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工业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開始向往悠然平静的生活方式,强而有力的需求使得民宿产业发展地如火如荼。民宿作为休闲旅游形势下的热点,具有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在予民以惠的同时引领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民宿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丽水市峰源乡民宿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通过供给与需求两个视角来研究当地民宿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峰源乡民宿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宿 供需视角 丽水市峰源乡 发展对策
一、引言
民宿作为休闲旅游形势下的热点,具有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在予民以惠的同时引领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2010至2015年间,各地民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尤其在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民宿数量更是呈几何式增长。当下我国民宿产业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极化: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少部分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全年无淡季,定价堪比星级酒店;另一方面,70%的大批新晋民宿,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举步维艰,纷纷退出民宿市场。
峰源乡地处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西南部山区,平均海拔 735 米。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峰源乡依托于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民宿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但却如同那70%的新晋民宿,陷入了种种困境。因此,对峰源乡民宿的开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规划引导,对当地民宿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相关理论综述
1.民宿概念界定。民宿进入中国已经多年,但是至今学术界对民宿还没有一个权威而准确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民宿,众多的学者、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民宿下了不同的定义。陆奕娜(2012)在回溯民宿的起源及发展和现有概念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民宿的概念:民宿有别于酒店或旅店,由产权所有者为主要经营者,以质朴的方式向游客提供活动产所或住宿,让游客能够更加贴近当地的风俗人情。在总结了国内外民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宿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酒店、饭店、宾馆,给游客温馨亲切的家的感觉的旅游接待设施,是人们体验旅游地风俗和文化的载体。何璐(2015)则认为民宿是在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客房装修以及民宿主人的热情和服务,为游客营造或浪漫温馨或古典庄重或异域风情等不同的感官体验,体现了主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
当前, 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和参考的文献来看, 学术界还没有就民宿的概念达成共识, 笔者总结了学者们对民宿概念的解析,可以将民宿的概念阐述为:民宿是经营者利用乡村房屋,以当地各项资源及民宿主人的热情和服务,提供给旅游者乡村住宿、餐饮及体验的场所。
2.旅游供需相关研究。旅游供需包括旅游供给(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旅游需求(游客需求)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旅游供给源于旅游需求,同时,旅游供给又是旅游需求得以实现的保证。
在研究大围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供需关系时发现旅游供需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时间矛盾和结构矛盾两个方面。其中时间矛盾表现为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的稳定性构成鲜明的反差,以及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而结构矛盾主要通过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需求层次高与现有旅游产品等级低之间的矛盾、不同市场需求与统一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和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偏好与现实体验之间的矛盾三个具体矛盾体现出来。吕桢楷,张杰,宋依倩(2014)认为我国的旅游存在着供需矛盾,这与我国经济转轨以及特定的产权制度、闲暇制度的安排以及我国特定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我国旅游的供需矛盾问题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调节供求矛盾;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调节供求矛盾。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入境旅游需求与供给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北京市入境旅游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一直处于动态演化中。
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和文献来看,旅游供需之间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1)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稳定性的矛盾;(2)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3)旅游需求层次高与现有旅游产品等级低之间的矛盾;(4)不同市场需求与统一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5)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偏好与现实体验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开发新型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三、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概况
