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骶管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术后镇痛作用的观察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儿骶管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6岁择期行下腹部、会阴和下肢手术60例患儿.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Ⅱ组)和(Ⅲ组),每组2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异丙酚2 mg/kg,置人喉罩进行机械通气.然后行骶管穿刺,成功后Ⅰ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Ⅲ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1.0 μg/ml混合液,三组均按l ml/kg缓慢注入.分别于术后2、4、8、12、16、24h观察镇痛效果,记录镇痛评分、镇痛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 h镇痛评分Ⅱ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镇痛评分Ⅲ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6、24h的镇痛评分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Ⅲ组比Ⅱ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均无呼吸抑制.Ⅱ和Ⅲ组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面部皮肤瘙痒及1例患儿出现运动阻滞,术后约3h运动功能完全恢复,Ⅲ组有l例患儿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5 μg/ml及1.0μg/ml舒芬太尼均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而复合1.0μg/ml舒芬太尼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川崎病为累及冠状动脉在内的全身中小血管炎症,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主要病因.经标准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其中仍有10%~20%川崎病患儿对首剂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该文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及近几年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E)在防治早产儿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按入住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VitE大剂量组(B组)、VitE小剂量组(C组).A组30例,人院后第7天起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周750 IU/kg分3次皮下注射,共4周;同时加服铁剂每日6 mg/kg.另2组在上述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不同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的变化,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共997例,无菌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总结致病菌构成情况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99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有425份培养出致病菌,共分离到菌株498株,总阳性率42.7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51株,占30.32
中央轴空病是一种以静止性或缓慢进展性的近端肌肉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先天性肌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磷酸化酶和氧化酶染色时,肌纤维中央出现轴空样结构.该病最常见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为骨骼肌阿诺碱受体基因.该文就中央轴空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进行综述。
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代谢紊乱.长时间严重低血糖可以导致脑损伤.干预标准的确立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密切相关.无症状低血糖和症状性低血糖治疗方法不同.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和脑干诱发电位诊断低血糖脑损伤较为敏感和特异,特别是脑损伤早期优势尤为明显.随着对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认识逐步深化,更进一步提出了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诊断依据与治疗策略.目前临床干预标准是血糖<2.6 mmol/L.早期诊断,尽早开奶、多次喂
目的 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定量检测结果与幽门螺杆菌定植数量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13C-UBT检测,将检测结果阳性(DOB值8‰≥4.0)的9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同时取胃黏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对13 C-UBT定量结果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胃黏膜炎症之间的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重度感染组与
Olig1和Olig2是Olig家族主要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Olig1和Olig2与脱髓鞘疾病、胶质瘤、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及恢复密切相关,它们不仅参与了少突胶质早期定向分化和晚期成熟分化的转录调控过程,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及髓鞘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Olig基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人类青春期的启动是由再度出现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幅度和频率明显增加所触发.一系列研究发现许多基因调控青春期启动,包括KISS1和GPR54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能量平衡相关基因、LIN28B基因以及MKRN3基因等,这些基因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春发育提前相关.该文就这些基因的遗传改变与青春发育提前的关系作一综述。
基因芯片也称为基因微阵列,能快速、准确、高通量进行基因检测.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已被用于与白血病相关的诊断和分子分型、发病机制、耐药复发、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预测疗效等相关基因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目的 探讨川芎嗪(ligustrazine,LIG)对离体豚鼠气道平滑肌(airwaysmoothmuscle,ASM)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取正常豚鼠支气管,制作成气管螺旋条,随机分成LIG组、LIG+普萘洛尔组、LIG+阿托品组、LIG+硝苯地平组、LIG+格列苯脲组、对照组。分别观察ASM在静息张力下以及组胺所致的高张力下,各组不同LIG浓度对ASM的效应并比较各组间ASM舒张率。结果(1)LI