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9360.5亿元,同比增长26.4%。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0.87%、8.40%,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61和0.48个百分点。
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9360.5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电信18545.4亿元,增长27.1%;邮政815.2亿元,增长11.8%。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业务收入771.5亿元,增长21.2%。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新增8622.8万户,达到54728.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户,达到36544.8万户。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87%、8.40%,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61和0.48个百分点。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24.0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28个百分点。无线寻呼业务在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为0.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卫星通信在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为0.1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8个百分点。
一、全国通信业务进展状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是业务总量。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9360.5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电信18545.4亿元,增长27.1%;邮政815.2亿元,增长11.8%。
二是业务收入。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业务收入771.5亿元,增长21.2%。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呈逐月稳步攀升趋势。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走势与通信行业一致。邮政业务收入增速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到去年8月低至14.3%,而12月份则达到21.2%的同比增长率。
(二)电话用户发展
1.固定电话。2007年1~12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户,达到36544.8万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减少273.5万户,达到24859.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增加39.9万户,达到11685.5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从上年底的24.6%下降到23.1%。固定电话用户中,公用电话用户、办公电话用户发展较快,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07年底,我国每千人所拥有的公用电话数已经达到22.6部。住宅电话用户虽然仍是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的主体,但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移动电话。2007年1~12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8622.8万户,达到54728.6万户。2007年是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其中10月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13.2万户,刷新单月增长纪录。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1.6部/百人。2007年1~12月份,移动分组数据用户新增1217.1万户,达到15026.4万户。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渗透率从上年底的27.5%进一步上升到30.0%。
(三)互联网用户
2007年,全国网民数新增7300万人,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0%。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1~12月份,互联网拨号用户比上年末减少了695.7万户,降至1949万户;专线用户比上年末增加了942万户,达63902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61.1万户,达到6646.4万户;其中xDSL用户比上年末新增1491.8万户,达到5201.6万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有小幅增长,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其中,电信投资完成额为2279.9亿元,增长4.3%。而邮政投资完成额仅为42.1亿元,增长5.5%。
二、业务结构分析
(一)电信业务收入
2007年1~12月份,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收入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771.5亿元,增长21.2%。电信业务收入中,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3702.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0.9%;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1747.8亿元,同比下降5.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4.0%;长途电话网业务收入1205.2亿元,同比增长4.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6%;数据通信网业务收入611.2亿元,同比增长46.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2249.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7.5%上升到30.9%。
(二)本地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累计达到6761.4 亿次,同比下降3.6%。固定本地通话中,传统电话通话量5030.4亿次,下降3.3%;无线市话通话量1731.0亿次,下降4.4%。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21482.3亿分钟,同比增长35.3%。
2007年1~12月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中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下降幅度较大,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184.3亿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5%。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781.2亿次,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7%;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5795.9亿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7%。
