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我们来到一座素以白酒闻名的城市采访,当地的朋友推荐我们品尝一种该地最好的待客酒品。让我们奇怪的是,这并非他们名声在外的那种老窖,而是另一种我们从没听说的“烧酒”,价钱也比前者便宜不少。一尝之下,才知道朋友果真有道理,他们推荐的酒甘洌醇厚,在我看来,甚至胜过大多数全国名酒。
朋友向我们解释说,名酒由于需求量大,往往需要规模化生产,甚至会引入特别的勾兑工艺,所以口感就远不如这原汁原味的酿造酒地道。这是名声带来的弊端。外来者如果没有本地朋友引导,就很容易落入名声制造的陷阱,忽略品质优秀而名声不彰的产品。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每个地方都有某些不为外人知晓的“本地知识(local knowledge)”。在我看来,这其中就蕴涵了前面提到的关于“名声”的悖论。外人眼里的“有名”,和对于本地人来说的“口碑好”,常常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形。第一种名声把游客们驱赶到全城价格最高、广告声音最响亮的那几个商家,而第二种名声则确保了本地人能喝上口味最地道的烧酒。让人恼火的是,作为外来者,游客通常很难了解后一种意义上的名声。好东西似乎总藏在我们身旁不远处,与我们只有一纸之隔。而这层“窗户纸”,其实是本地人长期以来心照不宣的、有时甚至仅通过暧昧眼神传递的当地秘密。
所以对于很多有经验的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原则跟下饭馆点菜正好相反。美食家走进一家饭馆,肯定要专门点该店名声最响亮的招牌菜,图的是吃客多,食材新鲜,厨师的烹饪手法也不容易出差错。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越是热门、名气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存在过度商业开发的现象。听到一个地方名声过于响亮,有经验的旅游者往往反而会心生警惕——凡是经历过景区周边高速路拥堵、酒店客满、公园售票处排长队的朋友,大概都能理解这个道理。这是上面所说的“名声悖论”的另一种版本。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旅行者喜欢自诩为“探索者”的原因。厌倦于各种名声的摆弄,他们每到一地,更乐于刺探、尝试与发现,而不屑于追随与跟从。他们以谍报人员般的警惕性和伪装技能混迹于当地人中间,尝试每一件可疑的当地事物,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截获当地人之间用以交流的密电码,破获一整座城市的秘密。
没错,本刊的报道者们经常就是这么一群喜欢刺探和尝试的人。经过我们的努力,对于局外人来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切,总能显出“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真貌。向读者讲述这其中的过程,也正是我们的职责和乐趣所在。
朋友向我们解释说,名酒由于需求量大,往往需要规模化生产,甚至会引入特别的勾兑工艺,所以口感就远不如这原汁原味的酿造酒地道。这是名声带来的弊端。外来者如果没有本地朋友引导,就很容易落入名声制造的陷阱,忽略品质优秀而名声不彰的产品。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每个地方都有某些不为外人知晓的“本地知识(local knowledge)”。在我看来,这其中就蕴涵了前面提到的关于“名声”的悖论。外人眼里的“有名”,和对于本地人来说的“口碑好”,常常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形。第一种名声把游客们驱赶到全城价格最高、广告声音最响亮的那几个商家,而第二种名声则确保了本地人能喝上口味最地道的烧酒。让人恼火的是,作为外来者,游客通常很难了解后一种意义上的名声。好东西似乎总藏在我们身旁不远处,与我们只有一纸之隔。而这层“窗户纸”,其实是本地人长期以来心照不宣的、有时甚至仅通过暧昧眼神传递的当地秘密。
所以对于很多有经验的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原则跟下饭馆点菜正好相反。美食家走进一家饭馆,肯定要专门点该店名声最响亮的招牌菜,图的是吃客多,食材新鲜,厨师的烹饪手法也不容易出差错。而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越是热门、名气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存在过度商业开发的现象。听到一个地方名声过于响亮,有经验的旅游者往往反而会心生警惕——凡是经历过景区周边高速路拥堵、酒店客满、公园售票处排长队的朋友,大概都能理解这个道理。这是上面所说的“名声悖论”的另一种版本。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旅行者喜欢自诩为“探索者”的原因。厌倦于各种名声的摆弄,他们每到一地,更乐于刺探、尝试与发现,而不屑于追随与跟从。他们以谍报人员般的警惕性和伪装技能混迹于当地人中间,尝试每一件可疑的当地事物,力图在最短的时间里截获当地人之间用以交流的密电码,破获一整座城市的秘密。
没错,本刊的报道者们经常就是这么一群喜欢刺探和尝试的人。经过我们的努力,对于局外人来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一切,总能显出“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真貌。向读者讲述这其中的过程,也正是我们的职责和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