浙江省丽水市峰源乡地处莲都区西南部山区,以乡内主要河流峰源溪而得名,距市区58公里。总面积为189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森林覆盖率达93%。辖区内林地广阔,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自然风光秀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乡内拥有丽水市10大峡谷之一的猕猴峡、闻名遐迩的大山峰森林公园、坑柳杉王、莲都区最高山葑垟尖、莲都区最高湿地葑垟湖及库坑岩旅游带、塞坑村和西坑村古民居群等原生态旅游资源。
近年来,峰源乡以民宿为切入点发展当地旅游,依托于独特的高山养生蔬菜产业和周边景区(猕猴峡、古村落等)发展民宿,并对周边基础设施和景观进行完善。同时由政府组织成立民宿协会,统一经营与管理,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峰源乡只有库坑村和小上垟村在发展民宿。库坑村位于峰源乡西南部,邻近猕猴峡,周边环境较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从2014年起,库坑村开始发展民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有4家民宿,分布较为分散。小上垟村位于峰源乡东北部,靠近峰源乡镇府,面朝峰源溪,背有高山相伴。小上垟村于2016年开始新建民宿,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村内有6家民宿,分布相对紧密。具体情况见表3-1。 四、基于供需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实证研究
1.基于旅游供给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实证研究。笔者采用访谈法从乡政府、民宿经营者和村民角度分析峰源乡民宿发展现状。访谈于2016年6月31日—2016年7月3日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峰源乡民宿政策、民宿规划以及民宿特色、入住率、客源、从业人员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
据笔者访谈情况来看,目前峰源乡民宿处在尴尬境地。首先乡政府想要发展民宿,也提出了许多民宿的支持政策,但是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与民宿经营者的沟通不足。同时,乡政府在民宿经营方面缺少经验,在民宿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及时成立相关民宿协会来指导村民经营民宿,造成民宿的特色不足,无法吸引游客前来。其次民宿经营者的文化程度、经营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存在不足,只能依附于政府行动,导致民宿经营比较被动,缺少自身特色。而村民也因民宿盈利能力差,经营意愿较低,甚至存在着部分民宿经营者想要放弃经营民宿的现象,由此看来峰源乡民宿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基于旅游需求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实证研究。
(1) 问卷设计。为获得游客对民宿需求的相关数据,笔者特针对消费者制定了问卷,问卷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民宿消费行为调查,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于2016年7月2日-7月3日进行,调查地点为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景区,调查对象为莲都区游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2) 问卷总结。从统计样本中可以发现男女比例较为均匀;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1-35岁,职业方面以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生居多,分别占21.6%和19.79%;旅游者的月收入大部分都在4000-6000左右,2000-4000元占19.79%,8000元以上占18.75%,2000元及以下大多数为学生等无自主收入人群,约占13%。此外,峰源乡和古堰画乡客源市场以丽水本地、上海、温州、福建、杭州等周边市场以及省内游客为主,其中丽水本地游客和上海游客居多(51%),周边地区如杭州及温州等其他地区游客也较多,约占24%,远程市场占17%,包括福建、江苏、江西等地游客。
从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统计数据上看,消费者对民宿的需求不再是簡单的提供吃住,而是更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首先在民宿的基本消费情况上,大多数游客会通过网络预定民宿并且和家人、朋友一起入住民宿。在选择民宿时,消费者更多会考虑车程较近的民宿,当然如果民宿本身足够有特色,距离则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另外,消费者一般会在民宿停留2-3天,这就要求民宿适当地要增加娱乐和体验活动。在价格方面,消费者可接受的住宿价位主要在每晚400元以内,偏经济性。其次在民宿的消费动机上,消费者都是抱着亲近自然、休闲度假和放松身心的目的。而“清洁舒适”、“价格合理”、“风格独特”则是游客认为民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当然,消费者对民宿也有自己的期望,他们希望民宿可以提供“露天阳台”、“景点路线推荐”等附加场所或功能。多数游客还认为“融入民俗文化特色”、“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硬件设施”是未来民宿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峰源乡民宿日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去开发民宿。
3.基于供需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现状。根据笔者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供需两方面的分析,笔者将丽水市峰源乡民宿的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3.1民宿经营者对政府依赖度高与政府政策落实不力之间的矛盾。峰源乡民宿经营者均为当地农民,缺乏民宿经营的经验。乡政府虽然对当地的民宿进行了部分规划,但是目前尚无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民宿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也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经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这就造成许多民宿在发展时找不到方向,有问题时无人管理、互相推脱等现象。峰源乡目前正常运营的民宿较少,长期以往,资源内耗、局部恶性竞争,很难形规模效应,更无法形成地方品牌和特色。