(三)长途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我国固定传统国内长途通话时长10458255.3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2%,增速低于三季度1.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10330857.8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2%,增速低于三季度1.3个百分点;国际去话67799.8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9%,比三季度降低了3.4个百分点;港澳台去话59597.7 万分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比三季度增加了1.2个百分点。移动长途业务近三年持续增长,通话时长从2005年同期的986.0亿分钟增加2007年的1573.6亿分钟,在长途电话通话时长比重,从28.51%增加到38.27%。
(四)移动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份,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含本地)为230558665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7%。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15610724.7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9.6%;国际通话时长58243.1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6%;港澳台通话时长67000.8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5.8%;移动短信业务量5921亿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8%。
(五)IP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份,我国IP 电话通话时长合计累计达到14925619.5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0.3%,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为14714797.3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0.4%;国际电话通话时长为122143.7万分钟,比上年同期降低0.8%,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88678.6万分钟,比上年同期下降16.8%。
三、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
(一)中国移动
2007年,中国移动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619亿元,同比增长40.4%;移动电话用户净增6811万户,达到38660万户;全年累计计费通话时长达到19130亿分钟,同比增长41.9%;计费短信业务量达到5027亿条,同比增长42.3%;计费彩信业务量145亿条,同比增长163.9%。
1.全球26家顶级运营商聚首北京。为更好地服务北京奥运会,中国移动进一步改进了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奥运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了地下覆盖、室内深度覆盖,并实现了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网络覆盖,以保障奥运火炬经行珠峰的通信需要。
2.中国移动举行首届集团用户大会,推动移动信息服务。中国移动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发挥“移动信息专家”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关注社会难点、热点,大力推动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在“三农”、市政、金融、教育、交通等行业和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此外,中国移动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医疗卫生、党员廉政教育等方面的移动信息化应用,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3.中国移动对垃圾短信可自行屏蔽。作为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日前召开的“金牌服务满意100”主题服务活动的一部分,对于1062、1066开头的梦网号码发送的短信,若用户认为是垃圾信息的短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屏蔽。同时,中国移动对“10086999”不良信息举报站也进行了升级,不仅能接收单纯短信举报,也能接收彩信等其他格式的不良信息的举报。
4.中国移动不断强化12580 业务功能。中国移动的优势在于手机终端的便携性,这为12580的普及提供了最好的帮助。12580综合信息业务初期采取的是“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排名、广告等收益;后期将考虑给用户提供有偿性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当中国移动全面推广12580时,目标必定会直指信息服务的制高点。中国移动的12580与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
5.中国移动基本完成八城市TD建设。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基本基本完成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扩大的TD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建设任务,在短短300多天时间内完成了同区域内GSM 网络10多年基站建设量的总和。即将开始网络应用测试,保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能提供有特色的奥运移动通信服务。
6.中国移动试水GPS导航应用业务。中国移动推出了GPS手机导航业务,目前只在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开通此项服务。作为通信运营商的龙头,中国移动具有其他GPS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厂商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独有的宣传渠道,低廉的宣传成本,这些因素无疑成为中国移动GPS导航业务市场拓展的有力保障。
7.中国移动全面启动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移动全面启动了以节能减排工作为核心的“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移动日前首批与4个主要设备供应商及11个配套供应商签订了“绿色行动计划”战略合作备忘录,涉及移动通信主设备、网络优化设备、天馈线、电源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等多个产品领域。
(二)中国联通
2007年,中国联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7.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移动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7%,占移动业务收入比例达到22.5%。净增移动电话用户1825.3万户,达到16249.0万户。
1.中国联通超级炫铃用户逾千万。截至去年11月底,该业务在网用户已突破100万户,平均月增幅逾30%。2007年11月份又推出了“气象超级炫铃”业务,为超级炫铃业务的推广开拓了新的模式。中国联通还将陆续推出“新闻超级炫铃”、“股票超级炫铃”等更多超级炫铃服务,让超级炫铃成为联通增值业务中的一大亮点。
2.中国联通全面启用统一短消息服务接入代码。自2007年12月1日起,中国联通正式启用统一“106”号段的短消息服务接入代码,从而不断规范移动增值商的短消息服务,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中国联通重庆上海广州三地IMS 技术试验项目通过验收。中国联通于2006年3月启动了IMS技术试验项目,由联通总部技术部牵头分别在重庆、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IMS 技术试验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中国联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为其保持移动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整合各类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但联通技术部的王明会认为,目前IMS大规模商用的条件还不成熟。
