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堂纠偏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新课改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行为走入误区。本文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政治课堂 教学 初探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可见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关注的依然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里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们的教师们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仅停留在口号上,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是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应是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吧。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45分钟,不给学生留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要定好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质决定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目标。高中政治课的分类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由于新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评价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关配套方案尚不完善,处在新课程第一线的高一教师比较迷茫和彷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对学生怎样进行评价?高考怎么考?这些都是他们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做法,以知识为中心,以高考为目标,使新课程的实施处于换汤不换药的状态。所以,目前最紧迫的应该是我们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定好新课程的目标,并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要处理好教学内容
   现行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经济生活部分,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旧等弊端,显得简单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喜欢将新课程与旧课程进行比较,甚至将旧教材作为参考书。这些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有意识地对学生渲染新旧教材中观点的异同,并且将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补充进来。例如新教材在讲到“商品”的时候,并没有讲到“使用价值”,有些教师就将旧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混乱,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遵守新课改的理念,恰当运用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3.要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关系、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关系以及学生本身各方面的关系。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改后,由于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的应用,课堂上就不能只是由教师完全掌控学生的学习内容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展示学生的探究性成果(探究性课题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的),全班同学针对发言内容提出问题后必定会引起大规模的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学到教师没有预计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不是本教材知识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那么教师作为知识权威方面的影响肯定比以前减弱了。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成就感,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天人关系对于中国文化来讲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是为了他的统一思想和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提出根本依据。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一方面为君王提供了执政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的制约君权。  【关键词】董仲舒;天人合一;儒家思想  1 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体系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体系。董仲舒《春秋繁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运用阴阳五行的思想,建立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