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之辨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tianfu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可从四个方面辨析细节描写:一是内容是细微末节,二是字数笔墨较少,三是具有电影特写镜头的效果,四是人物、事物、环境的描写及叙事过程中均是细节描写出现的范围。
  关键词:细节;描写;辨析;范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50
  什么是细节描写?不少教参认为,细节描写是关于人物、景物和事物的一种描写手法,它和人物描写中的动作、肖像、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互有交叉又有区别。那么,到底怎么界定某个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是属于细节描写,而其他的又不是呢?
  我们先来解决关于“细节”的理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细节”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一些现有的教学论文来看,有单纯把细节理解成为“细小的情节”。比如《语文学刊》(2013第16期)王春老师在《细节成就精彩——试析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一文中表述:“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如果细节描写就是对情节的描绘的话,如何理解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归属于哪个范围?有着细致描写的神态和动作语言等是不是属于情节? 根据“细节”这个词条的解释——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应该不仅仅注意到“情节”二字,还应该注意到“环节”这个词语。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述是不够准确的。
  另外还有一种对“细节”范围加以扩大化的认识。有的教师把人物塑造手法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的描写都归之于细节描写,在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时候因为辨识不清就让学生采取宁多不少的做法,这其實是“以己昏昏”却又欲“使人昭昭”。但这怎么可能教会学生赏析和运用呢?到头来是师生共同“昏昏”,就像《祝福》中“我”面对祥林嫂关于地狱的追问,“我”只好回答“说不清”了。
  要清楚辨析细节描写,必须先要厘清什么是“细节”。在《写作艺术大辞典》中对细节的解释是:“细节是作者为了在作品中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描写环境,所安排的最精彩的细微末节。”《文艺创作知识辞典》中的解释是:”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事件、环境、场面的最小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艺术形象的细胞。“《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亦引用了后者的解释。在上述两种不同表述的解释中,“细节”一词在以下两个方面都体现了概念上的相同之处:一是细小,二是范围包含人物、事件和环境。
  根据以上两大辞典的解释,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考察什么是细节:
  一、内容上,必须是细微末节
  不管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还是事件的描绘,都应该是着墨于细处。换句话来说,细微之处就是文中人物不注意观察就会容易忽略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可能是对人物的描写,也可能是对环境的描写和情节的叙述。如果文中删掉这个细微之处也不会造成情节不畅的结果。比如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中,老舍母亲持家的好帮手三姐出嫁时,母亲“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走去”。其中的“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这一细节,如果“我”不注意也极易忽略,删去后也不影响母亲看着女儿乘坐的花轿离去的情节,但就不能够表达出母亲对女儿的不舍,为了女儿幸福又不得不割舍亲情时的决然心情。
  二、字数上,笔墨相对较少
  既然是细微之处的描写,所用笔墨必定不可能多。不可能把长篇大段的描绘也当作是细节描写。用墨少的描写或叙述几近于白描,只需简单的几笔勾勒就能够把人物的神魂或事物、环境的特点描绘出来。比如鲁迅《故乡》一文中,只是故乡老屋“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一环境的细节描写,就表现出了一个“世家”的衰颓景象。而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中前去拜见舅母王夫人一段对王夫人堂屋客厅的描写: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这段对“正经正内室”环境描写,是通过浓墨重彩的工笔手法而非细节描绘,表现出贾家全盛时期的一种气派。在写法上与鲁迅《故乡》中一笔瓦楞上的枯草断茎截然不同。
  三、文字表达上,有电影特写镜头的效果
  细节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它用准确的语言把某一现象、某一局部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感诉于读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一个好的细节,往往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经久难忘。比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上睡着了。”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对事件的叙述,其中“一双拖鞋停在床下”中的“停”,就似乎有了电影中特写镜头的特点,把清晨才停在床前的拖鞋这一镜头感凸显出来,更好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及家人齐心维护安静环境让鲁迅先生好好休息的苦心。
  四、范围上,在人物、事物、环境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上,均可出现关于细节的描写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事物、环境的描写或事件叙述之中,写人写物则如见其人其物,写景写事则如临其境,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优秀的作家往往依赖他们独具的慧眼、敏感的听觉以及一颗细致的心灵,把不易为人察觉的细节挖掘出来。高尔基认为,“创作——这就是把许许多多细小的东西结合。”作家刘真也曾说过:“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可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细节无处不在。
  就优秀作家而言,没有不重视细节描写的;就优秀教师而言,也应该学会明辨细节描写的手法,重视对细节描写的分析,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会鉴别赏析,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对文字具有敏锐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语文素养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州二中 535000)
其他文献
摘要:《2011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同时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作为初中地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起到独特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乡土地理内容与初中地理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小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过程。提高感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文能力,有助于学生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操的陶冶。可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感悟不足的现状。为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感悟的要求,教师必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精读和熟读迁移的感悟,解决学生感悟中的问题,确实提高学
摘要:青少年课外活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技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活动;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被日渐重视起来。校外活动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相
摘要: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要具有“诗情”,教态要“脉脉含情”,教学方法要激发“热情”,归纳总结要具有“煽情”。只有倾注更多的“情”,才会对学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会盘活课堂,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见钟情”;“脉脉含情”;“煽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4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既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摘要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如果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也就没有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和情境教育。在中学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音乐的情境教学?本文试图从音乐场景的还原和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比对这两个途径进行。  关键词 :音乐场景; 音乐要素 ; 音乐
摘要:实验是科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建立独立设计实验能力和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科学教师须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科学实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声音振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7
摘要:初中物理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肩负着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学好物理除了需要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外,更需要学生勇于探索。课堂讨论法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型教学方法,着力于为学生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相对应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
摘要:创新教育包括培养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构成成分。学生如果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可以全面理解、应对遇到的问题,他们会独辟蹊径,用新颖、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普遍发展的当代社会,利用科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摒弃之前生硬被动的教学模式,利用新的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历来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读赏并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深入探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许多语文课堂往往喜欢花哨,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追求手段的多种多样,失却了语文课应有的朴实。语文教学应回归于对本质的真善美中,少一些浮华的表象,多一些本质的追寻。  关键词:回归;倾听;真实;朴实  总觉得在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缺了点语文的味道,少了点书卷气,多了些功利心。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言意融合的独特韵味。它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第一,是文本的“言”,通过语言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