4.中国联通发力手机导航。2008年奥运会对于位置业务、导航业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而2006年就启动手机导航业务的中国联通,也把导航业务纳入到2008年重点推广业务中。
5.中国联通梳理C网资费套餐。从2008年开始,名目繁多的联通各地资费套餐现状有望得到改善。联通已经对旗下近万种资费套餐进行梳理,并将把C 网资费分为新的四大体系。据联通集团C网经营部相关媒体负责人毕海清介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新的C网资费将分为“明码标价类”、“包月类”、“增值业务类”、“商旅类”四大类,从2008年开始,各地联通均将执行新的资费分类体系。上述四类资费将按照各省的情况具体执行,各省联通可选择性推出具体套餐。包括广东联通等部分省级联通,已经开始推出低至最低5元包月的上网套餐。等等。
(三)中国网通
中国网通2007年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43.2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2.6%。2007年,中国网通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61.8万户,达到11878万户。其中,传统固定电话用户9010万户,无线市话用户286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628万户,达到2266万户,渗透率为25.15%。
1.中国网通在港推网络新业务。中国网通子公司——网通(香港)运营有限公司将会在香港推出企业全球网络优化方案业务。网通拟在港推出的企业全球网络优化方案业务的服务范围,包括网络平滑升级方案、互联网高速接入方案、一站式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外包、软件发展、IDC以及资料备份等,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面网络解决方案。
2.天津网通全面升级“亲情1+”套餐。“亲情1 ”是天津网通为家庭客户提供的满足多种通信需求的组合产品,下设“亲情随身(固话 小灵通)”、“亲情在线(固话 宽带)”、“亲情无限(固话 小灵通 宽带)”三类套餐,同时为家庭客户提供合帐缴费等多种服务,满足了家庭成员各项通信需求。
3.中国网统为“奥运”展开综合服务。“宽带奥运”是中国网通“宽带战略”和“奥运战略”的结合,也是中国网通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网通来说,“宽带奥运”体系是系统全面的完整体系,中国网通从高速网络、宽带接入、综合业务、丰富应用和便捷服务5个层面进行规划并大力实施。并将通过现场经理、奥运呼叫中心、先进的监控平台、快速的应急渠道,提供立体化的便捷服务。
4.中国网通将与日本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公司合作。中国网通与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 公司合作,将共同推广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即小灵通业务,双方将在中国市场引进数据通信服务等深度业务方面进行研究和技术合作。
(四)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预计实现通信主营业务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2.4%;同时实现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加1.9%。截止2007年底,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6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817万户,商务领航用户达到194万户,我的e家用户达到1060万户。
在国内固定通信业务量下滑的趋势下,中国电信正在积极地转型,一方面改造传统网络以适应发展需要,增加网络带宽和无线接入方式;一方面积极引入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寻找业务发展的“蓝海”,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如“号百”、商务领航、固网支付、数字音乐平台和动态黄页数据库。
目前,固网支付业务已能提供所有带银联标志借记卡的余额查询,十余家银行卡转账和跨行转账,以及招商、浦发、深发、平安等银行信用卡自助还款功能。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固网支付终端上,使用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缴付水、电、煤、电话等公用事业账单,以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聚信卡等服务。借助固网支付终端,市民在家中即可办理多种银行业务,有效缓解银行营业网点的排队压力,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使工作繁忙,经常需要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缴付公共事业账单的用户免去奔波之苦,创造便捷生活。
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9360.5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电信18545.4亿元,增长27.1%;邮政815.2亿元,增长11.8%。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业务收入771.5亿元,增长21.2%。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新增8622.8万户,达到54728.6万户;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户,达到36544.8万户。移动通信收入和数据通信收入,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87%、8.40%,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3.61和0.48个百分点。而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24.01%,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28个百分点。无线寻呼业务在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为0.0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卫星通信在电信业务收入比重为0.1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08个百分点。

一、全国通信业务进展状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是业务总量。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19360.5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电信18545.4亿元,增长27.1%;邮政815.2亿元,增长11.8%。
二是业务收入。2007年1~12月份,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业务收入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业务收入771.5亿元,增长21.2%。通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呈逐月稳步攀升趋势。其中,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走势与通信行业一致。邮政业务收入增速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到去年8月低至14.3%,而12月份则达到21.2%的同比增长率。
(二)电话用户发展
