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传统工业中的造纸工业为例,分析了低碳经济对造纸工业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造纸工业企业应对挑战所采取的对策。实践表明:低碳经济并不排斥传统工业,关键是传统工业必须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自身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型工业化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传统工业;造纸工业:新契机
一、低碳经济与我国造纸工业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对碳基能源的低消耗、以及碳捕获和碳封存(cCs)、降低人均“碳足迹”为基本要求,以缓解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新型经济形态。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造纸工业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的造纸工业已经成为低碳的绿色工业,为我国传统造纸工业的革新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国外造纸工业已经拥有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和设备,使我国传统造纸工业有机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有可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率先实现突破。
从挑战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造纸工业企业大多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方面是造纸工业能量使用和原料的优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工艺装备和技术较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加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技术,这对我国造纸工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二是体制和机制的挑战。一方面我国造纸工业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局面必须改变;另一方面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必须建立新的林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和合理利用速生林基地,转型为以木为主的制浆造纸工业,怎样改革旧体制、找到林纸结合新体制的“结合点”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三是思想观念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观念上的一场革命,它不仅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造纸工业企业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而且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并结合政策激励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低碳生产和消费的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造纸业低碳发展之路。
二、低碳经济下造纸工业企业的发展对策
例如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晨呜)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对策措施: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低碳发展之路。武汉晨鸣在这方面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公司成立之后,曾累计投入2.5亿元,建成了碱回收装置和生化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但2001年之后,由于盲目追求产量而偷排污水,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查处。二是大力改善造纸原料的结构。武汉晨鸣过去使用麦草制浆造纸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他们通过发展林地和使用进口废纸进一步优化了原料结构,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的形成。他们还积极参与国家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项目,以逐步实现“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狠抓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开展循环利用。近年来,武汉晨鸣先后投资3亿元建设配套治理废水项目,保持了稳定的达标排放,他们还加强了废水循环利用,并回收电厂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打出了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走低碳经济之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武汉晨鸣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五是积极尝试排污权交易。2007年,湖北省工业排污权交易试点在造纸业展开,武汉晨鸣率先参与,该企业仅COD一项就比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低20%,意味着每年将多出1200多吨的指标,据测算,在排污权交易市场可给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回报。
三、造纸业低碳发展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启示
一是低碳经济并不排斥传统工业。过去对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二种误解:一种是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淘汰传统工业,热衷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另一种是认为,眼下在欠发达地区还是要靠传统工业才能把GDP搞上去,等条件具备了再来搞低碳发展。这两种误解的症结就在于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发展传统工业对立起来。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排斥传统工业,关键是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辩证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工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减少碳排放,像发达国家的造纸工业那样转变成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绿色工业;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历史潮流。传统工业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自身的节能降耗改造和技术升级,才能在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加快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升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我国有广阔市场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资金和低碳技术,实现互利双赢。政府和科技部门要瞄准低碳能源和其他低碳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引导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从目前来看,我国还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规划,对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激励力度有待加强。政府要尽快把发展低碳经济和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纳入“十二五”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路线图,对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指导。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加大对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的力度。传统工业企业也应当明确自己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责任,积极根据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出自己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实现自身脱胎换骨般的转型升级。
四是狠抓体制创新,为传统工业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传统工业要加强内部的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能耗高、污染重、短期内不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应坚决淘汰,同时鼓励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企业优化组合;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尽快建立推进低碳经济的制度并采取各项措施,为传统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传统工业实现低碳和绿色发展。
五是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法律是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保障,也是传统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的保障,要在审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组织有关专家仔细核算传统工业的“碳足迹”,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预算”制度,进一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并由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威性的国内法,形成确保传统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国的传统工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接受低碳经济的挑战,在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与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中克难奋进,开创自身发展的新契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汪光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与中国的贡献[J],求实,2010(2)
[2]陈柳钦,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EB/OL],光明网,http://www.graw.cn/2009—1l
