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性情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自己的成果,城市应该是人类存放的一个“家”,一个好城市能够成为人类“灵魂的家园”。一个好城市必然也会有一大批相符的作品诞生,反之,一张新气象的作品必然也是源于自身的居住、自身的生活,因城市诞生,也因生活带来的感动而诞生。
  第二届“海上风”上海书画作品展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各大主要报刊的宣传,之后研讨会的举办,可以说展览的关注度不容忽视。展览一是“东西南北风”的包容,即城市绘画多元化的特点;二是学院“新风” 的吹入,即艺术院校作品的纳入。因为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其反映海派精髓的文化品牌也有了自觉的创建意识,虽然只是第二届,但是整体的规划已颇为明朗化,往后几届的展览也会在学术更明确、作品更精致、观念更突出的理想中不断努力。其作品整体的状态和创作者的创作心态,引起了笔者的格外的兴趣。
  “艺术描绘生活之后,生活虽然过去了,而艺术的生命还在。”(端木蕻良)这实际上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流派,那么这并不能很全面地展示城市的风貌。我们以包容和宽泛的心态、绘画的经典性、逻辑思维的包容性、艺术的表达性这几方面来说,从上海当下的水墨语境中说,所谓的当代水墨是否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当代性?当代水墨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在当下的作品中我们是否真的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水墨性情?这些是有待商榷的。
  水墨在当代领域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材料,有性情但是其本質的东方审美性的情感因为过于强调批判而逐渐丢失。“国画”变成为了边缘化的珍稀产物;而水墨在传统语境中慢慢“老去”,有很多艺术家在倡导我们要传统,但什么才是传统?往往“惰性”的表达恐怕看到更多,传统与当代间的衔接点是什么?那些在传统中所谓的当代作品(非时间定义)只不过在延续着苟延残喘的生命罢了!传统强调笔墨,石涛所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的定义又是什么?时代与笔墨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在充斥着图像式观念性味道的当代中国美术的空气中,书画家们被迫退守一隅,铺陈着无力惯有的主旨和定理,关键缺失了什么?因为性情的缺失,当下所谓的文人画,有多少真正做到了文人?因为性情的缺失,当下所谓的学院画,有多少真正是伏下安静的心在推敲宋人院体画的?因为性情的缺失,所谓的试验作品,有多少是在完全没有利益干扰下,不是纯粹想着如何抓住他人眼球的情况下,默默地在营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的?
  如今水墨创作的题材,我们是否还需要细分花鸟、山水、人物?身边的环境,身边的物品,身边一切可以反映自身气质和时尚的都是当下的题材。水墨性情在哪里?在都市中,在生活中,在个人纯粹的最本能的感知中。感受都市,记录都市,解读都市,创作者们的身份因为时代的发展,从好玩记录转为深入思考。其担当的角色也从创作者转变为生活动向的捕风者。这里需要主义,我们所记录的都市,不一定局限于城市题材,可以是空间的,可以是城市梦想的,可以是生活感动的。
  可能正是因为城市,每一天想要什么样的乌托邦,就有什么样的乌托邦招之而来,隔夜挥之即去;每一个黎明,我们所祈愿的理想城市瞬间铸就,到处都是惊叹、喜悦和赞颂。每个人的欲望,都马上得到无条件的满足;每个人的梦想,都立即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这样的城市,我们怎能不随心所欲,怎能不游刃有余?能否想象,我们每一天都有焕然一新的城市风景,每一天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面貌。而这恰恰就是构成都市艺术的鲜活细胞。都市艺术也因此在都市社会与文化整体景观形成的背景下产生。在都市中,艺术家与大众一样体会到原来居住环境的被摧毁和过去的习惯方式被瓦解。电视、电话、电脑带来了外界的资讯,高架桥提高了交通速度,高档商品促动了消费浪潮,从霓虹灯的闪烁到浓妆艳抹的女郎等等形形色色的视觉刺激改变了原来城镇文化中的乡村情结,使温情主义退居到“客厅艺术”之中,都市艺术家在新的情景中开始尝试和认识周围的生活,实验表现的可能性。从社会发展意义上来看,都市艺术的兴起,并不是艺术家的选择,而是都市的选择。
其他文献
世界上许多事物千差万别,看似毫不相干,可在特定的环境中或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把一些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求同”后, 往往会激发灵感,萌生新的创意。  在日本大阪南部有一处著名的温泉,四周是景色宜人的青山翠谷。来这里观光的客人既想坐空中缆车,将峰峦美景尽收眼底,又想泡一泡温泉,消除工作的疲劳并忘却尘世的烦恼。但是由于时间关系, 有些人往往来不及一次完成这两项活动,只能选择其中一项,带着遗憾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那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呢?  “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成功的课堂导入重在吸引,使“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讲究导入的艺术,
