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加快水稻钵苗摆栽技术的推广,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栽进程,组织开展了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中籼杂交组合新两优6号、两优996和丰优512和中粳稻品种泗稻11号、盐稻866、宁粳2号等供沿淮麦茬稻区钵苗摆栽生产应用。
  关键词: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36-03
  水稻钵苗摆栽是水稻机插秧发展的方向,相对于毯状苗机插,具有秧龄弹性大,秧苗素质好,栽后无缓苗期,产量高等突出优点。为加快水稻钵苗摆栽技术推广,2012年凤台县农业推广中心组织开展了水稻钵苗摆栽品种筛选试验,以筛选适宜沿淮凤台县推广应用的钵苗摆栽的高产、优质中籼稻及中粳稻品种,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栽进程,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1 参试品种
  中籼杂交稻组:隆平5号、两优996、泸优1256、两优1128、两优383、隆平8号、新两优6号、隆平6号、丰优512、Y两优900、天两优0501、Y两优302、新两优343、两优3948;中粳稻组:宁粳2号、武育粳16、泗稻11号、盐稻10号、连粳7号、扬粳9538、皖稻90、新稻20、盐稻866。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安排在县农技推广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前茬为小麦,肥力中等。试验采取大区比较,不设重复,小区面积75㎡(15m×5m),区间走道宽0.5m。工厂化育苗,机械摆栽,每小区栽16行,中籼杂交稻栽插规格为33cm×15cm,每667m21.6万穴;中粳稻按33cm×12.5cm规格移栽,每667m21.34万穴。
  2.2 栽培管理 5月8日工厂化育秧,中粳组6月13日移栽,秧龄35d,杂交稻6月14日移栽,秧龄36d。移栽前结合整地667m2施50%(25-10-15)水稻配方专用肥40kg。6月22日667m2追分蘖肥5kg,7月20日667m2追拔节肥尿素7.5kg。8月中旬叶面喷施“美洲星”60mL、磷酸二氢钾100g一次。移栽后7d 667m2用10%氰氟草酯乳油70mL加2.5%稻杰油悬浮剂70mL茎叶喷雾除草。7月20日667m2喷施烯唑醇40g、“甲维盐”20mL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8月3日667m2用10%稻曲令(井·蜡芽)悬浮剂150mL、好力克15mL防治纹枯病、稻曲病;8月16日667m2用“欧博”60mL、“噻嗪酮”60g、“甲维杀”400mL防治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水浆管理与大田相同。
  2.3 收获计产 大田生长期记载主要生育性状,成熟时逐区调查测产调查,取分代表性植株2穴考种,各品种单收、单脱,晒干称重,分区计产。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育期 中籼杂交稻组各品种生育期变幅为在143~156d,相差12d。两优1128生育期156d最长,隆平5号、天两优0501、Y两优302、两优3948生育期同为140d,泸优1256生育期139d最短。
  中粳稻组参试各品种生育期变幅在157~146d。皖稻90生育期157d最长,其次为扬粳9538生育期156d,盐稻10号生育期154d,泗稻11号、盐稻866生育期同为146d为最短;新稻20、宁粳2号生育期分别为147d和148d(详见表1)。
  3.2 茎蘖动态 由表1可知,杂交稻组基本苗667m2平均为2.91万,天两优0501基本苗667m23.6万为最高,其次为丰优512,基本苗667m2 3.5万,新两优343 667m2 2.1万最低,其余各品种基本苗变幅为2.3万~3.4万;高峰苗丰优512每667m217.8万为最高,其次为两优383每667m216.6万,两优3948高峰苗最少,每667m212.2万,其余品种667m2高峰苗介于12.8万~16.0万;隆平8号高峰苗出现最早为7月9日,两优1128高峰苗日7月25日最迟,较隆平8号迟16d。
  中粳稻组基本苗667m2平均为5.52万,变幅为5.0万~6.3万,武育16基本苗667m2 6.3万为最高,宁粳2号667m2 5.0万最低;高峰苗皖稻90每667m2 23.1万为最高,其次为盐稻866每667m2 22.3万,扬粳9538高峰苗最少,每667m217.5万,其余品种667m2高峰苗介于18.2万~21.6万;泗稻11和盐稻866高峰苗出现最早为7月16日,皖稻90高峰苗日7月26日最迟,较泗稻11和盐稻866迟10d。
  3.3.2 有效穗和成穗率 有效穗中粳组以皖稻90的20万为最多;其次是盐稻866有效穗数为19.1万;杂交稻组以丰优512的15.57万为最多,其次是天两优0501有效穗数达15.33万。中粳组扬粳9538有效穗数最少为15.0万、杂交稻组新两优343有效穗数最少为10.9万。中粳组武育粳16分蘖成穗率90.7%最高、泗稻11分蘖成穗率83.8%最低;杂交稻组隆平5号分蘖成穗率97.8%最高,两优383分蘖成穗率74.98%最低(见表1)。
  3.3.3 穗粒结构 中粳组穗总粒数变幅为117.9~190.9粒,扬粳9538每穗总粒数190.9粒、实粒数147粒均为最高,宁粳2号每穗总粒数155.5粒、实粒数143.9粒居第二位,盐稻866每穗总粒数117.9粒、实粒数113.9粒均为最少;武育粳16结实率97.2%最高,扬粳9538结实率77.3%最低,其余品种结实率在87.5%~96.6%;盐稻866千粒重30g最高,盐稻10和武育粳16千粒重同为25.3g最低,其余各品种千粒重变幅为26.9~29.6g。
  中籼杂交组穗总粒数变幅为172.8~246.0粒,Y穗总粒数达246.0粒为最多,隆平6号每穗总粒数达218.4粒居第二位,丰优512每穗172.8粒最少;实粒数两优996每穗201.3粒最高,新两优343每穗199.1粒居第二,丰优512每穗148.8粒最少;两优996结实率95.2%最高、Y两优900结实率72.4%最低;隆平5号千粒重33.3g最高,Y两优302千粒重28.3g最低,其余各品种千粒重变幅为29.2~32.7g(见表2)。