3.2产品同质化与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峰源乡的民宿发展没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出现了项目重复建设、旅游产品配套性差的现象。特别是小上垟村本就存在着民宿房间设计雷同,布局相似的问题,大到房间的装修风格,小到房间的内饰。此外峰源乡的民宿经营者创新能力不强,旅游资源挖掘过于依托于乡内为数不多的景点,缺乏创新性,乏淡无味,形式单一,地方特色文化不浓。目前形式还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吃、住服务上,因而游客重游率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而随着消费者的成熟,消费需求进一步深入,这种简单模式不再满足需求。
3.3供给非专业性与需求高质量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民宿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绝大部分消费者在民宿的停留时间是2-3天,这就要求民宿要有足够丰富的产品来留住游客。峰源乡的民宿大多是常规的农家房改建,民宿特点不突出,虽然目前民宿主打养生避暑品牌,但是民宿的体验活动、娱乐休闲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游客停留意义小,不能作为特色民宿来吸引众多游客,单靠高山资源和避暑资源,还无法使民宿“大展拳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大多数民宿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较高,对民宿的需求也不仅仅是体现在简单的吃住上,而是更加注重文化性和品质感。从峰源乡民宿现状来看,民宿业主均为本地村民,未接受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旅游业务知识、基本的管理能力,因此制约了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走访几家民宿之后,笔者发现民宿的服务意识普遍不强,与游客交流过少,因而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了解不多,导致其自身发展方向的不明确。
3.4单一产品供给模式与全方位需求体验之间的矛盾。消费者选择入住民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亲近自然、休闲度假。大多数入住者都希望民宿可提供一些诸如“露天阳台”、“景点推荐”等附加产品和服务。此外多数游客认为民宿更适合停留2-3天,也就意味着,除了简单的吃住外,游购娱等活动必不可少。但是峰源乡民宿目前只有“餐饮+住宿”模式,在装修风格、周边景点和活动方面都无任何特色。这就造成了旅游者入住民宿时无事可做,对于民宿的感觉大打折扣。 3.5供给产品有限性与出游时间集中性之间的矛盾。根据问卷及访谈可以看出峰源乡民宿需求方每年出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每年这个时间大量的游客想要体验民宿产品,导致短时间接待量提升甚至超负荷,而其余时间则门可罗雀,淡旺季十分明显。
五、基于供需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落实力度。民宿经营者加强自身能力,政府制定有效规划。峰源乡政府可以成立民宿发展委员会,由乡政府作为指导,民宿业主和外界专家顾问作为核心团队。根据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市区城镇发展规划。同时明确乡村民宿的发展地位,合理布局,形成有序发展的宏观格局,将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产业资源,进一步的结合规划成具有地区特色与优势的商品,来展现峰源乡固有魅力。研制乡村民宿建设标准,指导当地群众改造和新建乡村民宿,增强民宿经营者的自身经营能力,全面提升乡村民宿的水平。
当地政府要完善乡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首先要加强峰源乡外围交通建设,打造便捷的交通通道,规划好外围停车场地的建设,方便外来人员车辆停放安全与管理;建设外围旅游专线站,方便来客观光环保出行。其次要做到全域Wi-Fi全覆盖,设立多形式多种微信平台,网络高速,民宿、餐饮、茶吧、书吧等旅游项目电子导游网上推送,网上支付功能及时,大数据分析需求精准。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峰源乡“智慧旅游”建设,硬件、软件设施同步投入。
2.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主题化和个性化民宿。峰源乡民宿内部的设施处处要配合民宿的主题,并且讲究温馨且个性化设计。若把星级酒店比作豪华大餐,那么民宿就是回味无穷的私房小菜。民宿的核心理念就是家的体验与分享,重在营造舒适温暖的家庭氛围。当然重要的是每个房间都要做出自己的深度和特色,避免雷同,从房屋外观到内部结构,从装修风格到物件摆设,都要有独特的设计,追求简洁、舒适、有品位,体现“小情小调”,让游客愿意停留下来。峰源乡的民宿可以以“畅游峰源,天藍水清”为主题,在民宿设计中融入“高山、避暑、养生”等相关元素。此外民宿要注重配套增值发展。“游”与“食”不但能提升民宿品质,更是民宿增值的主力,按照“民游、民食、民宿”联动发展模式,开发民宿特色体验项目,推出峰源乡特色菜肴,让游客心甘情愿能住下来、再消费,从而获得丰厚的增值回报。
除了舒适整洁的住宿空间外,还要注重对公共空间的打造。峰源乡民宿在发展的中期可以加入如家庭影院、书吧、阳台等附加功能和场所,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停留时间。
3.强化人员培训,提升经营者的专业性。乡政府可以以创办民宿经营培训班的形式解决民宿接待不规范等问题。而且村民们可以通过学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民宿的优势和不足。政府也可以提托当地旅游院校或相关高校,对峰源乡的村民进行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完整的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民宿主在服务上面的意识,更有助于提高其眼界和经营理念。
4.改善产品模式,打造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型民宿。多数游客认为民宿更适合停留2-3天,也就意味着,游客在民宿的停留时间为1-3个晚上。因此民宿供给方单一的“住+餐”产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方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峰源乡可以在搞好民宿的基础上增加特色体验活动。也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在住民宿的同时有事可做,留住游客。此外民宿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如可以利用峰源乡高山避暑的特性,举办高山避暑养生节,既可以引流,又能达到宣传的效果,通过各个方面满足需求者个性化、情怀(文化)等方面的诉求。
5.优化产品结构,平衡淡旺季差异。虽然峰源乡目前的民宿体量小,无法承载大批需求者入住,但是可以通过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淡季的时候可以通过办会议以及一些大型的避暑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民宿的入住率。同时根据游客在淡季的需求特点和民宿自身的特点,民宿可以通过房价减免、淡季套餐的形式让游客得到实惠,在节假日期间制定出符合游客消费心理的短期优惠活动。 而在旅游旺季则可以通过提高品质,提高房价来限制入住人数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服务的品质,一方面也可以给需求者一种民宿“一房难求”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潘颖颖.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析—— 基于西塘的民宿旅游 [J]. 生产力研究 ,2013:132-135.
