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詈骂语的比较研究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vv5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网络新闻评论中,汉日网络詈骂语的具体语料,首先基于语义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语与日语詈骂语的数量与种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总结了詈骂语在网络环境下的新的形式特点。研究表明汉语与日语的詈骂语数量相差不大,区别在于使用詈骂语的语义的偏好上。汉语詈骂语倾向使用贬低对方亲属的詈骂语,而日语詈骂语倾向使用贬低对方智力,能力的詈骂语。而这种不同倾向的使用偏好体现了中国社会中人本主义的深刻影响,日本社会重视集团主义的民族文化差异。从构造形式上,汉日网络詈骂语的基本形式为字母型与谐音型。
  关键词:汉日网络詈骂语;文化;构造形式
  一、序言
  詈骂是同义连文,詈即骂也。而骂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1]在日语中,大辞林对詈骂语的解释为:罵詈:きたない言葉で悪口を言うこと。また、その言葉。ののしり(用粗俗的语言骂人的话及行为),而对于詈骂语的具体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标准。许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日本学者广井(1985)从詈骂语的发话者出发,将带有恶意与语言本身的粗鄙性作为詈骂语的重要特点。中国学者胡士云(1997)指出,除了发话者的恶意与用词的粗鄙性,从听话者即被骂的人的角度来说,受到了贬低与侮辱是詈骂语的首要因素。大部分学者都强调的是恶意与粗鄙性两方面,于是本文把“面向对方的用粗俗语言来表达发话者恶意的,并使听话者感到屈辱”的骂语统一称为詈骂语。
  詈骂语的使用作为一种包含浓烈情感的语言现象,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语言生活中广泛出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出了丰富的形态。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因为各种网络论坛的兴起,詈骂语的使用率与各种变体进一步增加,不仅表现了每个使用者的心理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社会发展情况。对中日网络论坛上出现的詈骂语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日詈骂语的文化因素和网络詈骂语的特征,更有利于我们了解中日社会文化的差异,增强相互了解。
  二、詈骂语的先行研究
  对詈骂语的研究上,中日都有比较丰富的成果。日本方面,星新一(1989)从词性,句型角度研究了日语詈骂语的定义及分类情况;滨田(1988)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了日汉詈骂语的攻击性,总结出汉语攻击性比日语更高的特点。中国方面,江结宝(1999)讨论了汉语詈骂语的使用动机及作用。上述研究主要对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中日詈骂语进行了比较,重点在于构造、定义和分类上。关于网络新闻评论中出现的,更加口语化的詈骂语的中日比较并不多见。该文分别从中日网民活跃度较高的网站上分别抽取了四篇新闻下的网民评论中的詈骂语,进行了类别与数量的对比分析,在发现现代社会中中日詈骂语的异同之处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网络詈骂语的特点,以便增强对中日两国的社会文化的了解。
  三、汉日网络詈骂语的比较
  笔者分别从中国的新浪微博与日本的2CH网站中抽取了以虐待为主题的四篇新闻下的评论,并对其中的詈骂语进行了总结,并按照其中出现的詈骂语的语义进行了分类。将所有的詈骂语分成了七类。如表1所示。
  (一)汉语网络詈骂语
  将四篇新闻下所有的汉语詈骂语按照语义进行分类后,其出现频率整理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所搜集的四篇新闻评论中,汉语詈骂语一共出现了134条。从语义角度来看,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把人贬低为动物或非生物的詈骂语,所占比例为66.42%;其次是贬低人的智力与能力,所占比例为18.80%。接着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后,分别为贬低亲属(9.70%)、把人贬低为粪尿等污秽物(2.99%)、贬低年龄(1.49%)、贬低地域(0.75%)的詈骂语,没有出现的詈骂语是贬低外貌的詈骂语。
  (二)日语网络詈骂語
  将四篇新闻下所有的日语詈骂语按照语义进行分类后,整理内容如表3所示。
  从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所搜集的四篇新闻评论中,日语詈骂语一共出现了162条。从语义角度来看,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与智力,能力相关的詈骂语,所占比例为59.88%;其次是与粪尿等污秽物相关的詈骂语,所占比例为18.80%。接下来出现频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把人贬低为动物、非生物(9.26%)、贬低民族、地域(9.26%)、贬低年龄(6.17%)、贬低外貌(2.47%)。没有出现的詈骂语是贬低亲属的詈骂语。
  (三)汉日网络詈骂语的异同点
