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7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位点二级前哨淋巴结(SSLN)示踪技术在进展期胃癌(AGC)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窦部癌患者88例,术前确定有第5组和第6组淋巴结转移,术中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定位SSLN,观察定位后的显影范围和特点,同时对病灶进行活检。分析SSLN转移检出情况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的关系,并与单个位点SSLN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本组88例AGC患者中79例术中检出SSLN,检出率为90%,SSLN阳性者占SSLN检出者的84% (66/79)。术中共检出SSLN 164枚,其中有癌转移139枚,SSLN阳性数比例为85%。肿瘤最大径≥5 cm、分化程度较差者及浸润程度深患者的SSLN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位点SSLN检测数据相比,SSLN检出率(90%比78%)、SSLN阳性率(85℅比76%)较后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0、4.078,均P<0.05;SSLN阳性例数比例(84%比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05。

结论

在实施AGC根治手术时,应用双位点SSLN示踪技术能够检出更多二级前哨淋巴结。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组织分离技术(CST)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腹壁肿瘤行CST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肿瘤患者均采用CST技术治疗。肿瘤病理类型以隆突性皮纤维肉瘤最多(4例),其次为硬纤维瘤(2例)和结肠癌腹壁转移(2例)。术前CT测量平均肿瘤最大横径(5.3±1.5)cm,肿瘤切除后
腹膜后肿瘤的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腹膜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肿瘤种类的多样性及多脏器累及的复杂性对术者的手术技巧提出了较高要求。良好的暴露是手术顺利切除的关键,术前应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及手术入路。按累及部位,腹膜后肿瘤总体上可分5类: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左下腹及盆腔,不同部位的腹膜后肿瘤有其特有的手术入路及技巧,总体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要时可采用多种入路及技巧。
期刊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收治的24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2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中10例术前无症状,14例术前有高血压、头晕、头痛、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腹盆部增强CT扫描显示肿瘤最大径为3.4~13.0 cm,平均(6.9±2.5)
期刊
对5例有自发性脾肾静脉分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静脉曲张输入血管离断、脾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或不联合脾切除的手术方法。结果表明,术后胃食管静脉曲张及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改善。术后发生肺栓塞1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手术使胃食管静脉血经胃-脾-肾静脉分流通道引流至肾静脉,达到了选择性分流目的。
期刊
期刊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已获得国内大部分外科医生认可,但围绕其实施和应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和质疑,本研究结合我中心1例高龄结肠癌患者的诊疗流程,总结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无管化技术在高龄结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经验。
期刊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Ⅱ类分子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通过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狭窄成型术在克罗恩病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狭窄成型术的35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情况及短期预后。结果35例患者共实施72例狭窄成型术,其中70例为H-M狭窄成型,2例为Finney狭窄成型。常见的狭窄成型部位为小肠,其次为上消化道和吻合口。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中位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