[2]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 [J].旅游研究,2014,6(4): 16-22.
[3]郑正.大围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供需关系研究 [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9-15.
[4]薛华菊,马耀峰,黄毅,等.城市旅游供需系统耦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入境旅游为例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44-50.
[5]葛蔓.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23):9684-9714.
[6]李勇.江西旅游供给状况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50-151.
[7]周成,冯学钢,唐睿.我国反季旅游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基于旅游供需视角 [J].经济管理,2016:155-167.
作者简介:王亚琴(1994—)女。民族:汉。浙江树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单文君(1984—)女。民族:汉。讲师,硕士。
关键词:民宿 供需视角 丽水市峰源乡 发展对策
一、引言
民宿作为休闲旅游形势下的热点,具有强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在予民以惠的同时引领区域乡村旅游的发展。2010至2015年间,各地民宿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尤其在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民宿数量更是呈几何式增长。当下我国民宿产业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极化:一方面,以莫干山为代表的少部分早期民宿发展区,依托成熟的区域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全年无淡季,定价堪比星级酒店;另一方面,70%的大批新晋民宿,面临着定位失准、客源不稳的发展困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下举步维艰,纷纷退出民宿市场。
峰源乡地处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西南部山区,平均海拔 735 米。农村人口众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峰源乡依托于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民宿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但却如同那70%的新晋民宿,陷入了种种困境。因此,对峰源乡民宿的开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规划引导,对当地民宿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相关理论综述
1.民宿概念界定。民宿进入中国已经多年,但是至今学术界对民宿还没有一个权威而准确的概念。对于什么是民宿,众多的学者、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民宿下了不同的定义。陆奕娜(2012)在回溯民宿的起源及发展和现有概念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民宿的概念:民宿有别于酒店或旅店,由产权所有者为主要经营者,以质朴的方式向游客提供活动产所或住宿,让游客能够更加贴近当地的风俗人情。在总结了国内外民宿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宿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酒店、饭店、宾馆,给游客温馨亲切的家的感觉的旅游接待设施,是人们体验旅游地风俗和文化的载体。何璐(2015)则认为民宿是在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客房装修以及民宿主人的热情和服务,为游客营造或浪漫温馨或古典庄重或异域风情等不同的感官体验,体现了主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
当前, 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和参考的文献来看, 学术界还没有就民宿的概念达成共识, 笔者总结了学者们对民宿概念的解析,可以将民宿的概念阐述为:民宿是经营者利用乡村房屋,以当地各项资源及民宿主人的热情和服务,提供给旅游者乡村住宿、餐饮及体验的场所。
2.旅游供需相关研究。旅游供需包括旅游供给(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旅游需求(游客需求)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旅游供给源于旅游需求,同时,旅游供给又是旅游需求得以实现的保证。
在研究大围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供需关系时发现旅游供需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时间矛盾和结构矛盾两个方面。其中时间矛盾表现为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的稳定性构成鲜明的反差,以及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形成鲜明的对比两个方面;而结构矛盾主要通过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需求层次高与现有旅游产品等级低之间的矛盾、不同市场需求与统一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和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偏好与现实体验之间的矛盾三个具体矛盾体现出来。