1.固定电话。2007年1~12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33.7万户,达到36544.8万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减少273.5万户,达到24859.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增加39.9万户,达到11685.5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在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从上年底的24.6%下降到23.1%。固定电话用户中,公用电话用户、办公电话用户发展较快,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07年底,我国每千人所拥有的公用电话数已经达到22.6部。住宅电话用户虽然仍是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的主体,但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2.移动电话。2007年1~12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新增8622.8万户,达到54728.6万户。2007年是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其中10月份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13.2万户,刷新单月增长纪录。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1.6部/百人。2007年1~12月份,移动分组数据用户新增1217.1万户,达到15026.4万户。移动分组数据业务的渗透率从上年底的27.5%进一步上升到30.0%。
(三)互联网用户
2007年,全国网民数新增7300万人,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6.0%。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宽带化。1~12月份,互联网拨号用户比上年末减少了695.7万户,降至1949万户;专线用户比上年末增加了942万户,达63902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61.1万户,达到6646.4万户;其中xDSL用户比上年末新增1491.8万户,达到5201.6万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有小幅增长,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其中,电信投资完成额为2279.9亿元,增长4.3%。而邮政投资完成额仅为42.1亿元,增长5.5%。
二、业务结构分析
(一)电信业务收入
2007年1~12月份,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收入8051.6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电信7280.1亿元,增长10.9%;邮政771.5亿元,增长21.2%。电信业务收入中,移动通信网业务收入3702.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0.9%;固定本地电话网业务收入1747.8亿元,同比下降5.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4.0%;长途电话网业务收入1205.2亿元,同比增长4.8%,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6.6%;数据通信网业务收入611.2亿元,同比增长46.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2249.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7.5%上升到30.9%。
(二)本地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累计达到6761.4 亿次,同比下降3.6%。固定本地通话中,传统电话通话量5030.4亿次,下降3.3%;无线市话通话量1731.0亿次,下降4.4%。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21482.3亿分钟,同比增长35.3%。
2007年1~12月份,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中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下降幅度较大,本地网内拨号上网通话量184.3亿次,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5%。本地网内区间电话通话量781.2亿次,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7%;本地网内区内电话通话量5795.9亿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7%。
(三)长途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我国固定传统国内长途通话时长10458255.3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2%,增速低于三季度1.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10330857.8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2%,增速低于三季度1.3个百分点;国际去话67799.8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9%,比三季度降低了3.4个百分点;港澳台去话59597.7 万分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5%,比三季度增加了1.2个百分点。移动长途业务近三年持续增长,通话时长从2005年同期的986.0亿分钟增加2007年的1573.6亿分钟,在长途电话通话时长比重,从28.51%增加到38.27%。
(四)移动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份,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含本地)为230558665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7%。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15610724.7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9.6%;国际通话时长58243.1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9.6%;港澳台通话时长67000.8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5.8%;移动短信业务量5921亿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8%。
(五)IP电话业务
2007年1~12月份,我国IP 电话通话时长合计累计达到14925619.5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0.3%,其中国内长途通话时长为14714797.3万分钟,比上年同期增长0.4%;国际电话通话时长为122143.7万分钟,比上年同期降低0.8%,港澳台电话通话时长累计达到88678.6万分钟,比上年同期下降16.8%。
三、主要运营商发展情况
(一)中国移动
2007年,中国移动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619亿元,同比增长40.4%;移动电话用户净增6811万户,达到38660万户;全年累计计费通话时长达到19130亿分钟,同比增长41.9%;计费短信业务量达到5027亿条,同比增长42.3%;计费彩信业务量145亿条,同比增长163.9%。
1.全球26家顶级运营商聚首北京。为更好地服务北京奥运会,中国移动进一步改进了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奥运城市的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了地下覆盖、室内深度覆盖,并实现了对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网络覆盖,以保障奥运火炬经行珠峰的通信需要。
2.中国移动举行首届集团用户大会,推动移动信息服务。中国移动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发挥“移动信息专家”的网络和技术优势,关注社会难点、热点,大力推动重点行业信息化应用,在“三农”、市政、金融、教育、交通等行业和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此外,中国移动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医疗卫生、党员廉政教育等方面的移动信息化应用,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3.中国移动对垃圾短信可自行屏蔽。作为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日前召开的“金牌服务满意100”主题服务活动的一部分,对于1062、1066开头的梦网号码发送的短信,若用户认为是垃圾信息的短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实现屏蔽。同时,中国移动对“10086999”不良信息举报站也进行了升级,不仅能接收单纯短信举报,也能接收彩信等其他格式的不良信息的举报。