[3]杨洋,林纸一体化造纸也可很“低碳”[N],中国证券报,2010—7—9
[4]中国科学院,《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中国科学院,《201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关键词]低碳经济;传统工业;造纸工业:新契机
一、低碳经济与我国造纸工业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对碳基能源的低消耗、以及碳捕获和碳封存(cCs)、降低人均“碳足迹”为基本要求,以缓解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的新型经济形态。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造纸工业既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机遇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的造纸工业已经成为低碳的绿色工业,为我国传统造纸工业的革新改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国外造纸工业已经拥有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低碳技术和设备,使我国传统造纸工业有机会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有可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率先实现突破。
从挑战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挑战。目前我国的造纸工业企业大多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方面是造纸工业能量使用和原料的优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工艺装备和技术较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增加相当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技术,这对我国造纸工业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二是体制和机制的挑战。一方面我国造纸工业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局面必须改变;另一方面要走低碳发展之路,必须建立新的林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和合理利用速生林基地,转型为以木为主的制浆造纸工业,怎样改革旧体制、找到林纸结合新体制的“结合点”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三是思想观念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思想观念上的一场革命,它不仅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和造纸工业企业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而且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并结合政策激励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低碳生产和消费的行为方式和消费模式,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造纸业低碳发展之路。
二、低碳经济下造纸工业企业的发展对策
例如武汉晨鸣汉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晨呜)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对策措施: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低碳发展之路。武汉晨鸣在这方面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公司成立之后,曾累计投入2.5亿元,建成了碱回收装置和生化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但2001年之后,由于盲目追求产量而偷排污水,受到了国家环保部门的查处。二是大力改善造纸原料的结构。武汉晨鸣过去使用麦草制浆造纸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他们通过发展林地和使用进口废纸进一步优化了原料结构,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的形成。他们还积极参与国家林、浆、纸一体化建设项目,以逐步实现“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狠抓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开展循环利用。近年来,武汉晨鸣先后投资3亿元建设配套治理废水项目,保持了稳定的达标排放,他们还加强了废水循环利用,并回收电厂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打出了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技术水平。走低碳经济之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武汉晨鸣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五是积极尝试排污权交易。2007年,湖北省工业排污权交易试点在造纸业展开,武汉晨鸣率先参与,该企业仅COD一项就比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低20%,意味着每年将多出1200多吨的指标,据测算,在排污权交易市场可给企业带来上千万元的回报。
三、造纸业低碳发展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启示
一是低碳经济并不排斥传统工业。过去对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着二种误解:一种是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淘汰传统工业,热衷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另一种是认为,眼下在欠发达地区还是要靠传统工业才能把GDP搞上去,等条件具备了再来搞低碳发展。这两种误解的症结就在于把发展低碳经济与发展传统工业对立起来。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排斥传统工业,关键是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辩证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传统工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减少碳排放,像发达国家的造纸工业那样转变成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绿色工业;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历史潮流。传统工业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自身的节能降耗改造和技术升级,才能在低碳经济带来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狠抓科技创新,加快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改造和生产工艺设备的升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我国有广阔市场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资金和低碳技术,实现互利双赢。政府和科技部门要瞄准低碳能源和其他低碳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为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引导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从目前来看,我国还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规划,对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激励力度有待加强。政府要尽快把发展低碳经济和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纳入“十二五”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路线图,对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指导。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加大对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引导和支持的力度。传统工业企业也应当明确自己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责任,积极根据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出自己分阶段实施的目标,并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实现自身脱胎换骨般的转型升级。
四是狠抓体制创新,为传统工业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传统工业要加强内部的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能耗高、污染重、短期内不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应坚决淘汰,同时鼓励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企业优化组合;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尽快建立推进低碳经济的制度并采取各项措施,为传统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传统工业实现低碳和绿色发展。
五是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法律是实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保障,也是传统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的保障,要在审慎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组织有关专家仔细核算传统工业的“碳足迹”,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预算”制度,进一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模式,并由全国人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权威性的国内法,形成确保传统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国的传统工业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接受低碳经济的挑战,在加速实现工业现代化与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中克难奋进,开创自身发展的新契机,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型工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汪光焘,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与中国的贡献[J],求实,2010(2)
[2]陈柳钦,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EB/OL],光明网,http://www.graw.cn/2009—1l
[3]杨洋,林纸一体化造纸也可很“低碳”[N],中国证券报,2010—7—9
[4]中国科学院,《2009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中国科学院,《201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