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要在宣传推广上作好如下四点:一要挖掘三明的“百年名茶”(延祥孔坑茶、汤川苦竹茶、武陵绿茶、沙县红边茶、天宝岩乡茶等),积极宣传创新名茶(泰宁岩茶、大田美人茶、苏福翠芽等);二要挖掘地方历史典故、民俗,并融合开发与茶有关的特色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三要强化差异化、特色化,可在茶园景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茶文化活动、户外健身竞赛、采制品销体验等;四要充分利用抖音、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介。
3. 发展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茶旅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还要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茶叶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把茶业经营(一产)作为主营收益,在有足够资金积累的前提下,考虑产业的延伸拓展,量力而行,不应盲目跟风,匆匆上马。茶叶企业应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与旅游公司和文体部门合作,或与有实力的财团和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合作,有规划、分阶段地逐步推进。
4. 重视茶园卫生与产品安全
茶旅游的目的是追求健康生活,享受优美的茶园环境,感悟茶文化的意境。要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宣传引导,制定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保持茶园、厂房的环境清洁优美,确保茶产品的卫生安全。
致谢:感谢杜起洪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对本文的指导与修改。
参考文献
[1] 李书魁. 浅议茶旅融合发展的意义与途径[J]. 茶叶, 2019, 45(2):
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