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创建和谐的智慧校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451.6
  一所理性的学校,应该是学生、老师共同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位都受到关怀,都能愉悦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将人生中最华彩的那部分释放出来,然后收获所希望的幸福。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学校、学生和社会更对教师充满期待。在多重压力面前,如果只要求教师付出,不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又怎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呢?
  近年来,我校以营造人文环境、和谐校园为突破口,利用本校优越的教师资源,立足“科研兴校”, 以校本教研为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智慧校园。具体做法如下:
  一、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读书成为教师的需要。
  学校鼓励老师们“阅读经典”,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读书成为每一个老师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成为丰富人生、提升个人生命质量的必要条件。
  首先,提出读书要求,形成读书制度。在不断丰富学校图书室的基础上,我们给老师订阅了人手一份的《中国教师报》,并把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作为奖品发到教师手中。我们还制定了“教师读书行动计划”,对教师读书的内容、时间及目标都作了适当的规定。我们实行“只奖不罚”的管理策略,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在宽松向上的氛围里,教师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其次,丰富交流形式,激发读书兴趣。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全校性读书沙龙,每周教研活动中的10分钟读书交流,每天业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读书感言,每次我校网站博客上的畅所欲言……丰富、深入的交流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促进了教师的深入思考,教师们在读书交流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再次,提倡随课题研究同步读书。针对很多教师不乐意读业务书籍的情况,我们给老师统一购买和课题相关理论书籍(如《认知心理学》),在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同步要求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做到同步读书与个性阅读相结合,让学习指导实践,让实践内化理论。这样的学习形式,提高了老师阅读的深度,更让读书成为教师的工作需要,为教师们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根植校本,课题引路——让思考成为教师的习惯。
  作为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师应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反思、改进,在自我解读与批判中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只有会思考,才能成为幸福的智慧者。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应努力打造“研究型”、“思考型”教师,为教师找回应有的幸福。
  首先,课题引路,鼓励老师不断思考。过去一提科研,常有遥不可及的感觉,因其理论性过强、规范较多而望而生畏。新的科研观是根植于教育教学行动,服务于工作实效的研究。我们全员参与,思考行动:在新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困惑?在广泛的征求、研讨和反思中,确立研究课题。例如,在基础教育改革来到时,“追求有效教学”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于是确立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主课题:“基于信息加工原理的有效教学研究”。在主课题的引领下,各教研组又根据各自学科及年级段特点,进一步思考,分别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
  其次,根植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课题研究根植于教育教学行为,才能实现其研究价值。学校形成了每周每组一节研究课制度,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强调个人思考和集体研讨相结合,资源共享,共同成长。如四年级数学组,一周以“多位数读写”一课为例,进行“有效利用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另一周又以“相交与垂直”一课为例,进行“有效概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像这样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从不同的切入点,围绕本组的课题开展学习和研究,激发了教师思维,改进了教学设计,提高了教师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因为根植于课堂,根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这样的研究已成为学校教学中的“常规”,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展示,思考不断完善,科研意识逐渐形成,思考型教师的队伍逐步壮大起来。
  三、不断实践,体验成功——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快乐。
  首先,在实践研究中体验研究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们遵循"工作——问题——课题——研究——成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科研流程,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困扰教学的主要矛盾或实际问题,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建立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最终将成果应用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在一次次的豁然开朗中体验惊喜,在一天天的工作改进中体验快乐,在智慧的对话中体验生命的意义。
  其次,有效的教学研究营造了和谐的育人佳境。课题研究,让教师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逐步走进如诗如画的教育境界。例如我校的邹凯老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研究。他不搞题海战术,不剥夺学生上其他课的权利,语文家庭作业模式基本一致:抄一首诗,写一段读书感受,记点日记。这种模式规定了学生每天的语文作业是以读书感悟为主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要求,给学生创造了自主作业的空间。在他的教育里,以尊重为核心,以对话为形式,形成了他特有的语文教学风格。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教师教得轻松幸福,师生共享着语文学习的无限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为此,我们引领教师乐于学习、深入思考,共同追求快乐的教育实践,体味教育职业的幸福感,让老师们在展示自身的美丽与绚烂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营造和谐的智慧校园。愿每个教师都能充满诗意地栖息在教育中!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学科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而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语文教学直接、间接并及时  渗透德育内容,这对学生的思想转变百利而无一害。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学校教学当中,应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这才是教
摘要:健康的根,流动的汁液,笔直的干,繁茂的枝叶,茂密的叶子,共同支撑着一棵小树,只有相互之间共同合作,才能让小树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犹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积极学习《指南》要求,认真领会《指南》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指南》,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
摘要:有人形象地说:教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者。”我们教书的目的不仅在于育人,而且是培养一代新人,所以教师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但教师仅仅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吗?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时候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引领孩子们真正的成长。  关键词:教师;角色;成长  【中国分类号】G625.1    虽
【中图分类号】 G610  生态环境教育意义深远,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的家园。由于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淡薄导致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现如今的生态平衡失调,给人类生活、生命带来了种种威胁。因此,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教育”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如今,生态环境教育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教育,也有必要尽早让幼儿从小接受环境保护的启蒙教育。  幼儿园是幼儿环境教
中国分类号:G635  我所从教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都市村庄,班里95%以上的孩子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孩子都来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都较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属于弱势群体,经济条件差。家长主要从事废品回收、清扫服务、小摊贩、搬运、拆迁等行业。   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自卑、孤僻、敏感、排斥、压抑等心理。下面就我在教学
摘要: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交往关系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它是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他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协调
【中图分类号】G410  一.研究背景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而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很多施恩不图报的感人事例,但种种令人遗憾的知恩不报的事例也屡有发生。这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感恩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