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生好奇心,上好信息技术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使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得的一些体会和经验,结合新课改的理念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与时俱进;新课标;兴趣;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43-1
  好奇是人的天性,正是因为好奇,才促使人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明、创造。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必须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思绪引入课堂、引入书本,并且能够正确地引导、长期地保持这种好奇心理。
  一、包容好奇心
  有好奇心并不是坏事,高中学生尽管已趋向成熟,但好奇心仍很强烈,而且具有跳跃性,经常突发奇想,可能在许多时候会不完全集中在课堂上或书本上,从而转移了思绪,分散了注意力,这是许多老师最头疼的事。所以一些老师总是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使得许多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的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总想摆弄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屏幕保护、图片、声音等等,如果教师一律不允许他们做任何有别于教学内容的尝试,用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其结果就是许多学生会整堂课对着计算机发呆,或者在“温暖”的机房里打瞌睡,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休息课”。一旦允许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教师常常无法完全控制学生的活动。我想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够回避学生的好奇心,而应该认识到好奇心理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采取适当的包容态度,努力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
  二、满足好奇心
  心理研究表明,高中的学生已经开始喜欢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他们希望搞清楚来龙去脉,所以学生会对“神奇”的计算机提出种种问题。对于学生的发问,有些甚至是幼稚的问题,教师必须给予耐心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不需要担心学生听不懂,只求讲得正确,学生也许对你的解释似懂非懂,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好奇心,也许这种好奇心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做的是: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深造,尽快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认真地“对付”学生的发问,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这对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理有很大帮助。说到底,兴趣来源于好奇,有兴趣了,学起来就轻松,也就学得好了。
  三、鼓励好奇心
  信息技术教学有个特点:即每课必练。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那么不可能掌握如Word、Excel、Frontpage等软件的操作。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慢一些。当学生完成了课堂练习后,他们对新课的好奇心已消失殆尽,掌握较快的学生在剩余时间当然会做一些其他操作;而有些学生虽然新课没掌握但对其他操作的好奇强于课本内容,所以也可能进行其他操作。
  我认为这是十分正常,应该进行鼓励,因为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需要有探索精神,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有趣,但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经意之间却巩固了许多知识,如Windows基本操作等,学到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并且还会很快的宣传开去。例如某位同学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动画,其他同学除了观看以外,也会想办法自己去寻找,并以此为自豪。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了利用搜索引擎寻找信息的知识。只要是健康的,我认为教师这时可以“睁一眼、闭一眼”,也算对他们的鼓励吧。
  有的学生探索的精神不够强烈,教师可以介绍计算机的一些有趣的功能,帮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指引探索的方向。
  四、利用好奇心
  在学生练习中,不可避免地有些学生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操作,例如QQ聊天。当然这种行为不应提倡,但教师就应该严厉地批评或采取惩罚性措施吗?我觉得也没必要,事实上,他们能把QQ软件下载安装出来,已经经过了一番探索。为了避开教师的眼睛,学生经常在教师不注意时玩游戏,当教师靠近时,他们会最小化或关掉程序,切换到其他界面,而在许多时候,学生手忙脚乱,不是鼠标点不中按钮就是窗口标题栏缩进屏幕顶部无法关闭被发现。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外,还可以将计就计,教会他们用“Alt F4”组合键或在任务栏上右击窗口按钮关闭,还可以介绍用“Alt Tab”键进行界面切换。我想对这几项的操作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学生偷着打游戏,不必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只须在学生练习时增加巡视频率,就可大大减少其概率。只是通过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况,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书本知识,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现在的教学环境一般都是网络机房,这种教学环境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站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了信息加工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但是在运用网络时,也存在着误区,难有实际效益,使得网络教学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书本中的知识点、问题都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殊不知,教师形象生动的讲解往往也是学生兴趣的来源;机房硬件的制约也限制了网络的运用,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不是忙于指导学生的操作,而是忙于解决电脑在登陆网站后死机的“故障”,或者无奈的看着学生对着久久不愿打开的网页发呆!因此,在运用网络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教条或者有所依赖,必须因地制宜。
其他文献
西红柿也能做电池?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