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严格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施工整体质量,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整体素质。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本文具体分析研究了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关键词】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的特点如下:第一,工程前的管理是工程質量管理的重点。工程管理不应只侧重于施工过程中,而应该侧重于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也就是指对施工过程中各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抽检与原材料、施工机具、半成品混合材料、技术和人员方案的审查,这样一来有何问题便可及早发现,在工程开始以前,消除掉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事故隐患。第二,施工质量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现代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最大特点是:施工质量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依照合同条款规定:工程项目不得在监理工程师未验收并签字认可的情况下支付工程费用。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就是被监理工程师有效地用来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第三,工程质量管理不止是一般的质量监督,包涵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工程质量管理能有效而全面地控制工程项目所有部分的质量,它是监理工程师对一个工程项目实行全方位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针对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争取做到有技术、有规范、有质量、有安全,为创一流精品工程不懈努力。
一、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所以要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 对现场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监管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奖罚制度,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制定各个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计量支付、安全管理、事故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控的目标和标准, 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正规化。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才能使使所有的人在工作中责任明确,职责分明,这样既有利于人们的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工程的科学管理。
二、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查处理;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约束、考核、奖罚制度,建立施工操作、计量支付、安全管理、质量检验、事故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来辅助施工管理工作,使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施工文件、图纸及其它资料,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重点要求掌握施工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施工难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充分调查施工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交通等情况,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法规、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资源和价格情况,并对所调查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为施工决策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符合要求的工地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人员和齐全的实验设备,取得合格的资质,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实验,把好材料质量关,并设计各种材料之间的配合比。
施工前应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程具体特点来组织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方法,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做好施工中的人、机械、材料等资源的分配计划工作,制定总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技术复杂的特殊施工工序和雨季、冬季等特殊时间的施工组织措施,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做出指导性安排,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工程顺利的实施和按时保质完成。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步骤。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应编制好“开工报告”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施工过程中,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自检,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四、抓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
1、成立工地质检机构
质检机构负责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直接对本单位总工程师及项目法人负责, 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否决权。协助技术负责人对质量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审查各施工队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主持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收集和检查质量保证资料, 进行质量动态分析, 负责与监理工程师联系, 组织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自查自验, 对项目部的质检结果、报告进行复核、检查, 对试验、测量、施工质量及原材料进行检查、鉴定。
2、用好工地实验室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实验室不加重视, 实验室的房屋简陋, 试验仪器残缺不全, 完全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 但实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 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 但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 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 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 采用合格的试验检测设备, 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 要由实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 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 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 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 也比驻地办、总监办、建设办抽查出来不合格后, 再返工要好, 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
3、搞好现场跟踪检查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 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 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 眼勤就是要勤观察; 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 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 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 遇到质量难题, 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 出现质量问题, 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 措施得当。
4、处理好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 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 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 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 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 减少了返工, 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 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抓好事后质量管理
按规范规定的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是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对事前质量控制的补充, 又是工程最终的质量控制关卡。联络线工程项目的分项工程多、且复杂, 为此, 由监理工程师牵头, 组成业主、监理、承包人的三方验收评定小组, 逐项检查评定, 对不合格工程限期整改。
参考文献:
[1] 李振强.浅谈中小公路工程建设公司发展对策[J]. 交通企业管理. 2010(04)
[2] 张晓利.浅谈现阶段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J]. 知识经济. 2010(10)