4.中国移动不断强化12580 业务功能。中国移动的优势在于手机终端的便携性,这为12580的普及提供了最好的帮助。12580综合信息业务初期采取的是“后向收费”的商业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排名、广告等收益;后期将考虑给用户提供有偿性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当中国移动全面推广12580时,目标必定会直指信息服务的制高点。中国移动的12580与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

5.中国移动基本完成八城市TD建设。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基本基本完成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等8个城市扩大的TD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建设任务,在短短300多天时间内完成了同区域内GSM 网络10多年基站建设量的总和。即将开始网络应用测试,保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能提供有特色的奥运移动通信服务。
6.中国移动试水GPS导航应用业务。中国移动推出了GPS手机导航业务,目前只在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开通此项服务。作为通信运营商的龙头,中国移动具有其他GPS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厂商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独有的宣传渠道,低廉的宣传成本,这些因素无疑成为中国移动GPS导航业务市场拓展的有力保障。
7.中国移动全面启动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移动全面启动了以节能减排工作为核心的“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移动日前首批与4个主要设备供应商及11个配套供应商签订了“绿色行动计划”战略合作备忘录,涉及移动通信主设备、网络优化设备、天馈线、电源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等多个产品领域。
(二)中国联通
2007年,中国联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7.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移动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7%,占移动业务收入比例达到22.5%。净增移动电话用户1825.3万户,达到16249.0万户。
1.中国联通超级炫铃用户逾千万。截至去年11月底,该业务在网用户已突破100万户,平均月增幅逾30%。2007年11月份又推出了“气象超级炫铃”业务,为超级炫铃业务的推广开拓了新的模式。中国联通还将陆续推出“新闻超级炫铃”、“股票超级炫铃”等更多超级炫铃服务,让超级炫铃成为联通增值业务中的一大亮点。
2.中国联通全面启用统一短消息服务接入代码。自2007年12月1日起,中国联通正式启用统一“106”号段的短消息服务接入代码,从而不断规范移动增值商的短消息服务,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中国联通重庆上海广州三地IMS 技术试验项目通过验收。中国联通于2006年3月启动了IMS技术试验项目,由联通总部技术部牵头分别在重庆、上海、广州三地进行测试。IMS 技术试验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中国联通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为其保持移动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整合各类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但联通技术部的王明会认为,目前IMS大规模商用的条件还不成熟。
4.中国联通发力手机导航。2008年奥运会对于位置业务、导航业务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而2006年就启动手机导航业务的中国联通,也把导航业务纳入到2008年重点推广业务中。
5.中国联通梳理C网资费套餐。从2008年开始,名目繁多的联通各地资费套餐现状有望得到改善。联通已经对旗下近万种资费套餐进行梳理,并将把C 网资费分为新的四大体系。据联通集团C网经营部相关媒体负责人毕海清介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新的C网资费将分为“明码标价类”、“包月类”、“增值业务类”、“商旅类”四大类,从2008年开始,各地联通均将执行新的资费分类体系。上述四类资费将按照各省的情况具体执行,各省联通可选择性推出具体套餐。包括广东联通等部分省级联通,已经开始推出低至最低5元包月的上网套餐。等等。
(三)中国网通
中国网通2007年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43.2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2.6%。2007年,中国网通固定电话用户减少261.8万户,达到11878万户。其中,传统固定电话用户9010万户,无线市话用户286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628万户,达到2266万户,渗透率为25.15%。
1.中国网通在港推网络新业务。中国网通子公司——网通(香港)运营有限公司将会在香港推出企业全球网络优化方案业务。网通拟在港推出的企业全球网络优化方案业务的服务范围,包括网络平滑升级方案、互联网高速接入方案、一站式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外包、软件发展、IDC以及资料备份等,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面网络解决方案。
2.天津网通全面升级“亲情1+”套餐。“亲情1 ”是天津网通为家庭客户提供的满足多种通信需求的组合产品,下设“亲情随身(固话 小灵通)”、“亲情在线(固话 宽带)”、“亲情无限(固话 小灵通 宽带)”三类套餐,同时为家庭客户提供合帐缴费等多种服务,满足了家庭成员各项通信需求。
3.中国网统为“奥运”展开综合服务。“宽带奥运”是中国网通“宽带战略”和“奥运战略”的结合,也是中国网通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中国网通来说,“宽带奥运”体系是系统全面的完整体系,中国网通从高速网络、宽带接入、综合业务、丰富应用和便捷服务5个层面进行规划并大力实施。并将通过现场经理、奥运呼叫中心、先进的监控平台、快速的应急渠道,提供立体化的便捷服务。
4.中国网通将与日本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公司合作。中国网通与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 公司合作,将共同推广PHS(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即小灵通业务,双方将在中国市场引进数据通信服务等深度业务方面进行研究和技术合作。
(四)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预计实现通信主营业务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2.4%;同时实现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加1.9%。截止2007年底,中国电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26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817万户,商务领航用户达到194万户,我的e家用户达到1060万户。
在国内固定通信业务量下滑的趋势下,中国电信正在积极地转型,一方面改造传统网络以适应发展需要,增加网络带宽和无线接入方式;一方面积极引入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寻找业务发展的“蓝海”,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如“号百”、商务领航、固网支付、数字音乐平台和动态黄页数据库。
目前,固网支付业务已能提供所有带银联标志借记卡的余额查询,十余家银行卡转账和跨行转账,以及招商、浦发、深发、平安等银行信用卡自助还款功能。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固网支付终端上,使用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缴付水、电、煤、电话等公用事业账单,以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聚信卡等服务。借助固网支付终端,市民在家中即可办理多种银行业务,有效缓解银行营业网点的排队压力,改善银行卡用卡环境,使工作繁忙,经常需要信用卡还款、银行卡转账、缴付公共事业账单的用户免去奔波之苦,创造便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