吕桢楷,张杰,宋依倩(2014)认为我国的旅游存在着供需矛盾,这与我国经济转轨以及特定的产权制度、闲暇制度的安排以及我国特定的旅游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认识到的是我国旅游的供需矛盾问题是不可能彻底根除的;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调节供求矛盾;同时也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调节供求矛盾。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评价模型,对北京市入境旅游需求与供给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了北京市入境旅游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一直处于动态演化中。
从笔者收集到的资料和文献来看,旅游供需之间存在着矛盾,主要表现为:(1)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稳定性的矛盾;(2)旅游需求的时间性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3)旅游需求层次高与现有旅游产品等级低之间的矛盾;(4)不同市场需求与统一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5)休闲度假旅游者旅游偏好与现实体验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些矛盾,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开发新型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三、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概况
浙江省丽水市峰源乡地处莲都区西南部山区,以乡内主要河流峰源溪而得名,距市区58公里。总面积为189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森林覆盖率达93%。辖区内林地广阔,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自然风光秀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乡内拥有丽水市10大峡谷之一的猕猴峡、闻名遐迩的大山峰森林公园、坑柳杉王、莲都区最高山葑垟尖、莲都区最高湿地葑垟湖及库坑岩旅游带、塞坑村和西坑村古民居群等原生态旅游资源。
近年来,峰源乡以民宿为切入点发展当地旅游,依托于独特的高山养生蔬菜产业和周边景区(猕猴峡、古村落等)发展民宿,并对周边基础设施和景观进行完善。同时由政府组织成立民宿协会,统一经营与管理,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峰源乡只有库坑村和小上垟村在发展民宿。库坑村位于峰源乡西南部,邻近猕猴峡,周边环境较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从2014年起,库坑村开始发展民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有4家民宿,分布较为分散。小上垟村位于峰源乡东北部,靠近峰源乡镇府,面朝峰源溪,背有高山相伴。小上垟村于2016年开始新建民宿,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村内有6家民宿,分布相对紧密。具体情况见表3-1。 四、基于供需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实证研究
1.基于旅游供给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实证研究。笔者采用访谈法从乡政府、民宿经营者和村民角度分析峰源乡民宿发展现状。访谈于2016年6月31日—2016年7月3日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峰源乡民宿政策、民宿规划以及民宿特色、入住率、客源、从业人员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
据笔者访谈情况来看,目前峰源乡民宿处在尴尬境地。首先乡政府想要发展民宿,也提出了许多民宿的支持政策,但是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与民宿经营者的沟通不足。同时,乡政府在民宿经营方面缺少经验,在民宿发展过程中也没有及时成立相关民宿协会来指导村民经营民宿,造成民宿的特色不足,无法吸引游客前来。其次民宿经营者的文化程度、经营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存在不足,只能依附于政府行动,导致民宿经营比较被动,缺少自身特色。而村民也因民宿盈利能力差,经营意愿较低,甚至存在着部分民宿经营者想要放弃经营民宿的现象,由此看来峰源乡民宿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基于旅游需求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实证研究。
(1) 问卷设计。为获得游客对民宿需求的相关数据,笔者特针对消费者制定了问卷,问卷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游客民宿消费行为调查,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于2016年7月2日-7月3日进行,调查地点为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景区,调查对象为莲都区游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2) 问卷总结。从统计样本中可以发现男女比例较为均匀;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1-35岁,职业方面以企事业管理人员和学生居多,分别占21.6%和19.79%;旅游者的月收入大部分都在4000-6000左右,2000-4000元占19.79%,8000元以上占18.75%,2000元及以下大多数为学生等无自主收入人群,约占13%。此外,峰源乡和古堰画乡客源市场以丽水本地、上海、温州、福建、杭州等周边市场以及省内游客为主,其中丽水本地游客和上海游客居多(51%),周边地区如杭州及温州等其他地区游客也较多,约占24%,远程市场占17%,包括福建、江苏、江西等地游客。
