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海绵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礼拜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小学生们按照班级排成小方块,队形整齐地列在操场上。小学一年级的最贴近主席台,然后顺着年级次序依次向后。身高形成明显的差距断层。
  刚升上三年级的沈斯思左右环顾了一下,前方是仍在叽喳不休的低年级,后方是一脸平静的高年级。她心安理得地融在人群中。
  三四年级就像是人生的中间阶段一样,她故作高深地在内心下了一个结论。
  主席台上发言的照例会是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
  “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发言的是一位六年级的大哥哥,念起稿子来铿锵有力。
  沈斯思满怀憧憬地望向主席台,六年级,简直就像是大人一样啊。那个时候我也会站在主席台上发言的。沈斯思暗下决心。
  “五年级的时候我会站到上面去的。”熟悉的声音从右方传来,很轻。
  “陈墨你又在胡说八道了。”沈斯思连头也没转就干脆地评价道。
  “我会做到的。”叫陈墨的小男生平静地抬着头直视前方。
  沈斯思没有回头。
  猪都知道陈墨现在一定又是一副笃定且毫无波澜的表情。
  好像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的样子。最讨厌了。
  
  沈斯思是二年级上半学期刚开学时调到陈墨旁边的,此前虽然同在一个班,但她并不认识陈墨。
  这首先要归功于陈墨并不是一个爱出风头的小男孩。虽然班里面那些经常上课捣蛋的调皮男生,沈斯思也只是混了个脸熟而已——她并不擅长记名字。第二,因为沈斯思是一个有自己世界的小女孩。
  草发芽了,花开了,太阳升起又落下。
  今天的天很蓝,颜色像冬天里她经常围着的那条浅蓝色的围巾,温柔干净,可能还有冬天里寒冷的味道。来学校的路上,沿路的树叶长出了新芽,嫩绿到几乎透明。云连成一大片,白得让心软软地塌下去,那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从天的这一端连到那一端,柔软又甜蜜。
  她望着云朵的棉花糖,托着腮,走了神。
  只有一条腿的小锡兵爱上了单脚独立的芭蕾姑娘;男姜饼小人有一颗苦涩的杏仁心,他爱着女姜饼小人;夜莺为了年轻的学生寻找玫瑰,将胸膛刺入荆棘……
  而他们最后,都被人无情地丢弃了。
  她的孙大圣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神通广大英勇无敌,可是那个笨蛋师傅,还是把他赶走了。
  今天的故事不够开心,下次要想开心一点的。
  沈斯思的脑袋里堆得满满。这个世界这么好玩,她实在难以分出心思去在意周围的同学。
  
  他们都太无趣了。沈斯思的视线扫过全班。
  林宾抓了一下前排周安然的辫子,然后立刻缩回了手,此地无银地假装看天花板,周安然回头怒视着他。樊天搂着程子昂在吹牛皮,程子昂一脸了然的微笑。
  冯佳踮着脚很认真地在擦黑板。几个男生在讨论集齐游戏卡片的事情,眼睛兴奋得放光。几个女生正围着卢静的辫子团团转,她今天编了一个很复杂的辫型,卢静微微红了脸。
  我才不要每天那么幼稚地生活。她这么想着,微微自得地绽开了一个笑容。
  
  可是陈墨不一样。
  她转过头来的时候,陈墨正趴在桌子上睡觉。他的发色很黑,有几撮头发倔强地微微翘起。
  安静不多话,每次试卷上的成绩都惊人的好看。上课偶尔会睡一会,但是几乎从不说小话。不会开一些拙劣的笑话和讲一些没头没脑的傻话。听课的时候坐得很端正。
  讲话干脆简洁,而且总是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
  真不像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么下着结论的沈斯思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普通女生而已。
  她总以为自己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可是陈墨,和其他人不一样。
  整个世界像是一个白色的球体,同学们在一个透明立方体隔起来的空间里,而她在外面,悬浮在空中。她无意中发现陈墨也身处其外的时候,心里突然一惊。
  她有被人捕获到的小小的不安。和微弱的挫败感。
  自己不是唯一一个不一样的了。
  而且他和自己,也不一样。她甚至不确定陈墨能否看得见她。他的眼神简直像没有焦点。
  但是以上想法也只在沈斯思的大脑里停留了几分钟,她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路旁新开的蔷薇吸引了。
  
