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的遗憾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着楼红老师《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仿佛置身于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楼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优美雅致的教学语言,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这堂课分五个环节,由旧知导入新课,从“感知”到“品读”及“拓展”,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其中,摒弃声音整齐、表面热闹而有口无心、价值较低的齐读,让学生“自由放声读”,体现了楼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自由放声读”(即散读),声音有高有低、有快有慢,表面七嘴八舌、混乱嘈杂,实际沉潜于课文之中,真切地感受着文章的语言魅力,接受民族文化的感染、熏陶。
  “品读质疑”的内容颇为精彩。教师引导得法,因而学生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训练有素,善于质疑,能够于无疑处生疑。通过对文中几个量词(痕、点、芥、粒)的品味,进而让学生理解白描写法,抓得准,有深度。楼老师有意突出课文这一写作特色,而忽略另一写作特色(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因为前者是《湖心亭看雪》独特之处,后者在许多游记类文章中均能看到。——取舍、详略之间,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体现了处理、驾驭教材的意识与能力。
  当然,如果从研讨、反思的角度来“挑剔”,这堂课也还有值得商议之处。
  首先,“自读感知”中诵读和正音、释义、翻译的教学在“实录”中被轻描淡写地几笔带过了,可能楼老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内容具体,而整理成文时由于篇幅的限制,将其略写了——倘若如此,则实在太可惜了。
  初中文言文教学,重在诵读、积累。
  诵读不是小儿科,绝不仅是念字出声;诵读大有讲究,大有学问。它是眼、口、心、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是诵读者忘我地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所以,诵读是深入感受、体验文本的重要途径,是积累言语材料的最佳形式。有人说,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这不无道理。中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必须字音准确、停顿得当地诵读,这个教学环节不能匆匆“走过场”。
  积累,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识记字义,这是最基本的,更进一步,学生须对一些文言词语加以整理,适当联系已学过的文言词句、常见的成语,并以此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少公开课、观摩课上,执教老师以为字词教学属雕虫小技,难以出彩,于是象征性地选择几个作代表“表示”一下字词教学,便带着学生急忙奔向热热闹闹的对课文内容的“合作、探究”。殊不知,字词教学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任务(尤其是初中),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而且,字词教学也并非只是简单的正音、释义,如果教师自身古汉语知识厚实,对教材熟悉,同样能教得扎实、精彩。
  其次,“品读质疑”的教学流程可以进一步推敲。
  这部分可概括为:文章内容的“前后矛盾”—作者的心情—西湖风景的特点及写法—作者触景之情。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从“矛盾”入手,挑起“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矛盾—情—景—情”的教学步骤似乎有点别扭,跳跃性过大,以致教学思路曲折迂回。可以考虑适当地调整,使之简单、顺畅。
其他文献
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了自己的情感,才能与他人更好的交流。移情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和把
这两年,年末的贺岁片《爱情呼叫转移》《命运呼叫转移》相继热映,这使得短语“呼叫转移”成了流行语家族的一员,且看下面的例子:  (1)四大豪门碰撞绽放激情英超开始“命运呼叫转移”(《半岛晨报》2007年12月16日)  (2)历史总是在不断演变中被创造。就像拥有60年历史的南汽集团,他们在开创中国汽车“第一次”的时候,绝没有想到6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命运会被一个比他们年轻而又比他们强大的汽车集团“呼
内部控制环境是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将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统一到企业的发展上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