外佣的举动,常常会给人一种人生哲学的启示。    星期天,每当走过铜锣湾,走过中环,看见成群的外佣相聚,就会想起早年难忘的一幕。  那是圣诞节,香港浅水湾。一群菲籍女青年,个个身披雪白色圣诗班袍子,手牵手向翠绿色的海水慢慢移步,骄阳下,微风中,海水亲吻着白袍。这场面相当壮观,撼动人心。牧师一个个将她们按入水中,这或许就是宗教中的洗礼和浸信吧。  她们都是菲佣。  在香港,外佣2003年有21万人,
上一次参与元首访美报道是在2011年,一晃四年过去了。每一次访美报道都要谈中美关系,学者的关注点和分析其实差不多,大选声音、反恐、网络安全、亚太局势,还有那几个美国发起的、对中国欲拒还迎的经济体系。  但是回过头去看,这几年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变化都很大,两国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变化更大。比如,那个时候中国孕妇流行去美国生孩子,现在准父母们更乐意去美国找个白人妇女给中国人代孕生孩子。  4年的变化已经能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递着遗传信息。生物体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发现,基因决定了有些人一出生就是成功者,因为基因上的优势,他们在后天生活和工作中不会一遇到难题就放弃,而会为了实现目标坚持不懈。虽然影响成功的因素包括个人的自控能力、交际能力和执行能力等,但比起后天的努力,先天基因的影响更为重要。  所以我想发明基因转移器。它能把别人超常的智力基因、健壮
艾萨克·牛顿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在写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一举成名。可贵的是,尽管声誉很高,名气很大,但他仍然非常低调。  有一次,他出差住在一个不起眼的旅馆里,连旅馆老板都没有认出他来。  一天,一位学者听说牛顿来了,想拜访他,便跑到旅馆里,问老板:“请问牛顿教授住在哪个房间?”老板非常诧异,说:“牛顿教授怎么会住在我这个小旅馆里,您找错地方了吧?”“不会错
上海市区内唯一的纯独栋别墅高档社区——“祥和·宫”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以其珍稀性、唯一性的絕版珍品问鼎楼市,并以其不可复制的市区“第一居所”高档别墅特征感召市场,令人叹为观止,仰视不已。  11月21日,上海宏泉集团在位于古浪路391弄“祥和·宫”别墅社区内,主办了一场由《新民周刊》承办的“祥和·宫”全媒体地产人鉴赏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媒体有《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
带香味的东西一直很受欢迎,香纽扣也不例外。你知道香纽扣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  它在日本诞生,发明者是松本理沙。松本理沙出生于纽扣世家,世代经营纽扣,但生意一般,因为生产纽扣的门槛低,大家生产出来的纽扣都差不多。  一天,松本理沙的妻子为了让卧室香一些,就打开一瓶香水放在桌子上。可是香味太浓,让人非常不舒服,松本理沙便在香水瓶的瓶盖上钻了一个小孔,然后将瓶盖盖上,结果房间里的香味变得清淡。  为什么
雨刷器安安静静地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作用不容小觑,像扫帚一样,能够扫除玻璃上妨碍视线的雨雪和尘土。不论是豪华轿车,还是笨重的货车,或者民用代步车,都离不开它呢。  1902年的一天,生活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玛丽·安德森要出席一个重要的商业活动,她坐车前往,可走到半路,下起了大雨。由于雨太大,司机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所以开得很慢,有时还不得不用抹布擦拭玻璃上的雨水。  玛丽·安德
没有创造就没有未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科学素质,是一项利在国家、益在社会、势在必行的工作。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科技普及教育,不少学校开展了各种科技活动。小学科技辅导教师担负着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的重任,应该如何有效地推动科技活动开展,做学生科技创新路上的引路人呢?  提高自身素质,有效指导  要想有效开展学校科技活动,真正培养创新人才,就要加强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