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泪腺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住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泪腺区占位性病变91例(102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1种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就诊原因、性别、影像学检查资料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91例患者中男性46例(50.5%),女性45例(49.5%),年
【机 构】
: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云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云南省眼病临床医学中心,昆明 650021,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云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云南省眼病临床医学中心,昆明 65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泪腺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布。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住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泪腺区占位性病变91例(102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1种以上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就诊原因、性别、影像学检查资料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结果91例患者中男性46例(50.5%),女性45例(49.5%),年龄1岁1个月至72岁,平均年龄43岁。良性肿瘤共58例(63.7%),发病前3位的是多形性腺瘤43例(47.3%)、皮样囊肿6例(6.6%)、炎性假瘤6例(6.6%);恶性肿瘤共33例(36.3%),发病前3位的是腺样囊性癌15例(16.5%)、腺癌6例(6.6%)、淋巴瘤5例(5.5%)。最常见的就诊原因是眼球突出,共50例(54.9%),其中30例为多形性腺瘤患者;其次是发现眉弓部包块,共22例(24.2%);第3位是眼及眼周围部疼痛,共9例(9.9%),其中5例为腺样囊性癌患者。
结论云南地区泪腺区占位性病变手术患者中最常见的良性病变是多形性腺瘤,以眼球突出为主要症状;最常见的恶性病变是腺样囊性癌,以眼及眼周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华眼科杂志,2019,55:842-846)
其他文献
1例因右眼下睑及周围组织肿胀6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眼部检查发现右眼眶下部触及横条形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无触压痛;外下方眶缘较钝,颧面部软组织增厚且较硬;头面部散在片状红色丘疹,血清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数显著增高;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下斜肌增厚伴周围组织炎性反应,双眼泪腺稍大。右眼眶下部占位探查手术中仅发现下斜肌肿胀肥厚,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中华眼科杂志
患者主诉视力下降4年就诊于眼科。根据眼底检查考虑患者为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基因检测出患者鸟氨酸转移酶(OAT)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将患者血清进行鸟氨酸含量测定后确诊为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中华眼科杂志,2019,55:872-874)
儿童眼眶脉管畸形在眼眶疾病中十分常见,对患儿的视力、外观及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可引起多种并发症。1999年以前,国内对脉管畸形的分类不一致,治疗方法不多,以手术为主,疗效也不够理想。本文在复习国内外脉管畸形分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儿童眼眶脉管畸形的治疗情况,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提出及早采用有效和恰当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控制眼眶脉管畸形发展的观点,以供临床讨论。(中华眼科杂志,2019,55:818-8
采用基因检测方式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筛查和遗传咨询十分必要,其不仅可指导临床治疗、随访,预测其同胞亲属及子女的患病风险,还可借助产前诊断技术,降低RB患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减轻RB患者家庭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在欧美发达国家,对RB先证者进行基因检测已成为临床常规工作。在我国,目前RB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基因诊断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重点阐述基
目的总结IgG4相关眼病(IgG4-ROD)泪腺病变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0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经泪腺肿物切除术且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以泪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为主并排除淋巴瘤、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的泪腺病变患者40例(56只眼)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标本。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对组织蜡块标本切片
目的分析评估视网膜母细胞瘤(RB)玻璃体切除术后复发眼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组织病理学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病理室进行组织病理学会诊并存档的29例(29只眼)RB患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全部患者均系在外院玻璃体切除术后肿瘤复发行眼球摘除术,外院病变组织切片由本科室病理医师会诊阅片并书写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根据
目的探讨眶颞部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特征和眼睑畸形整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4月至2017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肿瘤切除和畸形整复手术治疗的24例眶颞部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观察总结性别、年龄、眶周组织受累情况、手术方式、随访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手术时年龄(15±7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常伴发高眼压,发生机制复杂,包括肥大水肿的眼外肌压迫眼球壁;眶内结缔组织及眼肌肥大水肿使眶压增加,导致房水静脉压升高,房水流出阻力增加等。此外,测量眼压的眼位及使用的仪器对眼压测量的精准度也有较大影响。同时,极少数TAO患者合并原发性青光眼。TAO高眼压是否需要降眼压治疗,本文在分析高眼压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应针对TAO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以获得最佳临床疗
1例右眼视物不清7个月、左眼视物不清1个月余患者就诊神经内科,患者幼时患肌张力障碍,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行全基因测序发现线粒体复合体Ⅰ组装因子NDUFAF5突变,结合患者父母及儿子基因检测结果,患者诊断为线粒体复合体Ⅰ组装因子NDUFAF5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视神经病伴肌张力障碍。该突变位点在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中少见,治疗效果不佳。(中华眼科杂志,2019,55:86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