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能在现代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不论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生产都离不开电能。停电不仅家用电器无法使用,就连企业也要面临停产,现如今人类已对电能产生依赖性。电能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能源、照明、冶金、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电能是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能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得供电难度也随之提升,非计划性停电、故障事故时有发生,传统供电方式已不再适用。为了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我国加大了投资力度,进行了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但由于我国电力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所以调度自动化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问题及其控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调度自动化;运行控制
引言:电能是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保障供电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供电要求,电力企业纷纷开始进行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智能电网已成为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加强变电站自动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都并不成熟,在日常运行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影响着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状态,更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想要实现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就必须针对运行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一、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发展
电力自动化已成为现代电力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已开始了对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我国电力自动化研究起步较晚,一九八七年才首次针对电力自动化进行研究,研发了国内第一个电力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的发明填补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空白,为我国变电站自动化调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受到技术及资金等原因的限制,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改革开发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再次投入大量资金对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紫光电力公司、申瑞电力公司等电力企业更开发了自己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已基本进入实用阶段,新建变电站多已开始应用调度自动化技术,完全能够实现智能无人变电站。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电气工程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用户数据、配电数据、配电结构进行信息化集成处理,对变电站调度系统运行状态及故障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护、控制,来实现变电站调度自动化。二零一四年,全球智自动化变电站建设投资比例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我国为了提高电力自动化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资二百三十五亿,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自动化变电站建设率将达到百分之四十五。
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自动通过服务器来进行电的调度,以实现变电站无人看守自动运行。这种调度方式,既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调度成本,又在提高调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经济调度。另一方面,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更降低了电网故障率。自动化调度能够对电网负荷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控制电网超负荷,避免负荷超标,这对于故障控制有着很大帮助。但由于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论在硬件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或是软件支持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调度效率及供电可靠性。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一)通讯通信误码
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需要建立在通信网的基础上,只有保障通信的畅通和稳定,调度自动化系统才能正常运行。通信网是联结主站与RTU的主要手段,通信网传送远动信息是否可靠直接决定着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目前我国配电通信网传输信道主要有有线电缆、光纤、微波、载波等几种方式。但是这几种方式除光纤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外,其他几种方式都可能在受到电磁干扰后,在多次转接时发生传输误码,这些误码严重影响了调度可靠性,极有可能使系统发生误操作。
(二)遥信误发
目前,在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站端远动装置重启时经常会发生误发遥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远动装置和现场保护装置及测试装置过多,在重启时通常是调度端先恢复通信,而现场保护装置和测试装置通信恢复则比较滞后,所以造成现场装置通信恢复前,调度端的所有遥信为“0”,现场装置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出现不带SOE的误发遥信,主站端则会产生报警事项。除此之外,主站参数库与远动装置参数不一致也会造成遥信误发。另外,节点抖动、装置误发、信号回路断线也会造成遥信误发现象。
三、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常见问题控制措施
虽然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并不成熟,但很多功能已基本能够满足电力发展实际需要。变电站调度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智能电力的前提条件,从世界电力发展局势不难看出,智能电力是新时代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保障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正常,必须针对运行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一)降低误码率
每bit传输时发生误码的几率被称为误码率。误码率是衡量通道性能和通信稳定的重要指标。微波误码率通常在10-6数量级,载波误码率一般为10-4数量级。传输过程中任意一位bit错误都会导致帧出错。这两种技术,想要大幅度降低误码率比较困难。通信误码率的发生与远动装置可用性有着直接关系,想要降低误码率也改进远动装置,通过对出错重发技术的应用,改善通道特性,提高传输可靠性,并且通过出错重发技术更能降低通信过程中对通道可靠性的依赖。
(二)通信同步
想要避免遥信误发,应对远动装置程序进行修改,在运动装置重启时往调度端发送的报文存1min之内只发同步字,待收到各测控装置的实时数据后,再往调度端发送正常报文。另外,应加强对主站调度系统的应用,通过主站系统弥补分站端遥信采集的不足和缺陷。此外,想要解决控制回路断线问题,应对现场每个信号进行变位试验,对每一个信号进行验收,保障信号可靠性,送电前确认信号正确无误后,在进行通信。
结束语: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电网建设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降低了供电成本。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虽然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仍不完善,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很多功能已基本能够满足电力发展需要。为了促进我国电力发展,电力企业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发展智能电力,进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针对当前运行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群所.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控制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5(26):198-201.
[2]蓝红莉.浅析智能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海南科技信息学院2014,15(02):113-125.
[3]李学斌.智能配电通信网的建设思路及其技术分析[J].湖北信息技术学院科2014,15(02):113-125.