  二年级开学第二个月。早晨第一堂课,刚开始五分钟。
  “沈斯思你说谎了。”
  沈斯思一脸惊疑地转过头去看到依然端正地坐着目视前方的陈墨,好像刚刚那句话并不是他说的一样。陈墨上课从不说话的,她犹豫了一下没有搭腔。
  “你早上不是因为起迟了才迟到的。”
  这下听得清晰无比,一脸平静的样子没能掩盖发声体嘴唇微微的启合。
  “陈墨你上课说话了。”沈斯思转移了话题,脑内浮起早晨的画面。早上因为略微迟到了一点,不得不装出乖巧的样子很抱歉地对老师解释是因为起得迟了。
  “你早晨在街边的花圃那里看花,所以才迟到的吧。我看到了。”他的语气不像是抓到了别人小辫子般得意,反而很是平和。
  “不是。”沈斯思坚定地摇了摇头。
  “看蔷薇才不至于耽误那么长时间呢,主要是因为后来有两只小狗在那里打架。”想起那两只打得昏天黑地的可爱小狗,她的语气不由得微微上扬。
  陈墨呆了一下。“你喜欢小狗?”
  “不算吧,”沈斯思认真思考了一下,“我只是比较喜欢看小狗打架。”
  
  那天放学的时候,大家都像往常那样乖乖地站成两路纵队。由班主任发布放学指令后,小学生们自觉地朝着校门口走去,在大门处兵分两路朝着两个方向而行。
  陈墨那天站在沈斯思的前面。
  “那只狗好像莱福喔。”沈斯思看着路旁经过的一只表情凶恶的狗自言自语道。
  “莱福是什么?”陈墨听见了。
  “莱福是一只狗呀。”沈斯思很得意。
  陈墨沉默了几秒钟。“莱福是什么样子的?”
  “就和那只狗一样呀。”
  陈墨突然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了。
  幸好沈斯思又自顾自地讲了下去:“我觉得,长成那个样子的狗就应该叫莱福,脸皱皱的,一副凶恶的样子。刚刚看到那只狗,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名字,很合适,对吧。莱福的感觉,就是那种有一点凶,但又不是很吓人,还有点傻傻的……”
  沈斯思说了一大段没头没脑的话,陈墨略微皱了下眉头还是直接抓住了重点,“也就是说,其实并不存在一只叫做莱福的狗,对吧?”
  “算是吧。”沈斯思无所谓地回答道,“那不是重点啦。”
  陈墨打量了她一下,开口道:“沈斯思,你很奇怪。”
  “你才知道啊,”沈斯思骄傲地扬起了小脸,“你很迟钝哦。”
  放学的队伍已经稀稀拉拉地散开了,冯佳正朝着沈斯思这里走过来。那边樊天勾着程子昂的肩,也朝着陈墨的方向。
  “也许吧。”陈墨缓缓地说了最后一句话。
  “陈墨,走吧。”樊天挥了挥手。他黑黑的眼睛转了一圈,瞧了瞧沈斯思,又瞧了瞧陈墨。
  程子昂伸手拍了一下陈墨的肩,陈墨转过身,随着他们俩迈开步子。
  冯佳挽上了沈斯思的胳膊,“你们刚刚在聊天?”
  “嗯,聊刚刚经过的一只狗。”
  