从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统计数据上看,消费者对民宿的需求不再是簡单的提供吃住,而是更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首先在民宿的基本消费情况上,大多数游客会通过网络预定民宿并且和家人、朋友一起入住民宿。在选择民宿时,消费者更多会考虑车程较近的民宿,当然如果民宿本身足够有特色,距离则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另外,消费者一般会在民宿停留2-3天,这就要求民宿适当地要增加娱乐和体验活动。在价格方面,消费者可接受的住宿价位主要在每晚400元以内,偏经济性。其次在民宿的消费动机上,消费者都是抱着亲近自然、休闲度假和放松身心的目的。而“清洁舒适”、“价格合理”、“风格独特”则是游客认为民宿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当然,消费者对民宿也有自己的期望,他们希望民宿可以提供“露天阳台”、“景点路线推荐”等附加场所或功能。多数游客还认为“融入民俗文化特色”、“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硬件设施”是未来民宿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峰源乡民宿日后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去开发民宿。
3.基于供需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现状。根据笔者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供需两方面的分析,笔者将丽水市峰源乡民宿的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3.1民宿经营者对政府依赖度高与政府政策落实不力之间的矛盾。峰源乡民宿经营者均为当地农民,缺乏民宿经营的经验。乡政府虽然对当地的民宿进行了部分规划,但是目前尚无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民宿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也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经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这就造成许多民宿在发展时找不到方向,有问题时无人管理、互相推脱等现象。峰源乡目前正常运营的民宿较少,长期以往,资源内耗、局部恶性竞争,很难形规模效应,更无法形成地方品牌和特色。
3.2产品同质化与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峰源乡的民宿发展没有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出现了项目重复建设、旅游产品配套性差的现象。特别是小上垟村本就存在着民宿房间设计雷同,布局相似的问题,大到房间的装修风格,小到房间的内饰。此外峰源乡的民宿经营者创新能力不强,旅游资源挖掘过于依托于乡内为数不多的景点,缺乏创新性,乏淡无味,形式单一,地方特色文化不浓。目前形式还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吃、住服务上,因而游客重游率低。“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基本成为乡村旅游的定式,而随着消费者的成熟,消费需求进一步深入,这种简单模式不再满足需求。
3.3供给非专业性与需求高质量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对民宿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绝大部分消费者在民宿的停留时间是2-3天,这就要求民宿要有足够丰富的产品来留住游客。峰源乡的民宿大多是常规的农家房改建,民宿特点不突出,虽然目前民宿主打养生避暑品牌,但是民宿的体验活动、娱乐休闲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游客停留意义小,不能作为特色民宿来吸引众多游客,单靠高山资源和避暑资源,还无法使民宿“大展拳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大多数民宿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较高,对民宿的需求也不仅仅是体现在简单的吃住上,而是更加注重文化性和品质感。从峰源乡民宿现状来看,民宿业主均为本地村民,未接受专业培训,缺乏基本的旅游业务知识、基本的管理能力,因此制约了整个乡村旅游的发展。走访几家民宿之后,笔者发现民宿的服务意识普遍不强,与游客交流过少,因而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了解不多,导致其自身发展方向的不明确。
3.4单一产品供给模式与全方位需求体验之间的矛盾。消费者选择入住民宿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亲近自然、休闲度假。大多数入住者都希望民宿可提供一些诸如“露天阳台”、“景点推荐”等附加产品和服务。此外多数游客认为民宿更适合停留2-3天,也就意味着,除了简单的吃住外,游购娱等活动必不可少。但是峰源乡民宿目前只有“餐饮+住宿”模式,在装修风格、周边景点和活动方面都无任何特色。这就造成了旅游者入住民宿时无事可做,对于民宿的感觉大打折扣。 3.5供给产品有限性与出游时间集中性之间的矛盾。根据问卷及访谈可以看出峰源乡民宿需求方每年出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6-10月。每年这个时间大量的游客想要体验民宿产品,导致短时间接待量提升甚至超负荷,而其余时间则门可罗雀,淡旺季十分明显。
五、基于供需视角的丽水市峰源乡民宿发展对策研究