[3] 吴炉庆,鲍乐鸣,张波.公路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的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7)
[4] 丘桂芳.浅谈山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4)
【关键词】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的特点如下:第一,工程前的管理是工程質量管理的重点。工程管理不应只侧重于施工过程中,而应该侧重于施工前的准备阶段。也就是指对施工过程中各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抽检与原材料、施工机具、半成品混合材料、技术和人员方案的审查,这样一来有何问题便可及早发现,在工程开始以前,消除掉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事故隐患。第二,施工质量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现代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最大特点是:施工质量与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依照合同条款规定:工程项目不得在监理工程师未验收并签字认可的情况下支付工程费用。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就是被监理工程师有效地用来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第三,工程质量管理不止是一般的质量监督,包涵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工程质量管理能有效而全面地控制工程项目所有部分的质量,它是监理工程师对一个工程项目实行全方位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针对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争取做到有技术、有规范、有质量、有安全,为创一流精品工程不懈努力。
一、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体系和管理制度是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所以要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 对现场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监管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奖罚制度,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制定各个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验、计量支付、安全管理、事故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要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现场监控的目标和标准, 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正规化。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才能使使所有的人在工作中责任明确,职责分明,这样既有利于人们的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工程的科学管理。
二、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查处理;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补充规定。
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项目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约束、考核、奖罚制度,建立施工操作、计量支付、安全管理、质量检验、事故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用这些规章制度来辅助施工管理工作,使施工过程中有章可循。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施工文件、图纸及其它资料,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重点要求掌握施工中遇到的一些特殊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施工难点,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充分调查施工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交通等情况,了解当地的相关政策法规、原材料、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资源和价格情况,并对所调查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为施工决策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符合要求的工地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实验人员和齐全的实验设备,取得合格的资质,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实验,把好材料质量关,并设计各种材料之间的配合比。
施工前应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程具体特点来组织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工艺方法,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做好施工中的人、机械、材料等资源的分配计划工作,制定总体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技术复杂的特殊施工工序和雨季、冬季等特殊时间的施工组织措施,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做出指导性安排,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确保工程顺利的实施和按时保质完成。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规定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步骤。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应编制好“开工报告”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施工过程中,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质量自检,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四、抓好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
1、成立工地质检机构
质检机构负责本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直接对本单位总工程师及项目法人负责, 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否决权。协助技术负责人对质量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 审查各施工队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主持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收集和检查质量保证资料, 进行质量动态分析, 负责与监理工程师联系, 组织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自查自验, 对项目部的质检结果、报告进行复核、检查, 对试验、测量、施工质量及原材料进行检查、鉴定。
2、用好工地实验室
施工单位往往对工地实验室不加重视, 实验室的房屋简陋, 试验仪器残缺不全, 完全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施工人员住的条件可以简陋一点, 但实验室一定要按标准建设; 人员工资可以少开一点, 但试验仪器一定要装备齐全。试验人员的素质一定要高, 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认真精神。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实践证明, 只有合格的施工员和试验人员, 采用合格的试验检测设备, 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施工产品符不符合要求, 要由实验室拿出第一手材料, 一切应以数据说话。不合格的资料, 千万不能擅自修改合格后往上报, 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宁愿自己先返工处理, 也比驻地办、总监办、建设办抽查出来不合格后, 再返工要好, 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
3、搞好现场跟踪检查
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 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 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 眼勤就是要勤观察; 手勤就是要勤记录。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 如混凝土的砂石料、水的称量是否准确, 钢筋的焊接和绑扎长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模板的搭设是否牢固紧密等。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 遇到质量难题, 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 出现质量问题, 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才能做到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 措施得当。
4、处理好工程质量管理与进度、效益的关系
施工单位往往有这样的错误认识, 认为要搞好工程质量, 就要影响工程进度和效益。其实, 搞好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看问题要全面, 不能片面。工程质量搞上去了, 减少了返工, 相对来讲就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进度, 也就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抓好事后质量管理
按规范规定的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是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它是对事前质量控制的补充, 又是工程最终的质量控制关卡。联络线工程项目的分项工程多、且复杂, 为此, 由监理工程师牵头, 组成业主、监理、承包人的三方验收评定小组, 逐项检查评定, 对不合格工程限期整改。
参考文献:
[1] 李振强.浅谈中小公路工程建设公司发展对策[J]. 交通企业管理. 2010(04)
[2] 张晓利.浅谈现阶段公路工程的质量管理[J]. 知识经济. 2010(10)
[3] 吴炉庆,鲍乐鸣,张波.公路工程建设中质量问题的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7)
[4] 丘桂芳.浅谈山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