[4]王洪祥.我国电力自动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湖北信息技术学院科2013,12(03):101-103.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调度自动化;运行控制
引言:电能是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保障供电稳定性至关重要。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供电要求,电力企业纷纷开始进行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智能电网已成为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加强变电站自动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起步较晚,不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都并不成熟,在日常运行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影响着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状态,更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想要实现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就必须针对运行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一、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发展
电力自动化已成为现代电力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已开始了对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我国电力自动化研究起步较晚,一九八七年才首次针对电力自动化进行研究,研发了国内第一个电力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的发明填补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空白,为我国变电站自动化调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受到技术及资金等原因的限制,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应用。改革开发后,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九十年代后期我国再次投入大量资金对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紫光电力公司、申瑞电力公司等电力企业更开发了自己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实现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已基本进入实用阶段,新建变电站多已开始应用调度自动化技术,完全能够实现智能无人变电站。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电气工程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用户数据、配电数据、配电结构进行信息化集成处理,对变电站调度系统运行状态及故障等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保护、控制,来实现变电站调度自动化。二零一四年,全球智自动化变电站建设投资比例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我国为了提高电力自动化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资二百三十五亿,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自动化变电站建设率将达到百分之四十五。
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是自动通过服务器来进行电的调度,以实现变电站无人看守自动运行。这种调度方式,既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调度成本,又在提高调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了经济调度。另一方面,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更降低了电网故障率。自动化调度能够对电网负荷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控制电网超负荷,避免负荷超标,这对于故障控制有着很大帮助。但由于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论在硬件方面,还是技术方面或是软件支持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实际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调度效率及供电可靠性。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的常见问题:
(一)通讯通信误码
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需要建立在通信网的基础上,只有保障通信的畅通和稳定,调度自动化系统才能正常运行。通信网是联结主站与RTU的主要手段,通信网传送远动信息是否可靠直接决定着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目前我国配电通信网传输信道主要有有线电缆、光纤、微波、载波等几种方式。但是这几种方式除光纤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外,其他几种方式都可能在受到电磁干扰后,在多次转接时发生传输误码,这些误码严重影响了调度可靠性,极有可能使系统发生误操作。
(二)遥信误发
目前,在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站端远动装置重启时经常会发生误发遥信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远动装置和现场保护装置及测试装置过多,在重启时通常是调度端先恢复通信,而现场保护装置和测试装置通信恢复则比较滞后,所以造成现场装置通信恢复前,调度端的所有遥信为“0”,现场装置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出现不带SOE的误发遥信,主站端则会产生报警事项。除此之外,主站参数库与远动装置参数不一致也会造成遥信误发。另外,节点抖动、装置误发、信号回路断线也会造成遥信误发现象。
三、变电站调度自动化运行中常见问题控制措施
虽然我国变电站调度自动化技术并不成熟,但很多功能已基本能够满足电力发展实际需要。变电站调度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智能电力的前提条件,从世界电力发展局势不难看出,智能电力是新时代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保障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的正常,必须针对运行中的常见问题,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一)降低误码率
每bit传输时发生误码的几率被称为误码率。误码率是衡量通道性能和通信稳定的重要指标。微波误码率通常在10-6数量级,载波误码率一般为10-4数量级。传输过程中任意一位bit错误都会导致帧出错。这两种技术,想要大幅度降低误码率比较困难。通信误码率的发生与远动装置可用性有着直接关系,想要降低误码率也改进远动装置,通过对出错重发技术的应用,改善通道特性,提高传输可靠性,并且通过出错重发技术更能降低通信过程中对通道可靠性的依赖。
(二)通信同步
想要避免遥信误发,应对远动装置程序进行修改,在运动装置重启时往调度端发送的报文存1min之内只发同步字,待收到各测控装置的实时数据后,再往调度端发送正常报文。另外,应加强对主站调度系统的应用,通过主站系统弥补分站端遥信采集的不足和缺陷。此外,想要解决控制回路断线问题,应对现场每个信号进行变位试验,对每一个信号进行验收,保障信号可靠性,送电前确认信号正确无误后,在进行通信。
结束语: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电网建设不仅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降低了供电成本。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虽然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仍不完善,起步较晚,但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改进,很多功能已基本能够满足电力发展需要。为了促进我国电力发展,电力企业应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发展智能电力,进行变电站调度自动化建设,针对当前运行中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群所.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控制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5(26):198-201.
[2]蓝红莉.浅析智能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海南科技信息学院2014,15(02):113-125.
[3]李学斌.智能配电通信网的建设思路及其技术分析[J].湖北信息技术学院科2014,15(02):113-125.
[4]王洪祥.我国电力自动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J].湖北信息技术学院科2013,12(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