  也就是从那天以后,沈斯思突然发现陈墨的话多了起来。
  以往都是沈斯思有类似于今天数学作业是什么的问题才会想到就近问一下沉默的同桌,而他的回答永远简洁干脆从不拖泥带水。
  现在上课依然是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但是偶尔会说些小话了。尤其是沈斯思无意中自言自语发些感慨的时候,他几乎每次都会搭腔。
  语文课正好学到李丽用蓝铅笔画树叶这一课,林园园不肯借给她自己的绿铅笔。
  “李丽一定是发现蓝色的树叶比绿色的好看,所以后来没有拿林园园的绿铅笔。”沈斯思这样说着,“树叶都是绿色的多无聊啊,用蓝色铅笔画出来的树叶,一定很梦幻。”
  “你喜欢蓝色?”陈墨好像并不打算纠正沈斯思对课文的看法。
  “还行吧。不过我最喜欢浅绿色。像青苹果那样的,亮亮的,脆脆的。”沈斯思没有犹豫。
其他文献
她们不是超级巨星,却永远是镁光灯下的焦点;她们不是外交官,却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炫目的光彩。她们,就是世界各国的“第一夫人”。  在国事访问中,“第一夫人”总是魅力四射,引人关注,在许多场合都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影响力。  她的魅力来自中国  “无论天晴下雨,争睹来宾风采的欢迎人群相机快门闪个不停,但这些都未能让衣着时尚低调的中国‘第一夫人’有一丝慌乱。”  英国《每日电讯报》毫不掩饰对中国国家主席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常常是批评界的一个话题。六十年代,普实克(Prusek)曾批评夏志清将文学抽离具体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只重视分析文学这个审美系统本身。九十年代,刘康则认为夏志清一书反映了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文学的西方中心倾向。刘康的这番批评意见,见诸一九九三年一月号《现代中国》(Modern China),全文题目是:《政治,批评的范例: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回应》。  刘康这次重读夏志清的小说史
中超前五轮过后,足协列出了一组数据对比:本赛季场均净比赛时间为49分40秒,相比上赛季同期的53分17秒明显下滑。足协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场上出现了更多拖延时间甚至假装受伤的情况,影响到比赛的观赏性,必须对此采取措施。以球迷的实际观感而言,足协所提到的问题的确存在。尤其在比赛最后时刻,领先一方的球员往往会集体染上“拖延症”,想尽各种办法虚耗时间。其中比较经典的做法就是球员假装受伤或者抽筋,躺在场上强
一    春天来了。校园道路上铺满了落叶,青中泛黄,那是两旁高高的大叶榕在一夜之间落下的。现在的它们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梢,像一把把利剑,直插蔚蓝的天空。落叶在春而不在秋,也许这是南方特有的吧。学校里的树木大多是这样的景象,只是在赤裸的枝丫间多了一两个空空的鸟巢。  很快,这些疏落的枝条上,又将冒出无数翠绿的嫩芽。等到那一阵阵轻柔的春雨飘过,每一棵树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重新覆盖满树冠。仰头望去,阳光下
锻造铁人    王虹霓如果安静地呆在那儿,你绝对不会把她同“铁人三项”联系起来。齐肩的头发,长长的刘海,笑起来嘴角弯弯地,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一开口,虽然没有褪尽“山东腔”,却全然没有山东口音“直冲冲”的感觉,倒像是吴侬软语般地细、柔。  非要找出她身上的“铁人”痕迹,也许只有一个,黑!这也是铁人们的共同特点。自行车180公里,跑步10公里,游泳5000-6000米,这便是铁人们的训练“清单”,
读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是被英国人强行翻开的。无论对英国的目的与手段作出怎样的评价,都不能否认中国社会在一八四○年之前没有自觉地考虑过如何使国家近代化的问题。李贽对传统教条和假道学的揭露,龚自珍对衰败、糜烂世风的鞭挞,都局限在封建主义的大范围之内,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和伦理有质的界限。明朝中叶以后,江浙地区私营手工作坊的兴盛,也不过是北宋汴梁河岸繁华景象的翻版,就像尚未
当主裁判在泰达体育场吹响比赛结束的哨声时,天津泰达主帅德拉甘再次成为外界的焦点。从开局难求一胜到最近四场不败,率队在济南奥体中心和郑州航海体育场“全身而退”,球队的排名也在十轮后攀升至积分榜第六。这一次,德拉甘希望在天津重新证明自己,更希望在这里复制莱斯特城在英超的神迹!  自带“真龙”属性  中国足坛并不缺乏优秀的前南斯拉夫主帅,特别是1999年,在桑特拉奇的率领下,山东鲁能第一次夺得联赛冠军。
六月,在中国福州举办的龙舟世界杯上,来自各国的队伍划着龙舟在闽江上竞技。龙舟在海外的热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游戏兼竞技的复兴,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文化是龙舟的灵魂  中华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的祭祀活动,由于南方河网密布,很多地方伐木作舟,有了龙舟竞渡的雏形。  如今,随着中华龙舟大赛的兴起,龙舟文化越来越普及,也让其在国际上的推广力度变得越来越大。办最高水平的世界杯,开始谋划
在宋代,科举制度日臻完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无论富贵之家还是白屋寒门,都把读书作为步入仕途、实现人生价值的“敲门砖”,出现了大批异常刻苦、特别发奋的典型。范仲淹“划粥断齑”,昼夜苦学,终于金榜题名,成为一代名臣;司马光“患记问不若人”,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争分夺秒,以勤补拙,成了一代名相。而同时代的邵雍,也是这样一个“读书种子”,不过,与范仲淹、司马光们
晨脉1分钟37次,100米潜泳只吸3口气,耗时1分7秒5;测肺活量,竟将最大容量7升的仪器吹到失效。这并非神话,而是现实中的人物,他就是游泳宿将穆祥雄。这些超人镜头,当年许多人有幸目睹。  许多人不会忘记2008年8月8日晚8点多的那一神圣时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手持奥林匹克会旗入场的8人中,就有这位泳坛奇人。体育界老前辈更忘不了,1959年9月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蛙泳百米决赛,他以1分11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