  通过以上对詈骂语数量与詈骂方式上分布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日语与汉语的詈骂语的异同点。相同点具体表现在:首先,在数量上,搜集到的汉语网络詈骂语有134条,日语网络詈骂语有162条,数量差别不大。这表明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空间给予了网民抒发个人意志,张扬性格的空间,在网络上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诉求,直观地吐露自己的情感是两个国家网民的共同点。这导致詈骂语这种过去“难上大雅之堂”的常见于口头的语言形式也通过网络媒体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并具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性。
  其次,从出现频率来看,汉语和日语网络詈骂语中都存在出现频率超过50%的詈骂方式,汉语是与动物、非生物相关的詈骂语,出现频率为66.42%。日语是与智力、能力相关的詈骂语,出现频率为59.88%。这表明从使用频率上看,网络詈骂语的方式比较单一。
  不同点具体表现在汉语网络詈骂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与动物、非生物相关的詈骂语(66.42%),而在日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与智力、能力相关的詈骂语(59.88%)。与动物、非生物相关的詈骂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观念的深刻影响。人作为万物之灵,与其他动物相比拥有尊严感与优越感。因此人本主义自觉将人与动物分开,人为贵,动物为贱,表现出严格的等级观念。[3]因而在使用詈骂语来贬损对方时,中国网友也更倾向把对方贬损为动物、非生物来表示他们的行为与没有道德修养的禽兽无异,直接表达了鄙夷之意。而在日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与智力与能力相关的詈骂语。与智力与能力相关的詈骂语不仅体现了对对方智力的贬低,很大程度上是指对违背社会规范的指责,表现了日本集团主义的倾向。集团主义是一种封闭体系,表现出强烈的群体间疏离感、离心力和群体间竞争倾向。它实际是一种行为体优先以所在集团而非个体亦非全社会为基准判定社会行为的目标利益手段。[4]这种集团之间的规则与要求在现代社会则体现为日本这个小集体本土社会的基本规范。因而在使用詈骂语来贬损对方时,日本网友倾向指责他们的行为违背了日本社会的常识,给周围人带来了麻烦。   四、汉日网络詈骂语的构造形式特征
  任何一种语言如果置于不同的环境都会处在不停地变化中,现代生活的某种特殊情景,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有效迅速做出反应。[5]网络环境给予普通人自由抒发意见的空间,网友们为了彰显个性,改变了文字的形式,创造了大量的语位变体,即书写形式不同,但指向的文字和表达的意思没有改变。同时,詈骂语因为粗俗性在网络空间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网友更倾向于使用詈骂语不同形式的语位变体。在对搜集的詈骂语进行整理后,可以发现汉日网络詈骂语使用的语位变体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字母型和谐音类两种。
  (一)字母型
  字母型就是使用汉语拼音中的首字母和日语罗马音的首字母对詈骂语进行缩略的一种表现形式。网友在进行交流时,为了规避网络审查的风险,会用詈骂语的首字母对该词汇将詈骂语进行缩略。比如汉语中的MD就是“妈的”的缩略,属于与亲属相关的詈骂语日语中的DQN是对ドキュン的罗马音的缩略,形容没有常识,违背社会规范的人。字母型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网络詈骂语隐晦性的特色,也使得攻击性大幅降低。[6]
  (二)諧音型
  谐音型指通过谐音,转换詈骂语的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汉字中存在大量音同形不同的汉字。网友在发表评论时,可能因为输入法的问题打错了字,但因为错字反而带来了幽默的效果,所以逐渐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谐音型詈骂语,并迅速传播开来。比如汉语网络詈骂语中的“淦”是将与亲属相关的詈骂语“干”的字形进行同音替换,而“淦”本身不属于常见字,将“干”替换成“淦”,展现了网友化粗俗为优雅的自得心理。日语网络詈骂语中出现的“基地外”和“池沼”分别是気違い和知障的同音替换,都是用来形容违背常识、无知、作出出格行为的人。同时,日语中还存在故意使用错误的字来进行讽刺的行为。比如“マスゴミ”是将表示“媒体”的意思的“マスコミ”进行浊化,表达了对媒体的讽刺。
  五、结语
  詈骂语作为一种传统的突破文化禁忌的语言形式,属于宣泄情感,抒发不满,体现个人强烈的道德倾向与价值判断的语言形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使用偏好情况。通过对其在网络时代的使用频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特点。汉语詈骂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把人贬低为动物、非生物的詈骂语,其詈骂方式的高频使用间接证明了中国文化中人本主义的深刻影响。而日语詈骂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贬低智力、能力的詈骂语,其詈骂方式的多用也证实了日本社会中集团主义的倾向。
  在网络时代,虚拟空间的特色使得詈骂语产生了大量的语位变体。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谐音变体和字母型变体。这两种变体的产生体现了网络时代网友“避俗趋雅”的心理。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论坛中八篇新闻的评论,存在语料较少和语料来源比较单一的问题。研究结果可能会有所偏颇。对更多网络中的詈骂语进行研究,使用语料库数据等进一步分析中日网络詈骂语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展开更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邹婉婧(1997—),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松村明.大辞林[K].第3版.东京:三省堂,2006.
