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敏捷和高效的状态”作为主要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教学语言和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或作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较快地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并获得积极地思维成果,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成果。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所提的问题,从提问的形式,内容,对学生思维的质和量的要求以及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来进行探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提问方面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追问,它能激发学生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思维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一种提问方式,答案不需要你当堂给出,这就是在课堂小结时,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采用学生讲的形式来组织和进行教学活动
作为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讲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思路和思维过程,是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在请教了同学之后便豁然开朗了。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教学生。这样学生在获得比较多讲的机会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3.通过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的状态下获得的。那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教师当然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实物及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例如,在讲授The sound of the world这一单元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让他们用录音设备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声音,提前拷贝给我,很多学生还是很积极的,经过整理,我归纳了几类,并编辑上了一个音频文件,上课时播放了我整理的音频文件,让学生真正获得了兴趣,教师把学习的成功感还给了学生。
4.正确对待学生思维过于活跃所造成的课堂“意外”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越出了教师所设计、安排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思维过程,也不要强行地试图将学生的思维活动重新纳入教师所设计的轨道,也就是不要以教师已取得或具有的思维成果去抑制和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并不是说教师将被动地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地将教学活动组织在高质量的水准上。当然这也是对教师如何应对并解决“突发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
1.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教师所提的问题,从提问的形式,内容,对学生思维的质和量的要求以及教师所期望的目标来进行探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提问方面还有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追问,它能激发学生进行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提高思维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了一种提问方式,答案不需要你当堂给出,这就是在课堂小结时,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采用学生讲的形式来组织和进行教学活动
作为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讲出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思路和思维过程,是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在请教了同学之后便豁然开朗了。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教学生。这样学生在获得比较多讲的机会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表达能力。
3.通过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的状态下获得的。那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教师当然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实物及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例如,在讲授The sound of the world这一单元之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任务,让他们用录音设备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声音,提前拷贝给我,很多学生还是很积极的,经过整理,我归纳了几类,并编辑上了一个音频文件,上课时播放了我整理的音频文件,让学生真正获得了兴趣,教师把学习的成功感还给了学生。
4.正确对待学生思维过于活跃所造成的课堂“意外”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越出了教师所设计、安排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或思维过程,也不要强行地试图将学生的思维活动重新纳入教师所设计的轨道,也就是不要以教师已取得或具有的思维成果去抑制和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并不是说教师将被动地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地将教学活动组织在高质量的水准上。当然这也是对教师如何应对并解决“突发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