  3.3.4 抗性 除中籼组个别品种(组合)出现轻微倒伏外,其余各品种均没有倒伏现象发生;各品种稻曲病较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未见白叶枯病。
  3.4 产量 由表2可见,中粳稻品种皖稻90平均667m2产量619.4kg最高,泗稻11号,667m2产量583.5kg居其次,盐稻866 667m2产量554.7kg居第三位;武育粳16平均667m2产量457.9kg最低。
  中籼杂交组参试品种中理论产量居前三位的是天两优0501、两优996和两优3948,667m2产量分别为831.8kg、795kg和787.2kg,两优1128 667m2理论产量573.7kg最低;隆平5号667m2实收产量726.7kg最高;第二是丰优512,667m2实收产量724.5kg,“两优1128”667m2实收产量557.8kg为最低。
  4 品种评述
  从生育期和栽培综合性状考虑,中籼杂交组合新两优6号、两优996和丰优512产量较高,田间长势较好,生育期适中,可用于沿淮麦茬稻区机摆栽示范推广。
  中籼杂交组合隆平5号、天两优0501产量较高,分蘖力中等,分蘖成穗率较高,但生育期较长,在沿淮麦茬稻区摆栽生产中应谨慎选用,同时注意早播、早栽。
  杂交组合两优3948产量一般,生育期长、抽穗迟、灌浆期短、熟相较差,不宜做机插栽培。
  杂交组合两优1128田间长势清秀,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但生育期长,产量较低,不宜用于沿淮麦茬稻区钵苗摆栽推广。
  中粳稻泗稻11号、盐稻866、宁粳2号等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较好,长势清秀,成穗数较多、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可做钵苗摆栽示范推广。
  中粳皖稻90、扬粳9538产量较高,但生育期偏长,用于摆栽生产有一定风险,应慎重选择。
  参试的其他各品种(组合)生产表现一般,可进一步进行钵苗机摆栽试验,以确定其推广应用价值。
  (责编:陶学军)
其他文献
目前,电力系统故障的含义正在日益扩大,倘若无法及时地对电力风险故障加以妥善的解决,则必定会给发展社会经济造成诸多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社会经济以及电力能源的更好发展,
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为规范达标、绿色可靠、文档齐全、零缺陷。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予以重视。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特征进行
针对企业的小金库现象,在介绍小金库定义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分别对隐匿收入、虚列成本、账外资产三种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处理
大豆病虫害种类很多,并都是大豆生产的障碍因子,直接影响着大豆的产量及品质。该文主要介绍淮北地区夏大豆田间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及其识别与防治技术,避免因不能正确识别这些病虫
为了验证秸秆腐熟剂在使用过程中对秸秆的降解程度,通过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后,在同等的自然条件下,测试使用腐熟剂与不使用腐熟剂的秸秆降解度,以获得理论数据,为指导有机质提升项
摘 要:选用水稻新型抗倒剂立丰灵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姜堰、丹阳、高邮、铜山开展水稻抗倒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期适量喷施立丰灵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低剂量立丰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穗粒结构协调,促进水稻增产,而高剂量立丰灵处理使穗粒结构变劣,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建议水稻生产上,立丰灵适宜用量为20~40g/667m2。  关键词:立丰灵;水稻;抗倒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神经网络因其具备优良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启发了非线性系统的模型建构及控制的新思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自校正控制算器,其通过模拟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函数
银杏是一种药食兼优、营养丰富、味道甘美的上等干果。发展银杏不仅是农村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且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针对建瓯市银杏发展的情况进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电气工程在施工中的使用愈加平凡,重要。电气工程主要包括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以及各类电能产品三个方面。在施工前、中、后合理的运
摘 要:介绍了枫香这一乡土阔叶树种的培育技术,并对其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枫香中幼龄林培育是一项林业实用科学技术,能恢复林下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枫香;培育技术;效益;中幼龄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3-109-01  安徽省旌德地区人工林主要以杉木、马尾松为主,而且基本上是20世纪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