  〔3〕孙顺霖.中国人的骂[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
  〔4〕杨久成.日本集团主义文化内涵刍议[A].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洛阳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中心.第八届日本学研究论坛论文集(五)[C].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5〕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6〕王俊杰.网络骂詈语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少儿文艺晚会是各类电视文艺晚会中的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的晚会相比,虽有共通之处,但少儿晚会也有差异性与自身的特殊性,为更好地做好少儿文艺晚会直播工作,将少儿表演更好呈现在广大受众眼前,晚会导演组应积极全面地做好晚会节目的策划与实施工作,根据计划执行的同时做好直播应急备案。文章主要阐述少儿文艺晚会直播的策划内容、制作及实施阶段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文艺晚会;少儿晚会;直播
作者简介:李多元(1989—),女,回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與技法研究。
因为在无数影片中,父一代与子一代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所以化解矛盾就成为了影片中永恒的主题。在影片中,无论是子一代形象还是父一代形象,都是来源于生活现实,故此这样的影片也总是能够引发无数观众深思。作为以血缘关系为本源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理念,父子之道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极其重大。父义母慈、父贤子孝的伦理图景是中国民众内心中永恒呼唤的景况。然而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父子形象的书写与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被运用到教学工作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对于小提琴教学而言,传统方式逐渐暴露出滞后性,已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因此要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文章首先介绍数字化教学相关内容,再分析小提琴教学基本现状,最后论述具体应用,以不断提升小提琴教学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小提琴教学;具体运用  数字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摘要:蒲松龄先生所著的《聊斋志异》中刻画了许多集万千美好于一身的绝代佳人,她们温柔多情、才貌俱佳、兰心蕙质、善解人意,令人心向往之;还有一类则是作者厌恶并在书中予以惩儆的,多为动辄河东狮吼使金刚低眉的悍妻妒妇。若以今日眼光看待之,其中包含许多合理之处。现以《江城》为例,叙述其在女性关照视角下的形象意义。通过解析“江城”这一形象的由来,我们发现江城的出现是偶然中的必然,是时代的推波助澜。  关键词:
摘要:市场经济与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国内波兰语专业重视“应用性”而忽视“人文性”,波兰文学阅读课程面临被边缘化风险。从外语专业“功用”之思入手,明确文学文本阅读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国内波兰语专业文学阅读课程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明确波兰文学阅读课程的课程定位,发挥文学文本真正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波兰;文学文本;课程教学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一带一
展览(参展):  2004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 广州  “第十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获铜奖 武汉  2005年  “艺术事件” 福斯特美术馆 汉诺威·德国  “第一届武汉美术作品展”获学术奖 武汉  2013年  “后学院艺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4年  “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  “卡提—2016学院空间展”湖北美术馆  “懿苏—汤湖当代油画作品展”
摘要:由于时代需要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正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渐普及。文章比较分析了线下舞蹈教学与线上舞蹈教学的异同,总结线上舞蹈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旨在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深入了解线上舞蹈教学,促进线上教学在舞蹈教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线上教学;舞蹈教学;优势;劣势  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众多新型教育平台不断涌现,加速了在线舞蹈教
摘要:凯特·莫顿在哥特式的情境下,从家庭生活的视角来叙述女性在历史中的社会地位,故事突出女性的被囚禁与无自由,展现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反抗与斗争。本文将从女性哥特视角出发,着眼于主人公家族、婚姻及自我实现三个方面,探究其死亡的内在原因,展现在历史大背景下女性独特的情感力量。  关键词:女性哥特;性别焦虑  女性哥特是对传统哥特的发展与脱离,是“用哥特式的叙述形式书写女性主义的女权主义精神”(徐颖果
摘要:弥尔顿《失乐园》中上帝形象塑造的矛盾性尤其体现在“理性”的双面性。一方面,上帝是理性的象征,创造了具有理性特征的人类。另一方面,上帝存在非理性的因子,其所作所为专横、强暴、狭隘,强调作为上位者的权威性。  关键词:上帝;理性;矛盾性  弥尔顿以《圣经》为参考,表达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哀痛、追求和思考,将撒旦反抗上帝、亚当夏娃偷尝禁果等简单的圣经故事构思成恢宏庄严、典雅朴实的伟大传世史诗。其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