1.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落实力度。民宿经营者加强自身能力,政府制定有效规划。峰源乡政府可以成立民宿发展委员会,由乡政府作为指导,民宿业主和外界专家顾问作为核心团队。根据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市区城镇发展规划。同时明确乡村民宿的发展地位,合理布局,形成有序发展的宏观格局,将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产业资源,进一步的结合规划成具有地区特色与优势的商品,来展现峰源乡固有魅力。研制乡村民宿建设标准,指导当地群众改造和新建乡村民宿,增强民宿经营者的自身经营能力,全面提升乡村民宿的水平。
当地政府要完善乡里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首先要加强峰源乡外围交通建设,打造便捷的交通通道,规划好外围停车场地的建设,方便外来人员车辆停放安全与管理;建设外围旅游专线站,方便来客观光环保出行。其次要做到全域Wi-Fi全覆盖,设立多形式多种微信平台,网络高速,民宿、餐饮、茶吧、书吧等旅游项目电子导游网上推送,网上支付功能及时,大数据分析需求精准。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峰源乡“智慧旅游”建设,硬件、软件设施同步投入。
2.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主题化和个性化民宿。峰源乡民宿内部的设施处处要配合民宿的主题,并且讲究温馨且个性化设计。若把星级酒店比作豪华大餐,那么民宿就是回味无穷的私房小菜。民宿的核心理念就是家的体验与分享,重在营造舒适温暖的家庭氛围。当然重要的是每个房间都要做出自己的深度和特色,避免雷同,从房屋外观到内部结构,从装修风格到物件摆设,都要有独特的设计,追求简洁、舒适、有品位,体现“小情小调”,让游客愿意停留下来。峰源乡的民宿可以以“畅游峰源,天藍水清”为主题,在民宿设计中融入“高山、避暑、养生”等相关元素。此外民宿要注重配套增值发展。“游”与“食”不但能提升民宿品质,更是民宿增值的主力,按照“民游、民食、民宿”联动发展模式,开发民宿特色体验项目,推出峰源乡特色菜肴,让游客心甘情愿能住下来、再消费,从而获得丰厚的增值回报。
除了舒适整洁的住宿空间外,还要注重对公共空间的打造。峰源乡民宿在发展的中期可以加入如家庭影院、书吧、阳台等附加功能和场所,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停留时间。
3.强化人员培训,提升经营者的专业性。乡政府可以以创办民宿经营培训班的形式解决民宿接待不规范等问题。而且村民们可以通过学习,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民宿的优势和不足。政府也可以提托当地旅游院校或相关高校,对峰源乡的村民进行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完整的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民宿主在服务上面的意识,更有助于提高其眼界和经营理念。
4.改善产品模式,打造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型民宿。多数游客认为民宿更适合停留2-3天,也就意味着,游客在民宿的停留时间为1-3个晚上。因此民宿供给方单一的“住+餐”产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方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多角度体验。峰源乡可以在搞好民宿的基础上增加特色体验活动。也可以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让游客在住民宿的同时有事可做,留住游客。此外民宿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如可以利用峰源乡高山避暑的特性,举办高山避暑养生节,既可以引流,又能达到宣传的效果,通过各个方面满足需求者个性化、情怀(文化)等方面的诉求。
5.优化产品结构,平衡淡旺季差异。虽然峰源乡目前的民宿体量小,无法承载大批需求者入住,但是可以通过产品结构优化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淡季的时候可以通过办会议以及一些大型的避暑活动来吸引游客,增加民宿的入住率。同时根据游客在淡季的需求特点和民宿自身的特点,民宿可以通过房价减免、淡季套餐的形式让游客得到实惠,在节假日期间制定出符合游客消费心理的短期优惠活动。 而在旅游旺季则可以通过提高品质,提高房价来限制入住人数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服务的品质,一方面也可以给需求者一种民宿“一房难求”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潘颖颖.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析—— 基于西塘的民宿旅游 [J]. 生产力研究 ,2013:132-135.
[2]蒋佳倩,李艳.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 [J].旅游研究,2014,6(4): 16-22.
[3]郑正.大围山森林公园度假旅游供需关系研究 [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9-15.
[4]薛华菊,马耀峰,黄毅,等.城市旅游供需系统耦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入境旅游为例 [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44-50.
[5]葛蔓.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41(23):9684-9714.
[6]李勇.江西旅游供给状况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50-151.
[7]周成,冯学钢,唐睿.我国反季旅游发展评价与区域差异——基于旅游供需视角 [J].经济管理,2016:155-167.
作者简介:王亚琴(1994—)女。民族:汉。浙江树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单文君(1984—)女。民族:汉。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